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計算機網絡和無線通信技術蓬勃發(fā)展,3G移動通信已經普及,4G移動通信正逐步的走向廣大的用戶,智能手機不僅僅是簡單的通訊工具,也可用作現代教育學習的工具。同時移動終端的處理能力及顯示能力的提高也為移動學習的開展提供了基本條件,通過智能手機學習校級任選課已可實現。
關鍵詞:智能手機;移動學習;方式研究
中圖分類號:TP18 文獻標識碼:A
1 引言(Introduction)
隨著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和移動通信技術的迅猛發(fā)展,手機、PDA等大眾化便攜移動設備逐漸普及。3G移動電話用戶普及率的不斷提升,3G上網用戶的規(guī)模不斷擴大,達到2.50億戶。2013年12月4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頒發(fā)了三張TD-LTE制式的4G牌照,這意味著中國正式進入4G時代[1]。智能手機作為移動學習的工具正廣泛被年輕人所接受,作為一種新的學習方式也被廣泛的運用于人們的日常學習中。
2 移動學習的特點(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bile
learning)
利用智能手機的移動學習具有以下特點。
2.1 自主的學習方式
自主學習方式已經被廣大的學習者所接收,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fā)展使學習者利用智能手機隨時隨地獲取需要的數據信息或者與其他學習者進行實時的交互成為可能。手機的便利性使學習者在選擇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等方面具有了較強的自主性,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根據自己的條件和時間安排學習[2]。
2.2 脫離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開設任選課程的目的是為了擴充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興趣及將來的職業(yè)規(guī)劃對專業(yè)的深度和廣度進行延伸。任選課可以根據學生的自由時間進行選擇、學習時間可以利用零散的、學習空間可以是不固定的。而智能手機可以使學生擺脫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學習的地點可以是在宿舍、或是路途中、或是在休閑的散步中,所以說智能手機使移動學習在時間和空間上具有較大的靈活性。
2.3 多媒體的學習情境
多媒體技術是一種集聲音、圖像、圖片、文字、通信等為一體,并以最直觀的方式表達和感知信息,以形象化的、可觸摸的甚至聲控對話的人機界面操縱信息處理技術[3]。智能手機不僅只是簡單的通話工具,它還具備顯示圖片、播放視頻、動畫、游戲互動、數據快速傳遞、攝像和錄音等功能。學生可以在真實聽到、看到、感受到的情境下開展學習。通過交互功能在較短的時間里以最快捷的方式有效地獲取知識。
2.4 高效的互動交流
3G、4G網絡的開通,資費的降低,網絡上學習群的組織,手機用戶網絡上交流的頻繁都為手機學習提供了便利的條件?,F在中國電信的3G網絡理論下行速率為3.1MB/s,上行速率為1.8MB/s,下載網速基本可達到300kB/s,而中國移動使用的4G網絡,理論下行峰值速率為100Mbps,即1秒承載下行數據100兆比特,運用智能手機學習,在遇到問題時,可以隨時與其他學習者進行互動交流和討論,遇到疑難問題還可以向教師請教。
3 移動學習的物質技術條件(Mobile learning
material technical conditions)
3.1 移動互聯網技術
從移動學習的實現方式看,移動學習實現的技術基礎是移動計算技術與互聯網技術,即移動互聯網技術,如WAP、藍牙技術、GPRS、UMTS技術、移動終端等。通信技術的發(fā)展帶給手機移動手機更大的發(fā)展空間。第三代、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3G、4G)將無線通信與國際互聯網等多媒體通信相結合,能夠處理圖像、音樂、視頻流等多媒體信息。能夠快速傳輸數據、高質量、音頻、視頻和圖像等。3G、4G真正把網絡延伸進了人們的手中,在3G、4G的影響下移動電話已經變成微型網絡終端,許多在電腦上才能完成的工作,在智能手機上也能快速的完成。
3.2 智能手機配置
