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波
【摘 要】在如今的學習中,許多學生家長認為數(shù)理化的學習是放在第一位的,文科是次要的,這一現(xiàn)象也潛移默化到初中。而作為初中文科的地理自然有許多學生因為不重視而沒有興趣,不了解,學不好地理,不明白地理帶給人們怎樣的生活用途及其影響。本文主要探討地理重要性及怎樣學好地理。
【關鍵詞】初中地理 理解 興趣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8.180
地理作為一門世界性涉及方面廣泛的綜合性學科,在初中階段的學習可主要分為地形地理與人文地理。雖是基礎性知識學習,但它有許多需要理解記憶的概念,知識點,理解不好很容易變得抽象。但是初中的地理卻作為次科,加上教學時間又少,很容易使學生對地理學習產(chǎn)生隨意隨便的心態(tài),重視程度不夠的情況,導致這些問題的源頭最多的原因還是在于學生不了解地理對于生活的重要地位。那么地理有哪些重要性?
地理它最主要的特點是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無論是自然方面還是人文方面,在生活中我們隨時可見地理這個抽象卻又實在的現(xiàn)象。比如,哪里是地震多發(fā)區(qū),哪里是臺風好起源的地方,最熱的赤道地區(qū),而赤道上的高山地區(qū)卻寒冷等自然現(xiàn)象,而南方水稻北方小麥,沿海地區(qū)人口密集,內陸地區(qū)人口稀少,不同地區(qū)降水量不同作物也不同等人文現(xiàn)象,這都是地理廣泛、全面、實際的綜合知識,是解開大自然的奧秘鑰匙。因此學好地理知識,既開闊眼界增長見識,又豐富我們的知識。其次,由于地理貼近我們的生活,我們便可利用這些地形地理知識例如氣候、地區(qū)等,人文地理知識如資源、經(jīng)濟等以此改變我們的生活,提高生活的質量。近幾年來全球地震、臺風頻率多發(fā),每一條新聞都帶給我們不小經(jīng)濟的損失和人口傷亡,讓我們不由反思如何防止慘劇再次發(fā)生,而地震、臺風都與地理知識中的地形因素、洋流因素有關,所以,為了預防,我們就大可用地理知識了解其原因,機制,在綜合性科學的預防,這樣大大的減少不必要的損失,保證人、財安全,提高對環(huán)境的生存能力。而全球變暖,資源耗盡,環(huán)境衛(wèi)生等人文地理因素也是需要我們解決、預防。
由此可見地理對我們生活生存而言至關重要,它是最具有實用性的一門科學。說了重要性,那該如何學好地理這門綜合性知識呢?我個人認為興趣與理解的培養(yǎng)是主要的。
一、培養(yǎng)興趣和思維理解
各科的學習最基礎都是興趣。初中地理作為次要的學科自然缺乏學生的關注,處于一種被動狀態(tài)。而且地理中的知識一般都是比較專業(yè)的概念性理解,缺乏趣味,導致學生興趣濃度不強。所以,學好地理的關鍵是首先培養(yǎng)興趣,培養(yǎng)地理的思維。這就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師如何把地理用適當?shù)姆椒ㄈの督虒W,發(fā)散學生思維。
1.利用地理與生活密切聯(lián)系將知識貼近生活。
初中的地理一般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緊密,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和思維,可把地理中的理論概念與生活里隨處可見的實物趣味結合起來,使概念變得實像化,助于學生的理解。比如,教師可舉有趣的例子,為什么太陽東升西落?為什么會有一年四季?這些貼近生活的例子很容易激發(fā)學生們的興趣,思維變得活躍起來,而教師只在旁邊引導,讓學生利用課本上知識一步步發(fā)散思維能力,從而學習到原因是地球的自傳和公轉緣故。還可以一目了然學習到自傳公轉的時間,規(guī)律,特點等相對比較復雜的知識點,降低其難度。這中的趣味教學不僅把地理知識降低理解難度,還能漸漸培養(yǎng)學生興趣和思維能力,使學生不再冷落地理這次科。
