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寧香+韋志中
本欄目由中國積極心理學學會(籌)共建
摘要:中國本土社會背景下的親子關系,有其自身含蓄的特點,許多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親子溝通被這種傳統(tǒng)文化下的家庭教育方式遺憾地阻斷了。父母表達愛的行為方式是基于傳統(tǒng)的含蓄表達,更是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對自身內在復雜歷程的外在投射。因此,“對你說”積極表達技術,旨在創(chuàng)設一個情境,讓父母體驗自己內在感受的同時,用一種特殊的表達來重新構建親子溝通的橋梁。
關鍵詞:積極表達技術;親子溝通;內在感受
一、中國式父母的教養(yǎng)溝通方式
大量調查及研究相關數(shù)據(jù)表明,中國的父母在與自己的孩子,尤其是年齡段處在青少年時期階段、面對生活與學習雙重考驗、生理和心理處在一個特殊階段時期的孩子溝通時,方式主要有:1.家長控制型,對孩子的生活干涉過多,使得青春期的孩子反感;2.家長專制型,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明為“民主”,實為“專制”,以自己理想當中的期望去要求孩子,以學習成績?yōu)榻甜B(yǎng)目標,對孩子所作出的讓步都是以取得優(yōu)異的學習成績?yōu)榍疤幔?.家長理想型,父母對自己的孩子基本持認同的觀點,但是遇到問題或有沖突時,會不自覺流露出對孩子缺點的不滿,他們會發(fā)牢騷,會在第三方人面前提及孩子的缺點并且拿出來作談資討論。這種情況被孩子知道后,對他們的自尊心是極大的傷害。
一些研究也表明,孩子與父母出現(xiàn)溝通危機,原因不全在親子關系本身,或者說問題本身,主要還是不恰當?shù)谋磉_方式造成的。父母受自身的不足和角色所限,讓缺乏正確的溝通方式成為導致親子溝通受阻的主要原因之一。愛子心切的父母們常常是想說的沒表達出來,不該說的又說多了。比如中國傳統(tǒng)文化俗語“刀子嘴豆腐心”就是一種較為普遍的語言溝通方式,描繪了內心訴求與實際表達之間的沖突對立。
二、親子溝通問題背后父母的心理過程
中國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說:“父母總是把孩子當成自己的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會?!钡拇_,人的一生中至少有三次心理成長的機會可以把握;第一次是生養(yǎng)我們的父母給我們創(chuàng)造的原生家庭,有些父母可能因為孩子太多而忽略了其中一個,有的可能忙于生計而無法照顧孩子,也有的可能因沒有愛的能力而傷害孩子,但這都是孩子沒有辦法選擇的,原生家庭的愛對孩子的影響延續(xù)一生。第二次成長機會是我們成為父母疼愛自己孩子的時候,借此機會修復自己內心曾經(jīng)在父母那里受到的愛的挫折,從而內心堅定地認為不要讓孩子再走自己當年的路,所以當初希望父母怎么對我們,現(xiàn)在會全應用到對待孩子身上,補償自己當初的遺憾。第三次機會是當我們原生家庭中的父母老了,而我們作為孩子去照顧父母。這時父母老了,失去了權威,我們彎下腰去傾聽他們的人生故事,感悟他們的人生經(jīng)歷,從而有能力理解他們。如果是童年有創(chuàng)傷事件的,這個時期對父母的陪伴和交流,能在很大程度上修復我們內心的創(chuàng)傷。
我們一起來看看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和孩子這兩種角色在生理和心理上的變化。經(jīng)歷懷胎十月,每一次產(chǎn)檢,每一次胎動都是愛的鏈接,這個時候是父母在付出愛,孩子在感受愛。然后孩子出生,看著孩子一天天長大,睡著時甜美的笑臉,需要時緊握的雙手,受委屈時的啼哭,父母除了繼續(xù)付出愛,也感受到孩子對自己的愛,這種被需要感能滿足為人父母內心的需求;因為這種存在的價值感,他們對這個時期的孩子往往是順其意,在道德與行為規(guī)范上還不會有太多的要求與約束,指責也很少。慢慢地孩子長到3歲左右,開始第一次的心理發(fā)育,他們第一次有了逃離父母守護的愿望,開始有了“我”的意識,希望獨立探索世界,這個時候父母比較操心,但內心是踏實的,仍然處在主導與控制的地位。青春期是他們的第二次心理發(fā)育,很多父母與孩子的關系出現(xiàn)問題往往是在這個時候,叛逆就像一夜的暴風雨,降臨至家庭中;孩子開始有了自己的小秘密,分享生活和人生理想的對象不再是父母。此時父母內心是矛盾的,更是焦慮的,他們既不想限制孩子的成長,又有著對未知的各種擔心。這個時候也往往是親子關系最容易出問題的時候;少了被需要感,付出多但價值感減少,容易產(chǎn)生埋怨孩子不理解自己等心理狀態(tài)。終于,等到有一天長大的孩子興高采烈地領回自己的伴侶站在父母面前時,父母滿臉笑容,從心底替孩子開心,但在轉身的一瞬間,心里卻依然有失落。這些復雜的心理過程,只有父母才最能懂。
