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歷史轉(zhuǎn)型期,需要突破許多對我們的兒童教育起到束縛或誤導(dǎo)的傳統(tǒng)思想觀念的禁錮,因此通過戲劇手段來幫助少年兒童辨別什么才是真善美,首先就有一個戲劇工作者自身需要思想解放、與時俱進的認識提高過程,以避免出現(xiàn)誤導(dǎo)后一代的“偽教育”。這需要我們這些兒童戲劇工作者們,從自身出發(fā),清楚自己肩負的社會責任,不斷學(xué)習(xí)、摸索、創(chuàng)新,努力提高兒童戲劇作品的思想品質(zhì)和藝術(shù)品質(zhì),為孩子們構(gòu)筑一個美麗多彩,自由,獨立的童年世界。
關(guān)鍵詞 真善美 戲劇 塑造 感悟
中圖分類號:J834 文獻標識碼:A
Shaping and Insights
——I Played "Renee"
LIU Hongyun
(Guangdong Theatr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80)
Abstract In the history of transition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the need to break many of our children's education or misleading bondage play traditional ideas of imprisonment, and therefore the means to help children through drama discern what is good and the beautiful, first there is a dramatic workers need their own ideological emancipation, advancing knowledge to improve the process in order to avoid misleading the generation of "pseudo-education." This requires us to these children's theater worker who, from their own, aware of their social responsibility, continuous learning, exploration, innovation, and striv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hildren's thinking and artistic quality theater productions for children to build a beautiful and colorful, freedom, independent childhood world.
Key words good and beautiful; theatre; shaping; insights
2010年,廣東話劇院有限公司排演了大型音樂動漫科幻兒童劇《誰是朋友》,這是一臺集魔術(shù)、歌曲、舞蹈于一體的大型多媒體音樂劇。該劇故事靈感來源于美國經(jīng)典科幻片《侏羅紀公園》,講述了科學(xué)家X博士,從恐龍蛋化石中成功提取了恐龍基因,經(jīng)過無數(shù)次的實驗終于克隆出了一只小恐龍賽克,但因賽克剛剛出生,博士擔心他還分辨不清什么是善惡美丑,因此為了能讓賽克能更好地適應(yīng)大自然環(huán)境,從而更好地生存下去,X博士命令小精靈夢夢在三天的時間內(nèi)幫助賽克找到三個好朋友,并帶回去見他。于是夢夢陪伴賽克踏上了“找朋友”的旅程。在途中他們遇到了樸實但說話結(jié)巴的青蛙和能說會道狡猾的蚊子、大公無私的貓頭鷹和自私貪婪的老鼠、橫行霸道的蒼蠅和勤勞善良的蜜蜂,他們都用各自的方法想要成為賽克的朋友,小恐龍賽克被蚊子、老鼠、蒼蠅的花言巧語所迷惑,錯誤的選擇了他們做自己的朋友,并在他們的影響下誤入歧途。小精靈夢夢竭盡全力想說服勸阻他,但卻不被賽克理解,反而丟下夢夢跟壞朋友們走了。正當夢夢陷入苦惱與彷徨中,青蛙,貓頭鷹和蜜蜂們的善良,樸實、樂觀的精神深深打動了她,使她領(lǐng)悟到了友誼的真諦。夢夢重新振作起來,決心要找到賽克并幫助他擺脫不良的朋友,找到真正的好朋友。夢夢不懈的努力和幫助終于使賽克看清了壞朋友給自己帶來的不良的影響,并且重新認識到了結(jié)交好朋友對自己是多么重要。