一般中低檔智能手機的CPU主頻已經高達雙核1.2GHz、4.0英寸超大屏幕、200萬像素的攝像頭、智能操作系統(tǒng)、多窗口多任務、支持擴展存儲卡、藍牙、Wi-Fi、RFID、GPS,以及電視接收、集群對講等功能。智能手機除通話外,還可以玩微信、打游戲、查新聞/資訊、刷微博、下載MP3、在線看電影等等。在開放性的操作系統(tǒng)之上只要安裝不同的軟件就能滿足不同的功能需求。各大電信營運商針對大學生推出了不同消費檔次的優(yōu)惠套餐,資費更低,服務更優(yōu)。
3.3 學習群體組合
智能手機使用群體具有分散性、多樣性、連通性和簡單性的特點,在移動互聯網技術支持和在線實時通訊運營商的服務,通過智能手機人們可以建立不同的QQ群,微信圈,討論組將不同地區(qū)、不同范圍、不同職業(yè)、不同愛好、不同情趣的用戶聯系起來形成不同的學習群體?;ハ嘟涣鳎皶r討論和傳遞相關的學習資料,真正做到將分散的用戶通過智能手機連通在一起,實施多樣性的學習方式,進行簡單操作即可達到移動學習的目標。
4 研究內容和預期成果(Content and expected results)
4.1 研究項目的具體內容
為進一步了解國內移動學習的應用現狀,本研究綜合運用問卷調查法從幾個方面對大學生手機移動學習的情況進行了定量、定性的分析。通過校級任選課《股票投資入門》手機課程的開發(fā)、使用分析結果表明:大學生群體對手機學習需求明顯,潛力空間大;手機移動學習條件成熟,可行性大;手機是解決應急或突發(fā)事件的有效工具;手機硬件條件是開展手機移動學習項目的基礎。并提出相關建議:手機學習內容宜模塊化;手機移動學習的學習支持服務體系有待完善;建立手機移動學習的課程標準;擴大移動學習作用面。endprint
4.2 重點解決的科學問題
智能手機的移動學習是通過移動互聯網技術,使學習者能夠打破時間和空間限制,實現個性化學習。智能手機攜帶方便,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手機的移動課堂的設置就是要把學習資源進行合理的設計,使學習者隨時、隨地能夠方便地進行學習。針對手機內存和屏幕的限制,對移動學習資源作特定的設計是很有必要的。主要解決學習資源顯示界面的簡潔明了,交互的快速。注重學習資源的交互設計,以學習對象為單位組織學習資源。依據移動學習的特點,將任選課的全部學習內容進行分析,分解成為零散的學習章節(jié),設計成各個不同的學習對象,各學習對象可以自由進行有機的組合,使分散的學習時間得以充分利用。
4.3 研究方法及技術路線
本研究以在校大學生為調查對象,深入分析了大學生手機配備情況,手機使用習慣以及影響大學生手機學習使用態(tài)度的因素等,結合深入訪談進行數據挖掘得出相關研究結論與建議。此課題研究不僅豐富了移動學習的理論,并為移動學習理論、技術、實踐的發(fā)展提供了前瞻性的貢獻,具有較強的實際應用價值與市場開發(fā)前景。
研究對象為學校大一、大二、大三參加學校任選課學習的同學,通過《大學生手機使用情況問卷調查》進行手機使用情況的調查,對手機品牌、型號、屏幕大小、上網業(yè)務開通情況,是否安裝任選課的手機課程、每天使用手機的時間、手機的主要用途,是否支持開通任選課手機課程等問題進行統(tǒng)計分析。對大學生手機學習的總體態(tài)度;手機條件準備;手機使用習慣,從頻次和時長兩個層面對手機上網時間長短及使用次數作分析,對手機自帶功能應用及網絡服務應用情況進行了分析。
4.4 研究的預期成果
通過以校級任選課《股票投資入門》作為開發(fā)對象,在智能手機上實現理論教學各部分的自主學習、實踐操作參加在線仿真炒股大賽,投資報告、股市名言、股市達人的瀏覽,習題、復習題的在線測試,拓展知識學習,完成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分別設置:單機版、網絡版、電腦版供不同用戶選用)。建立智能手機學習系統(tǒng)的框架和課程標準為向其他校級任選課推廣使用奠定基礎。
5 結論(Conclusion)
手機移動學習課程提供短信/彩信、語音、文檔、音頻、視頻、互動文本、動畫、在線測試、在線操作等課程學習包實現多方位的教學,只要手持可以接入網絡的設備,就可以隨時隨地進行課程的學習,獲得實時、或非實時的學習協(xié)作或教學支持服務,高效地完成自主學習和學習事務管理。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 龔雯,高少華.中國正式進入4G時代[N].國際商報,2013-
12-09.
[2] 王霞峰.新型學習—基于手機的移動學習[N].學習時報,
2012-10-15.
[3] 張洪明.大學計算機基礎[M].云南大學出版社,2011.
作者簡介:
楊云生(1958-),男,碩士,高級實驗師.研究領域:計算機教
學與移動WEB.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