正因為父母對孩子的愛天然就存在著矛盾的情感,盼望孩子獨立卻又心疼孩子,不愿意他們離開自己;明白孩子是有自己獨立想法的個體,卻又期待孩子能代自己完成理想自我,同時內心又深知,孩子并不是另一個自己。這種交錯的矛盾情感在與孩子交流的時候,全部都會通過各種方式表現(xiàn)出來,影響著孩子成長的每一天,而父母卻毫不自知。
三、構建親子溝通橋梁的積極心理技術——對你說
表達,是呈現(xiàn)和轉化內在情感和矛盾沖突的心理過程的方式?,F(xiàn)實生活中,表達對于個人內在的自我整合和創(chuàng)傷修復卻是十分重要的。中國式含蓄的親子溝通中,表達常常以一種非語言的形式出現(xiàn),“對你說”心理技術是基于現(xiàn)代父母自身內在的育兒情結所制作的一種積極心理技術,旨在構建親子溝通的橋梁。利用直達潛意識的音樂背景和格式塔心理療法中的“空椅子”技術原理,讓參與者把自己內心的感受和情緒正確恰當外顯出來,以修復日常不恰當溝通所遺留下的種種問題。積極創(chuàng)設一個情境很重要,讓父母去體驗自己內心對孩子的矛盾情緒并將之表達出來。通過這個過程,使之內心恢復對自己和孩子親子關系的自覺,并在日后與孩子的互動中更好地溝通和表達自己的愛。
以椅子為載體代表父母們親愛的孩子,讓父母與椅子代表的孩子實現(xiàn)連接,把自己內心想要對他說的話更自然、更充分、更真實、不歪曲地表達出來,從而使內心趨于平和。這一技術看似簡單,其實包含多種心理學原理,也從實際需要上滿足父母當前的需求,起到修復親子關系的重要作用。
四、“對你說”積極心理技術操作指南
1.請你拿出一張A4大小的白紙、一支筆,放在面前,閉上眼睛,在記憶中搜索一下你的孩子的樣子,他的五官是怎樣的,他最喜歡做的表情。相信這個過程對于每個父母都是易如反掌的。
2.用筆在紙上畫出你頭腦中的孩子的樣子來。不一定要畫得很好,只要表達你記憶中孩子的特征就可以了。
3.搬一張椅子放在你坐的椅子的對面,將畫像貼在椅子上。放《對你說》這首歌的音樂。
4.坐回原位,閉上眼睛,感受到你的孩子已經(jīng)坐在對面的椅子上了,看到他在做什么,他穿什么樣的衣服,他是怎樣的表情,靜靜地看著你的孩子。
5.看著你的孩子,跟隨著音樂,把你想對他說的話真實地告訴他,不用顧忌自己的權威,不要擔心孩子會不會接受,只需要真實地表達你內心的感受和想法。相信只要你說了,表達了,你的孩子就能夠接收到。
6.這個過程中,你會有真實的情感流露,請你接受它,哭泣也好,委屈也好,不甘也好,讓它們真實地流露出來,不要壓抑和掩蓋,這些都是你內心真實的情緒,讓它們表達出來是非常重要的。
五、注意事項
1.“對你說”積極表達技術的操作要點在于投入地參與整個過程,并且真實地表達,所以,請你將整個過程看作一個嚴謹而科學的過程,按照步驟一步步認真實施。
2.整個過程避免打擾,一定要在一個安靜、安全的環(huán)境中,獨立實施。
3.音樂《對你說》全程循環(huán)播放。
4.充分地表達完自己想對孩子說的話之后,做幾個深呼吸,平復一下自己的情緒,給自己一點時間安靜地待一會。
5.完成此過程后,如果有想當面對孩子說的話,可以通過寫信或面談的形式,傳達給你的孩子,這樣效果會更好。
[1]張粹然.心理學與文化[C].四川省心理學學會,2005.
[2]王爭艷等.家庭親子溝通與兒童發(fā)展關系[J].心理科學進展,2002,10(2):192-197.
[3]張曉霞等.關于青春期少年與父母溝通現(xiàn)狀調查的報告[J].黑龍江史志,2009(21):157-159.
[4]鐘年,彭凱平.文化心理學的興起及其研究領域[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25(6).
[5]楊鑫輝.現(xiàn)代心理技術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6]韋志中.幸福干預[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
欄目編輯 / 黃才玲.終校 / 楊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