最后夢夢終于幫助賽克找到了真正好的朋友,圓滿完成了博士交給她的任務(wù),并與賽克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兒童劇的主要觀眾是兒童、少年和青少年,他們正處在生理、心理迅速發(fā)育卻未完全成熟的特殊人生階段,因此,他們獨特的審美心理就對戲劇演出提出了許多“苛刻”的要求,使兒童劇成為一種極其矛盾的戲劇樣式,諸如劇中表達的意義要讓毫無生活閱歷的孩子來理解和思考,嚴肅枯燥的哲理須表達得美麗而有趣,在保有嚴謹?shù)难莩鲂问降耐瑫r最好帶有濃重的游戲色彩,既要討孩子喜歡又要讓成人感興趣,等等。正是在以上種種矛盾的交織、逼迫下,使兒童劇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shù)格局,其創(chuàng)作的難度和特有的魅力,都來自這種格局。其中最為獨特的一點是,兒童劇所反映的既是成人心中的生活,又是孩子眼中的世界。兒童劇之所以被有些人視為“小兒科”,主要原因大概是不少作品中只是表現(xiàn)一些“常識性”的內(nèi)容。由于小觀眾的特殊需要,編導(dǎo)演們有時確要為低幼年兒童進行“圖解常識”的演出,不過,這種方式在兒童劇創(chuàng)作的整體中遠不是主要的,更不是唯一的。有意味的是,“圖解常識”的演出往往也不能激起小觀眾很大的熱情,其中的戲劇形象也不能長久地留在孩子們心中。而正是一些經(jīng)過更多提煉、更深創(chuàng)作的藝術(shù)形象,才能在孩子幼小的心里扎根,甚至伴隨一生。
《誰是朋友》是一部動漫音樂劇,它跟以往傳統(tǒng)的兒童劇單一的表現(xiàn)形式有些不一樣,它加入各種新的現(xiàn)代元素:多媒體的輔助手法,科幻的故事情節(jié)、動漫的形象還有音樂劇的舞臺表現(xiàn)形式。主題積極向上,不僅以環(huán)境保護為核心,還重點闡述了愛心、勇敢、智慧、奉獻、生態(tài)等社會正能量概念,集思想性、藝術(shù)性和趣味性為一體,寓教于樂,具有強烈的藝術(shù)感染力和童話魔力。在剛拿到劇本的那一刻,筆者就被這個故事生動的情節(jié),可愛的造型,和動聽的音樂深深吸引住了。在塑造夢夢這個角色的初期,我遇到的最大的問題是,這是一次全新的嘗試,但如何能夠以動漫的形象有機結(jié)合音樂劇的表演手法,去體現(xiàn)一個頗具時尚感的現(xiàn)代兒童劇中的小精靈夢夢呢?在這之前,我也曾演過幾部音樂劇,如古裝神話音樂劇《羊城故事》《曲水流觴蘭亭序》、現(xiàn)代音樂劇《天使》《愛魔方》《地鐵一號線》等等。音樂劇是一種舞臺藝術(shù)形式,它結(jié)合了歌唱、對白、表演、舞蹈。通過歌曲、臺詞、音樂、肢體動作等的緊密結(jié)合,把故事情節(jié)以及其中所蘊含的情感表現(xiàn)出來。雖然音樂劇和歌劇、舞劇、話劇等舞臺表演形式有相似之處,但它的獨特之處在于:它對歌曲、對白、肢體動作、表演等等因素給予同樣的重要。這給了我更大的挑戰(zhàn),但同時也給了我更大的表演空間。
在與導(dǎo)演的充分溝通,和對劇本的反復(fù)鉆研之后,我開始了對夢夢這個角色的探索,用全新的視角去感受,去體驗。去表現(xiàn)。
要想從內(nèi)而外的塑造出一個非人非仙的“小精靈夢夢”,首先要先從夢夢的形體,聲音上來塑造。我參考了大量迪士尼的動畫片,如《綠野仙蹤》、《小飛俠彼得潘》等等,研究里面的小精靈們的夸張的動漫形體表演和語言的節(jié)奏特點,同時查閱了大量的音樂劇資料如《貓》等,模仿里面如何用舞蹈去體現(xiàn)“精靈”非人非仙的形體特征,從而揣摩小精靈夢夢的形體動作特征。借著著以前在學(xué)校時學(xué)過的舞蹈功底,從站到走,我給夢夢設(shè)計了一套有些機械的動作加上了一些芭蕾舞的形體,形成了夢夢這個小精靈特有的手勢和走路體態(tài)。在聲音上,我借鑒了很多迪士尼電影中精靈說話的語速時快時慢的,聲音時高時低的語言特征,就這樣,先從外形上塑造出一個小精靈。
除了外在的形體,還要把握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劇本賦予夢夢是一個單純善良,熱心助人的小精靈,但光有這些優(yōu)點還不夠,不足以形成鮮明的人物個性。畢竟人無完人,夢夢除了很多的優(yōu)點外,應(yīng)該還跟現(xiàn)在的獨生子女一樣,有著不少缺點,這樣才能在小觀眾中引起共鳴,感覺夢夢就像他們身邊的一員,使人物性格生動、鮮明,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于是我與導(dǎo)演進一步溝通交流之后,慢慢地捋清了思路:一個做事風風火火,正義感極強,好打抱不平,但同時又有些粗心毛躁的活潑快樂的小精靈夢夢誕生了!
