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純玲
【摘要】同樣的內容,不同的說法,從“人話”到“人化”,前者追求真,后者更重情。在小學語文言語教學中,要把握兩個根本(生本和文本)特點,內外結合學習書面語言,為達成語言“人化”搭好梯子。
【關鍵詞】小學語文;言語教學;人話人化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惫頌榧?,人求真,本文所說的“人話”指的是“真話、實話”。但藝術的真實,許多時候是一種“逼真的幻覺”,它既是生活的真實,又是作者的真知、真情的感受,這種“幻覺”更是一種“人化”的真話。小學生對口頭言語中語音的細微差別逐漸掌握,并開始進入書面語言發(fā)展時期,為小學語言教學從“人話”到“人化”的過渡提供了可能。從“人話”到“人化”,我們教師的職責更多的是“教化”。
一、探尋小學生語言學習的心理特點和言語教學的理論支撐
李贄在《童心說》里指出:“童心”就是真心,“一念之本心”,作者內心的情感和人生的欲望的表露是真實的,他對偽道理是很反感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習作“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正如葉圣陶所說“作文是用筆來說話。作文要說真話,說實在的話,說自己的話,不要說假話,說空話,說套話。”前不久,韓寒說:“人生的第一次撒謊常常是從寫作文開始的”,這句話說得有點絕對,但確實引起了許多人的共鳴,也引起了我們小學老師的深思。說假話,不易,說一句假話,要用十句假話去圓它,太累!說真話,簡單,把真話說了,心里舒服,尋找人類自己的家園,安置這顆已經疲憊不堪的心靈,重新考慮人的真實的本性與需要,我們才能追求到美善、崇高、神圣氣質,追求到詩意的生活,以達到“人化”的境界。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其次才是知識、能力教育。小學生是未經雕琢的玉石,他們要的不是額外的包裝,而是一種隨物賦形的打磨。小學生的詞匯增加很快,對詞義的理解越來越精確,語法運用逐步趨于合理、完善,言語表達更加連貫、生動和多樣化。對于他們,開始時不必追求形象生動,“原汁原味”的童言童語,更容易讓人忍俊不禁。他們對言語的良好知覺、聽音辨音的良好分辨能力已很敏感。在小學言語教學中,實現從“人話”到“人化”的過渡是可行的。
二、內外結合學習書面語言,為達成語言“人化”搭好梯子
要提高小學生書面語言的水平,要做到課內外結合。一二年級學生以注音讀物為主,因為他們識字不多,三四年級小孩子喜歡童話,他們愛看這類書,五六年級是要換換口味的,可加些科普讀物和百科書籍。筆者小時候更多是看“三國”和“西游”的,我從《三國演義》里學了好多詩詞,從《西游記》里學習好多的聯想,到花果山一游,對吳承恩更是佩服得五體投地的,花果山上有花果,水簾洞前造水簾。半真半假,成就了一部西游,吳承恩的聯想如有神助。
課內是學習書面語言的主渠道,學習書面語言往往是先要認準音,然后是熟悉字,接著理解其意義的。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一要引導學生站在作者的立場去解讀,二要有自己主觀參與去體悟,在體悟過程中,要看到字的本義,還要看到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思。如《詹天佑》教學片斷:
1.在你的心中,你認為感動中國20世紀的人有哪些?
生1:是孫中山,他不讓姐姐裹小腳,媽媽不讓,后來,孫中山當了總統(tǒng),廢除了裹腳。所以,現在媽媽也能勞動,也能掙錢了。還有中國女隊在國際比賽中聽說拿的金牌比男的拿的還多呢!
生2:梁啟超了不起的,搞過什么新政的,還主持過清議,開發(fā)民智。
生3:還有詹天佑,他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
……
2.修筑這一條鐵路很不容易,“遇到困難,他總是想: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則……”誰來讀讀這句話,讀出詹天佑的滿腔的愛國情懷。
3.讀“帝國主義者認為這是個笑話……還沒有出世呢!”說一說你是怎么理解“出世的”?又是怎么理解這句話的?
生1: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鐵路的中國工程師目前還沒有!
生2:中國人修修小鐵路還行,修大難度的鐵路就只有請外國人幫忙了。
……
4.帝國主義者說的話你聽了之后,有什么感受?
生:我感到這是對中國人的侮辱,對中國人的蔑視。
5.讓我們站在作者的立場,用無比憤怒屈辱的語氣來讀讀這句話。
6.背誦摘抄自己喜歡的詞語和自己喜歡的段落。
7.多媒體出示詹天佑的銅像,請大家對著詹天佑來一段頒獎詞。
在這個教學案例中,教者抓住重點詞句,層層推進,深化了書面語言的理解,加強了背誦,在積累中運用。
學習書面語言,要經常性地讓學生嘗試將口語變成書面語,日積月累,學生的語言自會提升到一種意境。
如:“小時候好吃,可是家里窮,沒錢,就去拾垃圾換錢,到店里買吃的。現在長大了,我也撿垃圾,但不是為錢的,是為了環(huán)境變好點兒。”同樣的這段話,用書面語可以怎么說呢?有一個學生答道:“小時候嘴饞,零花錢幾乎全都‘奉獻給了商店??僧吘故寝r村孩子,手頭拮據得很,所以常常與村里的孩子結伴拾荒?!馔馐斋@常常讓我樂此不疲,閑暇時間背個破麻袋到外面撿破爛賺錢就成為我閑暇生活的常態(tài)……長大了,我依舊很饞,但我不愿再做靠撿破爛來淘金的夢,我多么希望有朝一日,村頭那個背著破麻袋的小孩身影隨著時間的消逝,化為夕陽下一幅‘環(huán)保的天使的剪影,永遠定格在藍天白云之下,成為遙遠的歷史記憶?!?/p>
同樣的內容,不同的說法,從“人話”到“人化”,前者追求真,后者更重情。生活的真實,情感的真誠,二者的和諧,是從“人話”到“人化”過渡的美好追求。
參考文獻
[1]朱立娜.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語言積累的方法[J].文理導航(下旬),2012(2).
[2]劉小芳.小學語文教師的課堂語言分析[J].課外語文,2013(12).
[3]朱洋君.自然的人化 人化的自然[J].小學語文教學,2010(25).
(編輯:龍賢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