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芬
【摘要】在形式眾多的教育方法當中,激勵教育法是最常見,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激勵教育法以激發(fā)鼓勵作為基本原則,通過激發(fā)學生的內(nèi)在學習動力、興趣和熱情,進而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掌握需要學習的知識、技能和行為準則。合理地運用各種激勵手段,可以有效的激發(fā)學生成功的欲望,增強其成功信心,取得良好教育效果。
【關鍵詞】激勵;教育;教學;應用
激勵包涵了激發(fā)動機、激勵行為,形成動力的意思,是建立在人的心理需求和人的社會屬性特征基礎之上的,與“批評”相對的一個概念。心理學理論告訴我們,人類都有被尊重的需要,希望得到他人的欣賞,得到社會的肯定。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詹姆士說:“人類本質(zhì)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學生在學校學習的時光得到來自教師的激勵恰恰表現(xiàn)了教師對學生的肯定和欣賞,它會使學生渴求受到肯定的心理需要得到滿足,從而激發(fā)學生更大的學習動力和熱情。
每一位學生都希望能夠得到老師的尊重和重視,尤其是長期在班級中各方面都表現(xiàn)一般的學生,需要更多的激勵。下面以我的一個經(jīng)歷為例,可以說明激勵教育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作為教師都有這樣一種感覺,每班總有幾個學生看上去沒什么特長,一般情況下,既得不到老師的表揚,也得不到老師的批評,是一些容易被老師忽視的學生。我們班就有這樣一個學生,他各方面都比較普通,我對他的關注不是特別多。直到有一天,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改變了我對他的看法。那是一次晚修自習前四五分鐘,我站在班級門口,看著走廊里來回走動的學生,無意中發(fā)現(xiàn)教室講臺上的一盒粉筆掉落在地上,來得較早的幾個同學說著笑著走過,好像沒有注意到地上零零散散的粉筆。這位同學走進教室后馬上彎腰把散落在地上的粉筆撿起來后放到講臺上,同時將講臺仔細的擦干凈了。我被這一幕感動了,在班會課里表揚了他,并贊美了他注意細節(jié),關心集體的好行為。此后,我又從幾件小事里發(fā)現(xiàn)這位學生性格中閃光的地方,并及時給予表揚。漸漸地我發(fā)現(xiàn)他變了,上課認真了,學習成績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這件事給我啟示頗深,我開始細心觀察學生身上細微的閃光點,及時把贊美送給學生,使學生都感到“我是優(yōu)秀的”。這個案例中用到的教育方法就是激勵教育法。這種教育法是指以激發(fā)、勉勵為原則,采取一定措施,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愿望,進而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掌握需要學習的知識技能和行為準則,提高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一種教育方法。
激勵教育法在教學和教育中都具有重要的應用,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①能夠發(fā)揮榜樣的正面作用。在平時教學活動中,教師經(jīng)常在全班學生面前表揚刻苦學習、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學生。我們把這些學生作為榜樣去表揚,以他們的先進思想和模范行為來影響學生。向榜樣學習,學生會用榜樣的事跡對照自己的言行舉止,檢查自己不足的地方,從而自覺抵制外界的不良誘因,矯正自己的不良行為。②能夠挖掘?qū)W生身上的閃光點,幫助學生找回自信。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和挖掘普通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借助學生自身的優(yōu)點激勵其克服不足的地方。教師熱心細致地關懷他們,對他們所取得的成績和進步也要善于發(fā)現(xiàn),熱情激勵,為他們創(chuàng)造轉(zhuǎn)化的契機。學生受到激勵,優(yōu)點被教師肯定,自信心得到了加強。③有利于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和競爭,促進學生共同進步。由于各個學生的先天素質(zhì)、教育影響和主觀努力程度不同,同一個班級的學生在學習上存在明顯的差異。這就要求教師從實際出發(fā),激勵學生相互學習,相互合作,共同進步。在對學生進行激勵的同時,學生能夠清楚地看到自身的不足,這樣做可以激發(fā)學生的競爭意識。
在實際的教育過程中應用激勵教育法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①激勵教育的關鍵是要抓住時機,即該表揚激勵的時候就應給予。②激勵教育的形式要靈活,有時一個親切的問候或者一句肯定的話語,都是極好的激勵。③激勵教育的使用要適度,過多的表揚起不到較好的效果。在教育教學中,我們要及時了解學生的行為舉止和日常生活習慣,關注學生不同階段的學習表現(xiàn)和思想動態(tài),并與學生溝通交流,同時與家長保持密切的聯(lián)系,使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有機結(jié)合。
參考文獻:
[1](美)E ric Jensen著.適于腦的教學[M ].北京師范大學/認知神經(jīng)科學與學習0國家重點實驗室 腦科學與教育應用研究中心譯.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5
[2]夏鑫.運用激勵教育充分調(diào)動學生主體的積極性[J].基礎理論研討,2008(1)
[3]毛中峰.淺議激勵教育的準備和實施[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3(1)
[4]張志波.激勵教育方法研究[J].教育在線,2013(3)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