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馨
[摘 要] 前置性學習不僅是教會學生預習,也不僅僅是讓學生養(yǎng)成預習的習慣,而是通過自主的學習和交流展示,構建學習組織,讓學生既要自我學習、自我研究,也可在小組內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形成組織文化.
[關鍵詞] 生本教育;前置性學習;自主;有效;實踐
在傳統(tǒng)教學改革進程中,學生作為教學主體的地位已越來越受到重視. 但是,僅憑課堂上教師完美的教學設計,依然很難實現(xiàn)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目標. 而“生本”理念中的“前置性研究”恰恰體現(xiàn)了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的探索精神. 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教室不但可以成為學生盡情活動和演繹的空間,學生的整個生活環(huán)境也可以成為學生輕松探索和表現(xiàn)的空間. 而前置性研究不僅開放了課堂空間,也打破了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把學生從課堂中解放出來,開放了學生的學習空間、活動空間和思維空間.
前置性學習開展的必要性
前置性研究就是在教師進行一節(jié)課堂教學之前的一個設計環(huán)節(jié),它根據將要學習的新知識和學生情況來確定研究的內容以及所研究內容的難度,讓學生在研究中對所學知識有一個自主學習的過程,使學生有備而來,對課堂充滿自信心,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前置性研究在教學實踐中越來越顯示出它的積極作用.
首先,它改變了完整的一節(jié)課的結構. 在傳統(tǒng)的課型中,一節(jié)課的開始總是從打上課鈴開始的,而在具有前置性研究的數學課中,一節(jié)課的開始往往是在上一次課要結束的前幾分鐘時間里,在這個時間里,教師向學生布置前置性學習作業(yè)要求. 如,可采用讓學生完成前置性知識小研究表的方式,格式如表1.
同時,還可增補一些嘗試練習讓學生利用自學的知識加以應用和解決.
其次,學生在完成前置性研究的過程中,對新知識有了一定的認識與了解,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參與的熱情,這對學生在課堂上增強自信心非常有幫助. 有了前置性學習,也便于學生理解課堂上需要掌握的新知識點. 比如,學習“統(tǒng)計圖的選擇”時,為了讓學生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廣泛運用,我請他們搜集生活中常見的統(tǒng)計圖. 剛開始布置時,學生一臉茫然,不知所措,于是我便對這個前置性作業(yè)進行適當指導——可以根據報紙、雜志獲得信息;可以通過上網查詢相關信息等. 在作了這樣一個簡單的引導后,學生們好像找到了救命稻草,都很有信心完成此項調查研究作業(yè),課后即刻就交流開了自己的想法.
再次,前置性研究的環(huán)節(jié)設計,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教師在教學上的壓力,重點、難點較易突破,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好了!另外,由于布置前置性研究后,有課后完成的環(huán)節(jié),所以教學花費的時間也節(jié)省了,教學效果也好了. 如準備學習本,完成相應課時的前置性作業(yè),格式如下:
前置性學習的多方面準備
我們知道,學習是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這種過程是他人無法替代的. 郭思樂教授明確地指出:“不是兒童沒有潛能,而是我們沒有給出時間、空間,創(chuàng)造氛圍去激勵它. 其實,兒童的潛能是無限的. ”因此,我們的教學不能讓學生簡單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應給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時空,引導他們對外部信息進行主動地選擇、加工和處理,從而實現(xiàn)知識的自覺建構. 那我們該從哪些方面做好準備呢?
1. 師退,空出舞臺;生進,展示精彩
“前置性學習”首先就是要體現(xiàn)生本教育理念和“先學后教、先生后師”的教學指導思想,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生活的主人;思想認識到位,前置性學習單的設計以及運用才可能到位,學生的主體地位才可能得到彰顯,否則前置性學習就一定會出現(xiàn)上文所描述的現(xiàn)象.
2. 要給學生提供前置性學習的時空
一提起“前置”,部分教師就想到借用學生的課余時間,這是認識上的誤區(qū). “前置”是相對于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先講”和“滿堂灌”而言的,是“先學”的別稱,是“教”與“學”關系根本轉變的表征. 在實施前置性學習前,可以根據不同數學課題的特點,適當利用課外時間進行. 但在課堂上,教師也要安排一定的時間,引導學生圍繞前置性導學單進行嘗試學習,并通過自學教材理清思路、習得知識,逐步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培養(yǎng)良好的前置性學習習慣;同時,要注意營造濃郁的自主學習氛圍,努力為學生搭建交流展示的平臺,引導他們分享自主學習成果,以達到互助共進的目的. 當然,因學生特點和教學要求的差異,有時也可將前置性學習安排在課后進行,但傳統(tǒng)的課后練習必須要精簡,前置性學習一定不能成為增加學生課業(yè)負擔的借口.
