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彤賢
【摘 要】國家發(fā)布的新課程標準對中學語文教學的目標進行了新的詮釋,新課標要求高中語文教學不再只是對學生進行文學基礎(chǔ)知識的傳授,更要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幫助學生樹立優(yōu)秀的品行,使學生擁有高尚的品格、遠大的理想?;谶@種教學目標,高中語文教學需要找尋新的教學方法,使語文教學“走下課堂,走近學生”。
【關(guān)鍵詞】高中語文 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5.054
在多年的高中教學實踐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高中語文教學工作面臨著尷尬處境:由于學生在小學、初中階段學會了基礎(chǔ)的字、詞、句等中文語法知識,同時也掌握了一定的閱讀評價能力,所以在高中教育教學活動中,語文課程的教學目標被定為“加強學生的基礎(chǔ)知識,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感受力”,相對于其他學科來說,語文課程的學習任務對高中學生們而言也就顯得較為輕松了?;诖朔N教學目標,學生對高中語文課程的學習存在著錯誤的認知——他們普遍認為高中語文課就是“背背課文”:課本上的單詞、句子他們都認識,沒什么好學的,語文課程的教學內(nèi)容是所有學科中最容易的,所以平時學習不用太認真,考試之前背一背詩詞、課文就行了。因此,語文課程成為了高中教育教學活動中最不受學生重視的課程之一。
新課標發(fā)布后,高中語文教學工作的目標發(fā)生變化,語文教學更加注重對學生文學素養(yǎng)的啟發(fā)、培養(yǎng)。同時,我國素質(zhì)教育也強調(diào)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學生,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讓學生真正成為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紀律、有知識”的國之棟梁。根據(jù)國家素質(zhì)教育對教學的要求,高中語文教育教學工作在保證讓學生掌握基礎(chǔ)的語文知識的同時,要更加注重對學生文學能力的培養(yǎng),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文學評價能力……因此,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工作的過程中,要積極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讓“語文”走進學生的生活,讓“學習語文”的行為成為學生的一種習慣。
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俗語有云:“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敝挥薪⑵饘W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學生才不會忽視對語文知識的學習。國家素質(zhì)教育規(guī)定:“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發(fā)揮主導的作用,始終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能夠自主學習,真正掌握課程知識,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p>
要想建立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除了幫助學生體會語文學科的特色,感受語文學科的獨特魅力之外,教師還要注意提高自身的職業(yè)素養(yǎng),關(guān)注不同學生的心理和智力發(fā)展水平,努力做到“因材施教”,使學生能夠全面提高,綜合發(fā)展。心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雖然高中生的心理發(fā)展正在逐漸走向成熟,但情感認同依然容易受到影響,因此對于高中生而言,很容易產(chǎn)生“愛屋及烏”的心理。針對高中學生的這一心理發(fā)展特點,我認為教師如果能夠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努力成為一名讓學生喜歡、受學生歡迎的教師,那么學生也會因此喜歡上該教師教授的學科。
“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币粋€好的教師,不僅能在課堂上教導學生專業(yè)知識,還應該是學生生活中的朋友,能夠指引學生正確的人生方向,能夠幫助學生成長為有著優(yōu)良品格的棟梁之才。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樹立平等的思想,不應該認為自己是“高高在上”的傳播者,而是和學生平等相待,將自己看作是和學生一起探索知識的求知者。教學過程既是教師在教導學生們學習知識的過程,也是教師和學生們一起學習知識的過程。
當教師走近學生,和學生成為朋友,那么他所教授的學科自然也會走近學生,成為學生們樂于接受的課程。
二、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
現(xiàn)代教育觀念認為:“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要讓學生‘學會什么,而是應該教給學生‘怎么樣去學?!痹诟咧薪逃虒W活動中,教師的任務不再是單純地教給學生“知識”,而是教給學生“學習知識的方法”,讓學生學會主動的學習,愿意主動的學習。
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強調(diào)的便是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在實行素質(zhì)教育的今天,教師們更要謹記“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切實激發(fā)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通過總結(jié)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我認為要想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達到讓學生自主學習的目的,應該做到以下兩點:
首先,教師要布置好課前預習任務,教會學生如何正確的進行課文預習。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語文課程的課前預習情況不是很理想。究其原因,有的是因為一些語文教師不注重課前預習,認為語文課文不難懂,不需要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或者認為若是學生提前預習了,課堂學習就會失去新鮮感,所以不要求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有的則是教師雖然要求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卻沒有教給學生進行課前預習的方法,也不去檢查學生的課前預習情況,致使學生不拿課前預習當回事,即使教師布置了,學生也不會積極完成。
針對這種情況,語文教師必須認識到課前預習的重要性。課前預習是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第一次接觸,課前預習的情況好,則有助于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提高課堂學習的效率,學生對于課標要求的基礎(chǔ)字、詞、句的掌握也可以在課前預習的階段就完成。為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教師在布置課前預習任務的時候,只需要讓學生明確本節(jié)課需要掌握的知識點、課文學習的目的即可,從而留給學生自由學習的空間,讓學生能夠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課文預習。在之后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嘗試著引導學生將自己的閱讀感受寫下來,在講完課文之后,再讓學生寫下新的體悟,從而與課前預習的感受進行比較,以增強學生對課文的閱讀感受力,提高學生進行文學評價的能力。
其次,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采用了所在學校一直提倡的“四環(huán)教學法”,將課堂還給學生,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只扮演引導者的角色,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要求。所謂“四環(huán)教學法”是指在課前預習、課堂講述、隨堂練習、課堂評價四個教學過程中,通過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自己學習、相互討論的方式,完成教學任務,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不能解決的問題再由教師進行講解,最后由教師進行評價和總結(jié)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可以活躍課堂氛圍,提高學生對課堂教學的參與度,改變以往教學過程中教師講課,學生被動接受的現(xiàn)象。實踐證明,“四環(huán)教學法”的實施較為全面的達成了新課標對高中語文課程教學的要求,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學習語文知識,增強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語文教學是對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培養(yǎng),它不只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語法知識、了解一定的文學常識,更為重要的是,語文教學還肩負著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健全高尚的人格的任務。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精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