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林忠
在社會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快節(jié)奏”成了人們生活、工作的必然狀態(tài),無形之中影響著我們的課堂教學。課堂上教師總是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接著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一個問題接著一個問題,時間緊湊,結構嚴謹……看似加快了教學節(jié)奏,加大了課堂容量,實際上卻剝奪了學生學習的機會,讓學生吃了“夾生飯”。
學生的思維是需要一定的時間等待的,學生的成長是一個過程。我們不妨巧妙地運用“等待”,在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處理上,節(jié)奏放慢一點兒,給學生自由的空間去思考、探索、合作、交流。讓學生靜思細想,讓學生操作探索,讓學生細嚼慢咽,充分體會數(shù)學的博大、精深、奧妙……自覺地進行知識建構,教師適時作恰當?shù)狞c撥,這樣學生對知識就有一個內化的過程。每一種鮮花都要等待屬于自己的最佳時節(jié)開放,我們不妨“等一等”學生,給學生“平臺”讓其自由“舒展”。
多一些等待,學生就多一些對知識探索的體驗,多一些對問題的深思熟慮;多一些等待,學生就多一些與同伴交流合作的機會,多一些對知識的消化與提升;多一些等待,學生就多一些思考的時間,多一些創(chuàng)新的空間和想象的天地……等待是一種心態(tài),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境界,投射出的是老師的那份淡定,那份對每一個學生負責的情懷。等待,是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的金翅膀,它會讓學生飛得更高、更穩(wěn)、更快、更遠!
一、等待,能讓“讀”更投入
在新課標實施的今天,沒有等待的課堂隨處可見。不少教師為了趕教學進度,為了“節(jié)省”課堂時間,體現(xiàn)所謂的快節(jié)奏,在需要學生花時間去讀、去品味、去感悟的時候,越俎代庖,一講而過,替代了學生自己學習的過程。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薄白x”不能是語文課的專利,在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也要提供閱讀的空間,指導學生借助教材學會閱讀。此時,課堂也許會顯得毫無生機,不夠熱鬧。但細看學生,他們有的撓頭搔耳沉思,有的在書上圈圈畫畫,有的嘴里念念叨叨,還有的用手腳比劃著什么……這看似沒有生趣的、有些凌亂的課堂,實質上是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與文本“低吟和唱”,真正實現(xiàn)了學生與文本的對話,保證了學生感悟文本的時間,有利于他們獨立思考、舉一反三,從而節(jié)省學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學會學習。教師信任與耐心等待,使“沉默”的課堂變?yōu)樽钣袑嵭У恼n堂。
此時的等待是從閱讀到“悅讀”,是一種思維的放任。學生在努力挖掘文本中的“空白”,感悟數(shù)學的魅力,品味數(shù)學文化,體會數(shù)學的價值,是一種思想獲得啟迪、享受學習樂趣的過程。
二、等待,能讓“思”更深刻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都喜歡提問積極舉手發(fā)言的學生,特別贊賞對問題回答得近乎“標準答案”的學生,追求一種“天衣無縫”的教學現(xiàn)象。如果學生稍有遲疑,就會被教師不斷暗示,或“巧妙”地打斷,迫不及待地將學習內容塞進他們的大腦,然后忙著進入下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對“錯誤”唯恐避之而不及。著名特級教師李烈說過:“學生在求知的過程中,屬于不成熟的個體,出現(xiàn)錯誤是很正常的事情?!?/p>
課堂上面對學生的錯誤,作為教師不能以一個“錯”字堵學生的嘴,不要急于用自己的想法去“同化”學生,而是要智慧地將錯誤轉化為有助于教學的一種資源。耐心地等待學生講述他的想法,等待學生把思考問題的思維展現(xiàn)出來。鼓勵學生去反思錯誤的原因,讓學生在糾錯、改錯中感悟道理,領悟方法,增長知識,形成技能。
有這樣一個教學片斷。用簡便方法計算“24×25”時,有個學生是這樣算的:24×25=4×25+6×25=250,引來全班一片笑聲。此時教師沒有評價,而是追問道:“誰能找出錯在哪?你有什么修改建議?”