3. 要重視自主學習方法的指導
古人云:“授人魚,不如授人漁. ”方法是解決問題的重要策略,一個人掌握了學習方法,就如同掌握了打開知識寶庫的“金鑰匙”. 所以,教師要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使學生具有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本領. 前置性學習是學生自學能力的體現(xiàn),在指導策略上要遵循先扶后放、循序漸進的原則,讓學生在學習時有章可循,做到有的放矢;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在學生獨立探索的基礎上,通過教師指導、同伴互助等舉措,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的困難,并從中感悟學習方法和策略,不斷提高前置性學習的能力.
前置性學習進行的可操作性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前置性學習過程,就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摸索、積極建構的過程,是激發(fā)學生內在潛能,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和習慣的有效策略. 通過實踐,我發(fā)現(xiàn)開展前置性學習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 精心設計和把握分層要求
前置性學習是生本理念下的產物,“以生為本”不應成為裝點門面的標簽. 前置性學習是在學生還沒有真正開始學習新知識的情況下就開始進行的一項學習活動. 因此,因材施教、分層要求、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等策略,必須在前置性學習中得以充分體現(xiàn). 前置性研究的設計是否明確、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否能讓學生“踮一踮腳夠得著”,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 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前置性學習任務時,一定要認真鉆研教材,這樣才能使學生研究的內容不致過淺或過深——過淺則達不到研究的效果;過深則容易使學生造成理解認知上的困難,產生對研究的厭煩、恐懼等負面影響,不能充分起到課前研究應有的效果.endprint
2. 不同學生展現(xiàn)不同學習成果
“要正確認識學生個體差異,使每個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fā)展,要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好信息技術的自信心. ”教師要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允許學生的研究效果存在差異,對研究結果不應強求學生都達到同等水平. 學生課前研究新課時,常會遇到一些靠自己努力仍解決不了的問題,這時,如果教師巧妙地設計問題情境、指點解題關鍵、讓學生自己動手得出結論,能使學生獲得“茅塞頓開、別有洞天”的驚喜體驗. 而驚喜之外加以反思,必然會促使其最大限度地發(fā)展自己的潛能.
3. 力求簡約、到位
前置性作業(yè)一定要簡約,即目標要明確、要求簡潔、程式簡單,要充分發(fā)揮其導讀、導思、導疑的功能,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進行自主學習、獨立思考、自覺質疑. 由此,一是要求教師認真研究教材,精心預設指導性策略;二是要求教師了解學生,使設計更有針對性;三是設計的方法和技巧,做到語言簡潔流暢,表達清楚到位,引導提示準確明了,形式生動活潑,富有吸引力.
4. 建立適當的評價激勵機制
不可否認,在抓好課前研究的同時,相對傳統(tǒng)式教學來說,教師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時間. 因此,教師一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對有積極意義的表現(xiàn)應及時給予表揚激勵. 除了課堂上常見的點頭、微笑、口頭贊揚等,還可以設置一些如創(chuàng)新思維獎、學具制作獎、統(tǒng)計小能手等獎勵,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 二要盡可能多地為學生搭建展示的平臺,提供展示的機會. 三是為學生自我評價提供平臺. 在前置性學習單上設計自我評價欄目,可通過記分式、標志式、貼圖式等評價形式,進行自我評價、自我鼓勵,從而形成內驅力,使其以旺盛的精力投身前置性學習活動,確保前置性學習達到預期目標.
5. 前置性學習需借力
“生本”教育體系的重要思想就是“借力”,依托學生的資源進行教育,進而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學生”不同于一般的物質性資源,會損耗;相反,如果運用得當,它將生生不息、越用越多、越用越豐富. 除了學生自身的不斷成長之外,在當今信息化的社會中,學生背后還有龐大的家庭資源與社會資源. 前置性研究的內容隨著學習的深入將會更加豐富多樣,有些內容需要在學校獲取數據,有些內容需要家長的共同參與,也有部分內容需要學生走出學校和家庭前往社會進行探究,還有部分內容需要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在電腦網絡中獲取信息. 只有這樣,知識才能從生活中、實踐中來,反之又服務于、應用于生活,學生才能達到真正意義上的活學活用. 因此,作為教師和家長,要努力為學生的學習創(chuàng)造各種條件.endprint
2. 不同學生展現(xiàn)不同學習成果
“要正確認識學生個體差異,使每個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fā)展,要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好信息技術的自信心. ”教師要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允許學生的研究效果存在差異,對研究結果不應強求學生都達到同等水平. 學生課前研究新課時,常會遇到一些靠自己努力仍解決不了的問題,這時,如果教師巧妙地設計問題情境、指點解題關鍵、讓學生自己動手得出結論,能使學生獲得“茅塞頓開、別有洞天”的驚喜體驗. 而驚喜之外加以反思,必然會促使其最大限度地發(fā)展自己的潛能.
