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卓
【摘要】面對新課標,應該如何落實在具體的教學中,如何貫徹其精髓,各人有各人的理解,各家有各家的說法。一些教師高漲的熱情、果敢的精神、創(chuàng)新的教法讓人眼前一亮,但是,冷靜的頭腦、謹慎的態(tài)度、辯證的眼光更為重要,它將使語文課改少走許多彎路,沿著正確的軌道前行。下面是筆者的一些粗知陋見,以期引玉之功。
【關鍵詞】落實;精髓;眼前一亮;粗知陋見
一、“語”“文”兼?zhèn)?/p>
新課標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倍倚抡n標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出發(fā)設計課程目標。很明顯,這一表述把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放在了教學目標的顯著位置,把語文教學中人文精神的地位凸顯出來。這無疑是件好事。但是,在課堂教學中落實這一新的提法,很可能會產(chǎn)生一些偏離,那就是片面強調“文”——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而忽視、削弱“語”——語文教學的工具性。人文教育充實飽滿,語文知識、語文能力不見蹤影或成為陪襯。這將嚴重導致語文學科性的缺失和語文知識性的缺失。很可能會出現(xiàn)課堂上熱鬧好看而課后空虛無著落,學生說起來口若懸河頭頭是道而用起來卻搜腸刮肚捉襟見肘的尷尬局面。這違背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統(tǒng)一”原則。因而,在課堂教學中應該“語”“文”兼?zhèn)?。應該在重視人文精神培養(yǎng)的同時,扎扎實實進行語言知識的積累和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正如新課標的“教學建議”所說:針對語文課程的特點實施教學,“應該讓學生在廣泛的語文實踐中學語文、用語文,逐步掌握運用語言文字的規(guī)律。語文教學應該注意漢語言文字的特點,重視培養(yǎng)語感和整體把握能力”。這樣,才能體現(xiàn)語文的學科性。新課標強調要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全方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因而在課堂教學中,語言知識的積累和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更應該重視,語文知識性才能發(fā)揮出應有的作用而不至于缺失。
二、主導、主體兼顧
新課標倡導“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強調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這一提法適應了時代、社會的發(fā)展,符合教育規(guī)律,同時也是有識有為之士對傳統(tǒng)語文教學做了深刻反思之后的正確選擇。但在教學過程中有可能出現(xiàn)一些偏激的做法,走向另一個極端。認為教師限制得越少越好,放得越多越好,課課大討論,堂堂大表演,課堂成了演堂,成了牧場,教師便是放羊人。場面上煞是好看,學生的收獲甚是可憐。這樣,教師的作用何在?這種師生關系是新課標所倡導的嗎?其實,教師主導作用的充分發(fā)揮與新課標的理念并非水火不相容,“主體”并不排斥“主導”,“主體”的作用是在“主導”的作用下凸顯,二者應該兼顧,只不過新課標對教師的主導性提出了更高更精更細的要求。新課標理念下的課堂教學,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服務者。教師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創(chuàng)設適宜的學習情境,提供有針對性的、有效的學習方法供學生選擇借鑒。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要有超強的駕馭課堂的能力,依據(jù)教材載體設計出適合學生的層次感強的話題供學生探究、實踐,充分估計學生學習活動過程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并加以引導。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合作者。課堂教學不再是一言堂,不再是滿堂灌,教學目標、任務是在師生共同探究、平等對話中完成,師生是互動的,共同發(fā)展的。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激勵者。教師要用肯定的而不是否定的、賞識的而不是指責的、鼓勵贊揚的而不是批評貶低的眼光看待學生思維方式、表達方式以及探究成果.鼓勵學生選擇自己的學習方式,尊重學生的學習個性,發(fā)現(xiàn)、擴大學生的學習空間,幫助學生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這樣,課堂教學才能有序有效,師生都能成為課堂教學的收獲者,“主體”一說才能真正體現(xiàn)。
三、創(chuàng)新而不忘文體
新課標強調開展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鼓勵保護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強調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但這必須以尊重文本為前提。一切偏離文本甚至隨意誤解曲解文本的推斷、觀點均不屬創(chuàng)新范疇。為了所謂的創(chuàng)新而漠視文本存在的做法。新課標理念下課堂教學中鼓勵學生大膽創(chuàng)新是在學生充分閱讀文本提出質疑、學生在和文本及作者對話的基礎上,確定學習重點的基礎上,以探究和實踐為核心,在教師的指導下對某個知識點進行主動和深入的學習而形成的。這樣的創(chuàng)新才能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主動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開發(fā)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潛能,從而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能力。
四、熱鬧而不乏實效
語文課堂教學氣氛的沉悶,師生缺乏互動學生沒有活動,一直是被人們攻擊唾棄的。因而,新課改過程中,一些教師可能特別注重營造熱熱鬧鬧的課堂氣氛,認為課堂越是熱鬧就越能體現(xiàn)新課標理念,課堂上笑聲不斷掌聲連綿熱鬧非凡,其實,熱鬧、繁華的背后很可能浮華空洞、流于形式、缺乏實效。
新課標理念下的語文課堂教學應以活動為教學板塊,將活動的理念貫穿到語文學習中,而不是刻意地組織幾次“活動”。只有多樣性、有針對性、可操作性的活動才能幫助學生高效完成語文學習任務,養(yǎng)成學生的語文能力。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