生1:這位同學書寫太不規(guī)范了,“×”號與“+”號分不清,哪有不計算錯的!
生2:我想他是受乘法分配律的影響,把(6×4)×25,看成是(6+4)×25來計算。這一題簡算不能用乘法分配律,只能用乘法結合律和乘法交換律。
生3:我看也可以用乘法分配律……
學生在爭論中思維再次被激活,結果精彩紛呈,閃現(xiàn)出創(chuàng)新的火花,出現(xiàn)了多種多樣的算法:
①24×25=(24÷4)×(25×4)=600
②24×25=(4×5)×(6×5)=600
③24×25=20×25+4×25=600
④24×25=30×25-6×25=600
⑤24×25=24×100÷4=600
⑥24×25=12×(2×25)=600
……
教學中,教師為學生提供了廣闊而寬松的學習空間,為所有學生創(chuàng)造了“成功”的機會,讓學生自己在比較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且通過討論、交流,感悟到簡便運算的多樣性與靈活性。教師耐心等待,不僅讓學生學會解答問題,還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體驗到了知識的形成過程,換來的是答題錯誤學生找到錯誤的根源,其余學生也在糾錯中感受到成功帶來的喜悅。
新課程的課堂是具體的、動態(tài)生成的。在教學中,教師要時刻關注每一位學生,適時放慢腳步等待學生,捕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寶貴教學資源。教師耐心地等待,是對學生的尊重,也是發(fā)展學生思維的需要,讓學生對已有的思維過程進行具有批判性的再思考,以獲得新的認識。
三、等待,能讓“學”更精彩
由于學生所處的環(huán)境、家庭背景及自身思維方式等等不同,面對同一個問題有著自己的獨特見解與個性化的思考過程,他們的學習就會變得多姿多彩。在教學中,教師要耐得住等待的“寂寞”,給學生深入思考的足夠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富有張力的靜態(tài)中,對問題做多角度、多方位、多層面的思考。
例如,在教學《加法交換律》一課時,當學生通過列舉意識到符合加法交換律的等式很多,引導學生想:那你還能舉例子嗎?你能用一個你喜歡的式子代表所有的例子嗎?先讓學生安靜地、獨立地思考,幾分鐘后,全班開始交流:
生1:一個加數(shù)+另一個加數(shù)=另一個加數(shù)+一個加數(shù)。
生2:我用“Δ”表示一個加數(shù),“□”表示另一個加數(shù),寫成“Δ+□=□+Δ”。
生3:我是用字母a表示一個加數(shù),用字母b表示另一個加數(shù)的,寫成a+b=b+a。
……
課堂上,學生的發(fā)言無疑是精彩的,然而,這一切的精彩都源于那段深入思考的“幾分鐘”。 正是老師的信任與耐心等待,正是那“靜靜的幾分鐘”,給了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讓學生的認知不斷走向深入。學生的創(chuàng)造才能被淋漓盡致地發(fā)揮出來,沉默的課堂才能變?yōu)樽钣袑嵭У恼n堂,學習效果才能達到最優(yōu)化。
等待,不是在浪費時間。等待是一種期望、是一種鼓勵,對數(shù)學課堂教學來說,等待是件大事兒。多一些等待,學生就多一些自主探究的經(jīng)歷和體會,多一些對問題的理解和思考……等待中,學困生不再沉默,他們舉起了小手,張開了小嘴;等待中,學生敢于展示真實的自我,勇于正視自己的不足,露出自信的笑臉……因此,我們在教學中一定要提供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與空間,教師要學會耐心等待。等待學生的激情、發(fā)現(xiàn)、理解、感悟……讓每一個學生都在學習數(shù)學的過程中獲得成功。只有這樣,課堂才能充滿靈氣和活力,課堂才能精彩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