3. 力求簡約、到位
前置性作業(yè)一定要簡約,即目標要明確、要求簡潔、程式簡單,要充分發(fā)揮其導讀、導思、導疑的功能,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進行自主學習、獨立思考、自覺質疑. 由此,一是要求教師認真研究教材,精心預設指導性策略;二是要求教師了解學生,使設計更有針對性;三是設計的方法和技巧,做到語言簡潔流暢,表達清楚到位,引導提示準確明了,形式生動活潑,富有吸引力.
4. 建立適當的評價激勵機制
不可否認,在抓好課前研究的同時,相對傳統(tǒng)式教學來說,教師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時間. 因此,教師一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對有積極意義的表現(xiàn)應及時給予表揚激勵. 除了課堂上常見的點頭、微笑、口頭贊揚等,還可以設置一些如創(chuàng)新思維獎、學具制作獎、統(tǒng)計小能手等獎勵,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 二要盡可能多地為學生搭建展示的平臺,提供展示的機會. 三是為學生自我評價提供平臺. 在前置性學習單上設計自我評價欄目,可通過記分式、標志式、貼圖式等評價形式,進行自我評價、自我鼓勵,從而形成內驅力,使其以旺盛的精力投身前置性學習活動,確保前置性學習達到預期目標.
5. 前置性學習需借力
“生本”教育體系的重要思想就是“借力”,依托學生的資源進行教育,進而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學生”不同于一般的物質性資源,會損耗;相反,如果運用得當,它將生生不息、越用越多、越用越豐富. 除了學生自身的不斷成長之外,在當今信息化的社會中,學生背后還有龐大的家庭資源與社會資源. 前置性研究的內容隨著學習的深入將會更加豐富多樣,有些內容需要在學校獲取數據,有些內容需要家長的共同參與,也有部分內容需要學生走出學校和家庭前往社會進行探究,還有部分內容需要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在電腦網絡中獲取信息. 只有這樣,知識才能從生活中、實踐中來,反之又服務于、應用于生活,學生才能達到真正意義上的活學活用. 因此,作為教師和家長,要努力為學生的學習創(chuàng)造各種條件.endprint
2. 不同學生展現(xiàn)不同學習成果
“要正確認識學生個體差異,使每個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fā)展,要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好信息技術的自信心. ”教師要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允許學生的研究效果存在差異,對研究結果不應強求學生都達到同等水平. 學生課前研究新課時,常會遇到一些靠自己努力仍解決不了的問題,這時,如果教師巧妙地設計問題情境、指點解題關鍵、讓學生自己動手得出結論,能使學生獲得“茅塞頓開、別有洞天”的驚喜體驗. 而驚喜之外加以反思,必然會促使其最大限度地發(fā)展自己的潛能.
3. 力求簡約、到位
前置性作業(yè)一定要簡約,即目標要明確、要求簡潔、程式簡單,要充分發(fā)揮其導讀、導思、導疑的功能,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進行自主學習、獨立思考、自覺質疑. 由此,一是要求教師認真研究教材,精心預設指導性策略;二是要求教師了解學生,使設計更有針對性;三是設計的方法和技巧,做到語言簡潔流暢,表達清楚到位,引導提示準確明了,形式生動活潑,富有吸引力.
4. 建立適當的評價激勵機制
不可否認,在抓好課前研究的同時,相對傳統(tǒng)式教學來說,教師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時間. 因此,教師一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對有積極意義的表現(xiàn)應及時給予表揚激勵. 除了課堂上常見的點頭、微笑、口頭贊揚等,還可以設置一些如創(chuàng)新思維獎、學具制作獎、統(tǒng)計小能手等獎勵,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 二要盡可能多地為學生搭建展示的平臺,提供展示的機會. 三是為學生自我評價提供平臺. 在前置性學習單上設計自我評價欄目,可通過記分式、標志式、貼圖式等評價形式,進行自我評價、自我鼓勵,從而形成內驅力,使其以旺盛的精力投身前置性學習活動,確保前置性學習達到預期目標.
5. 前置性學習需借力
“生本”教育體系的重要思想就是“借力”,依托學生的資源進行教育,進而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學生”不同于一般的物質性資源,會損耗;相反,如果運用得當,它將生生不息、越用越多、越用越豐富. 除了學生自身的不斷成長之外,在當今信息化的社會中,學生背后還有龐大的家庭資源與社會資源. 前置性研究的內容隨著學習的深入將會更加豐富多樣,有些內容需要在學校獲取數據,有些內容需要家長的共同參與,也有部分內容需要學生走出學校和家庭前往社會進行探究,還有部分內容需要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在電腦網絡中獲取信息. 只有這樣,知識才能從生活中、實踐中來,反之又服務于、應用于生活,學生才能達到真正意義上的活學活用. 因此,作為教師和家長,要努力為學生的學習創(chuàng)造各種條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