孫勝春
摘 要:切實地開展物理實驗教學,使物理實驗教學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教給學生科學方法,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研究性學習能力、良好的思維品質和創(chuàng)新能力。
關鍵詞:科學方法;研究性學習;良好思維品質
在眾多的學科調研中,物理學科一直是排在前幾位的較難學習的學科。如何培養(yǎng)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構建和諧高效的物理課堂,我認為強化物理實驗教學是一條可行之路。真正要把學生留在我們的課堂,使學生不脫離生活的實踐,就要開展好實驗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全面提高物理教學的課堂效率。
一、物理實驗教學有利于教給學生科學方法
物理科學之所以能發(fā)展到今天,離不開物理實驗。牛頓發(fā)現(xiàn)第一運動定律、愛因斯坦發(fā)現(xiàn)了“相對論”、奧斯特發(fā)現(xiàn)電流的磁效應、愛迪生發(fā)明電燈等,這些發(fā)明和理論的建構無一不是建立在科學實驗的基礎上,作為物理教師,我們應認識到實驗是一種基本的科學方法,在實驗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地讓學生主動探究物理規(guī)律,學習研究方法。為此,我們必須研究物理教學實驗和科學實驗的共同點,從而更好地開展物理實驗教學。比如理想實驗法。理想實驗法是在實驗基礎上經過概括、抽象、推理得出規(guī)律的一種研究問題的方法。在“牛頓第一定律”一節(jié),就可利用此方法。如:小車在毛巾表面運動時,可出示問題“小車為什么停下來?”學生回答:“毛巾與小車存在摩擦力”,這時可出示第二個問題“亞里士多德的觀點是什么”,借機來否定亞里士多德的觀點,從而提高學生的認識,然后利用棉布、木板重復上述實驗,引導學生再觀察,再出示第三個問題“大家設想一下,若小車從斜面上滑下時,滑到一個極其光滑、阻力無限小的平面時,小車將如何運動”,鑒于前三次的實驗,學生很容易得出結論,最好教師再做出簡單總結,得出牛頓第一定律,這樣使學生在心理上有了一個與大科學家相似的思維歷程,好像他自己發(fā)現(xiàn)了一個科學結論,從而提高了對物理實驗的興趣,認識了實驗及推理的重要性,提高了教學效率,牛頓第一定律也就不難理解了。物理教學中的理想機械、無摩擦、無能量損失等,這些實驗都是利用這種方法,以真實實驗為基礎,又高于真實實驗,深刻地反映現(xiàn)象的本質,揭示事物的內在聯(lián)系。
二、物理實驗教學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研究性學習的能力
所謂“研究性學習”就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學習生活和社會中選擇并確定研究專題,用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它強調以學生的自主性學習和探究性學習為基礎,在物理實驗教學過程中,通過演示實驗或分組實驗提出問題,通過實驗探究問題,并解決問題,在教學活動中向學生開放實驗,讓他們自主設計、獨立完成實驗,引導學生查閱資料、處理實驗數(shù)據、完成實驗報告,如:我們在學習電流表、電壓表之后,就可以將電源、開關、導線、電流表、電壓表、小燈泡等材料提供給學生,讓其自行設計實驗,解決測小燈泡的電阻、測小燈泡的電功率等課題,在實踐操作中,教師要時刻明確自己的主導地位,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教師要啟發(fā)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自主地設計實驗,肯定設計方案的可取和創(chuàng)新之處,對于其中的不妥之處要加以指導,啟發(fā)學生自己修正,從而切實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能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
三、物理實驗教學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對學生實施創(chuàng)新教育是改革物理課堂教育的時代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也是物理實驗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在實際的實驗教學中,教師不應僅滿足于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這些教材中的既定實驗,而應加大利用學生身邊的器物進行自制教具的小實驗、小制作和小發(fā)明,最大限度地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自制教具讓物理實驗更能貼近生活,所選材料為學生熟悉的、簡單的、常見的,能使學生感到親切、新奇,重視學生的小制作、小發(fā)明,贊揚他們的創(chuàng)作、創(chuàng)新的思路和方法,可提高學生的興趣,學生可以利用課外小實驗自由度大的特點,依照自己的意志改變條件,控制實驗的進程,深刻感知實驗現(xiàn)象,通過課外小實驗還能養(yǎng)成學生善于觀察的習慣,培養(yǎng)良好的觀察品質,掌握觀察方法,提高觀察能力,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如自制小火箭、自制溫度計,使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拓寬了學生的思維空間,鞏固了課堂教學效果,提高了課堂效率。
四、物理實驗的簡化教學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材中的一些實驗較為繁雜,且演示的器材復雜并且成型,較難復制,教師不能只滿足于教材,而應大量挖掘課外資源,如:彈簧、蠟紙、氣球、飲料瓶、吸管、橡皮泥、注射器、硬幣等,把復雜的演示實驗生活化,提高學生的切身感受,增加教學的直觀性,如在進行慣性教學時,可以先找一張紙條放在粉筆盒下,叫學生快速抽動紙條,現(xiàn)象是紙條抽出而粉筆盒未動,若在紙條上豎立一根粉筆呢?讓學生快速抽動紙條,結果粉筆不倒,學生看到這一現(xiàn)象時興趣非常高。再進行慣性概念教學時學生就很容易接受和理解了,從而強化了概念理解,也培養(yǎng)了學生動手及實際操作能力。
物理實驗教學是開展物理教學的基礎,離開了物理實驗,物理教學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作為物理教師應真正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發(fā)揮好學生的聰明才智,使物理課“有滋有味”,使物理融入學生的生活,使學生走進精彩的物理世界!
參考文獻:
[1]崔秀梅.初中物理新課程教學法.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08.
[2]郭懷中.物理教學論.安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