在第一幕中,夢夢是博士唯一的寵物,她一直陪伴著博士,博士的所有寵愛,關(guān)心和照顧都在夢夢身上,當小恐龍賽克誕生之后,夢夢在為博士高興之余,也暗暗覺得一個“爭寵”的人來了,未免有些擔心。但當博士希望有人陪伴賽克去大自然中找朋友的時候,夢夢善良熱心的天性,又促使夢夢自告奮勇去幫助賽克一同去歷險。這和大多數(shù)的獨身子女有著共性,他們?nèi)涡缘屏紗渭儯瑯酚谥???释亚椋趾ε率ピ瓉淼膬?yōu)越感。孩子是單純的,對于孩子的缺點,不要過于苛求的看表面,諒解、理解、寬容和正確的引導(dǎo),是我們成人教育下一代的氣度和美德。
第二幕,夢夢和賽克在大自然里遇到了伶牙俐齒的白領(lǐng)蚊子和老實質(zhì)樸的青蛙清潔工,蚊子花言巧語地說服賽克她是賽克的朋友,青蛙笨嘴笨舌但心地善良,不善言辭。不諳世事的賽克被蚊子蒙騙,錯誤的選擇了蚊子作為他的第一個朋友。夢夢心中又急又氣,她魯莽地告訴賽克真相但卻因為沒有有利的證據(jù)被賽克拒絕了。在這場戲里,運用了大量爵士舞蹈表現(xiàn)人物的心理活動。特別是夢夢、賽克和蚊子三個人的三人舞,在排練的時候,導(dǎo)演先把音樂放給我們聽讓我們自己編動作,我根據(jù)夢夢的特性,和她當時的心理感受,編排出符合夢夢且形神兼?zhèn)涞木羰课璧竸幼?,之所以加入這些時尚的元素,是想把握這部作品的時尚性和可觀性,我認為以時尚為表現(xiàn)手段“激活”吸引小觀眾為目的,符合今天兒童的審美要求和審美情趣。
第三幕,夢夢和賽克在旅途中又遇到了狡猾的老鼠和執(zhí)著的貓頭鷹。老鼠誤導(dǎo)賽克,誣陷誠實執(zhí)著的貓頭鷹,于是賽克把貓頭鷹當成了敵人,與老鼠成了好朋友。夢夢內(nèi)心焦急萬分,但礙于博士在臨走前交代過不能說出真相,要讓賽克自己作出判斷,眼看賽克又一次作出錯誤的決定,夢夢內(nèi)心掙扎驚恐。在這場戲中,夢夢和賽克有一個兩人的唱段,反映了夢夢和賽克當時矛盾的心情。在音樂劇中,劇中的幽默、諷刺、感傷、憤怒作為動人的組成部分,與劇情本身,通過演員的語言,音樂和動作以及固定的演繹傳達給觀眾。劇中我運用了搖滾的唱腔和現(xiàn)代舞的表現(xiàn)手法,表現(xiàn)了夢夢和賽克兩人掙扎,糾結(jié)的心理狀態(tài)。同時也把現(xiàn)場的氣氛帶入了高潮。今天的孩子普遍成人化、個性化、時尚化,他們有著獨特的審美眼光和欣賞情趣,這給我們帶來了全新的考驗。在寓教娛樂的同時,又要闡述清楚一個道理。之所以選擇搖滾唱腔和現(xiàn)代舞,也是在最大限度內(nèi),接近孩子,引起他們的注意,同時反思如果生活中好朋友遇到這樣的問題,我會怎么做?