2.利用學生喜歡的多媒體圖像綜合教學。
學生普遍喜歡多媒體,而地理學習缺少不了圖示,地圖等特殊學習方法。這種圖文結合,是有助于學生的感官記憶與思考。因此教師便可巧妙結合利用多媒圖像來教學,既增加學生興趣又開拓思維記憶能力。比如講到寒冷的南極地區(qū),就可利用多媒體放映幾張南極的照片景象:厚厚的冰蓋,身著厚實棉襖的考察人員。學生仿佛身臨其境感受到南極寒冷的特點。再者,為了加強趣味,教師可嘗試以動畫教學。戈壁有一種特殊地形,喀斯特地貌,如果單單在課本上講明概念特點,學生是很難理解,因此教師可做成一種動畫,簡潔直觀有趣,教師只需輕點幾句學生便可理解,有印象。這種變靜為動,把抽象變實物,開拓思維方法,是個不錯的牢記學習方法,學生也不會因難以理解討厭疏遠地理。
3.把知識變成有趣的語言。
地理的知識因為具有嚴謹?shù)母拍钚?,趣味度很低,因此難以進入學生的腦袋里。教師就可從這方面下手,把地理知識變成有趣的短句,諺語,小故事等通俗易懂的話以此培養(yǎng)學生興趣,加深學生印象。比如二十四節(jié)氣講明的是季節(jié)性變化,“早穿棉襖,午穿紗”講的是青藏高原地區(qū)溫差巨大的特點,熱帶地區(qū)的高山地帶卻寒冷的趣味故事講明的是氣候垂直分布特點等。這些生動有趣的語言把知識變活,開拓學生的思維,大大加深對知識的牢記。所以說,培養(yǎng)學生興趣可把知識以不同方式活用活現(xiàn)展現(xiàn)出來,潛移默化的把學生注意力轉移到地理學習中,學好地理,了解地理不是難題。
二、更改教學方案
學生興趣的激發(fā),思維能力活躍,是學好地理的主要因素,而教師教學方案是輔導因素。以往的地理教學都是逐一讓學生死記硬背,形式簡單卻對學生來說很難掌握,感覺枯燥,失去興趣,所以,如何變通有效率教學需要教師的能力。
學生對學習的特點規(guī)律,一般都是由易到難,因此根據(jù)學生思維接受能力特點,教師可以從簡單的理解知識點逐步到需要分析的知識教學。初中階段都是基礎的知識,就算比較復雜的知識也都是建立基礎上,比如計算時差,首先要掌握好最基礎的全球劃分多少時區(qū),由西向東的變化規(guī)律,進而根據(jù)兩個地區(qū)的不同時間計算好時差。所以由基礎簡單的知識開始,是學好地理的開端。也可以利用時差這些需要思考計算的類型題目如大氣壓,等高線,開展一些趣味比賽,由簡單做起,漸漸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再者不妨在講課前用一些激發(fā)興趣思維的導語,引言等活躍課堂,教授學生的知識也事半功倍。比如在講人文地理的環(huán)境問題,先在正式講課前說說一些全球變暖,南極臭氧空洞惡化等一些環(huán)境嚴峻形勢,引起學生的重視,并激發(fā)學生深入探討了解的興趣,然后教師便可逐一解釋根本的因素,也就是這堂課上的知識,在根據(jù)環(huán)境問題講到資源問題,在套入人口問題,這樣一來不但知識層層銜接起來,還使學生專注聆聽,跟隨者知識發(fā)散思維,學的更好更快,記下的就多了。最后,地理要以理解參悟為學習,而教師要放下死記硬背的教學方案,對于那些很難懂的知識,只需理解它所涉及的基礎知識便可以了。
三、綜合性學習
地理知識涉及廣泛,在課堂上是學不過來的。教師可根據(jù)學生全面發(fā)展學習,豐富知識,開闊學生視野,比如看一些有關地理探索的紀錄片,開展一些地理方面的課外書籍閱讀,做一些活動如地理探索實驗,實地實踐考察等等,興趣參與每一樣,成為愛好習慣,綜合提高學生的知識能力,學習地理也不再有坎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