第四幕,夢夢與賽克發(fā)生爭執(zhí)后,賽克跟著老鼠和蚊子走了,正當夢夢感到后悔迷茫的時候,她遇到了一群辛勤勞動的的小蜜蜂們,夢夢被小蜜蜂們勤勞善良,樂觀團結(jié)的精神打動了,和她們做了好朋友。在蜜蜂姐姐的啟發(fā)下,夢夢領(lǐng)悟到了友情的真諦,決心去找回賽克并幫助賽克找到真正的朋友。在這段戲中,夢夢有一段獨白演唱,這里是夢夢的重頭戲,在音樂劇中,人物的獨白演唱表達了劇中人物內(nèi)心的思想活動,或激烈,或憂傷,或憤怒,或害怕,都要用聲音的婉轉(zhuǎn),悠揚表達內(nèi)心的心情,它不靠任何輔助手段,沒有過多的形體動作,沒有任何道具做輔助,舞臺上只有我和一束微弱的追光。這著實讓我下了好一番功夫。我借鑒了百老匯音樂劇《貓》中“魅力貓”Grizabella在第二次上場時演唱的那段經(jīng)典的歌曲《回憶》的表演方法,此時音樂的情緒溫婉、憂郁、矛盾、悲傷、清晰準確地表達夢夢心中既為賽克目前的處境安危擔憂而焦慮,又對自己沒有好好跟賽克講道理,太沖動引致的吵架而后悔,同時對蚊子老鼠們講的歪道理感到迷茫,內(nèi)心充滿矛盾、憂愁。同時把觀眾從吵鬧的上一場的瘋狂喧鬧帶入一個安靜的內(nèi)心世界。
第五幕,夢夢終于找到了賽克了,但在蚊子和老鼠的挑撥教唆下,賽克還是選擇了蒼蠅做好朋友,這讓夢夢又一次失望了,夢夢強忍悲傷的心情,在遠處默默地看著賽克的背影,期盼他能夠擦亮雙眼,分清好壞,弄明白事實真相。表現(xiàn)出夢夢對賽克的感情始終難舍難棄。
第六幕,賽克終于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領(lǐng)悟到了友情的珍貴,正在他后悔不已的時候,夢夢此時出現(xiàn)在他眼前,原來盡管賽克傷害了夢夢但夢夢從未離開過他,始終伴隨著他左右,又一次詮釋了友情的可貴與無私。
作為一名兒童劇演員,在和兒童劇結(jié)緣將近20年里,我切身地體會到了兒童劇所能給孩子們帶來的欣喜和快樂。孩子們進入劇場,和舞臺上戲劇情節(jié)中的“我”一起同歡同笑,同悲同泣,同仇敵愾。那聚光燈下的“我”和現(xiàn)實生活中的我,時時都能真切地感受到孩子正萌芽在土壤里歡快的跳舞,他們自在地成長著,迸發(fā)出快樂的聲音。我珍惜著每一次創(chuàng)作角色的機會,從中體會著角色帶給我的快樂。隨著這個信息時代的發(fā)展,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在增快,觀眾們的欣賞水平也在日益提高。當今的兒童劇在吸取姊妹藝術(shù)的同時,逐漸形成了一種自己獨特的藝術(shù)個性,載歌載舞的多元化形式已成為當今兒童劇的主流,這樣也就給我們兒童劇演員們提出了一個新的課題——要具備能歌善舞的能力。在表演技巧方面具備更為豐富、細膩的表現(xiàn)力,在形體的條件和聲音的化妝方面都要符合于兒童,讓觀眾在直觀上看到一個真實的、活靈活現(xiàn)的兒童形象。要想塑造出鮮活生動的兒童形象,首先在生活中就要擁有一顆永不衰老的童心,忘記真正的年齡和孩子們交朋友。通過和他們交流去了解和觀察他們的語言特點、形象特征、以及習(xí)慣性動作和手勢,不要滿足于“扮演”還要力求于“創(chuàng)造”。每一次拿到劇本我并不滿足于把劇本的文字“翻譯”成自己的動作和聲音,因為我認為即使“翻譯”得再精確也不能算再創(chuàng)作,正如一個畫家如果刻意求工,而忽略對象的情神,他畫的對象就會失去最動人的特征。所以在每一次創(chuàng)作中我都要求自己要演出人物的神采,要象國畫家那樣抓住最精采、最動人的東西,表現(xiàn)人物的神和美。近20年的舞臺實踐還使我深深懂得:演員要創(chuàng)造出個性鮮明、內(nèi)涵豐富的角色,必須建立在細心積累生活經(jīng)驗、觀察生活,體驗生活,感悟生活同時又具備深厚文化修養(yǎng)的基礎(chǔ)上,才能出色地完成任務(wù),運用語言、形體、動作等表演要素來塑造角色的性格。其中真摯的情緒體驗是體現(xiàn)角色內(nèi)在的基礎(chǔ),而形體與語言是外化人物內(nèi)在思想情感的最重要手段。我一直以“濃厚的生活基礎(chǔ),深刻的內(nèi)心體驗、鮮明的舞臺形象”的目標來要求自己。本著“演戲演人,演人演情,演情演心,演心演魂”的原則,從內(nèi)在到外在,從表現(xiàn)到體現(xiàn)的結(jié)合,力求合情合理地完成好塑造角色的任務(wù),塑造出風格各異,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追求一種唯真唯美的目標。
《誰是朋友》在2012年“第七屆全國兒童劇優(yōu)秀劇目展演”中獲得了領(lǐng)導(dǎo)和專家的肯定,我扮演的夢夢也獲得了“優(yōu)秀表演獎”這是領(lǐng)導(dǎo)和專家在我表演方面進行摸索創(chuàng)新的鼓勵。藝無止境,用心理解人物、用情表現(xiàn)人物的表演手法,永遠都是我表演道路上的堅實基石,它們將一如既往地幫助我在藝術(shù)表演的道路上一往無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