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慶紅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高中語文閱讀課堂教學改革取得一定成果。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很多教師都嘗試合作探究式教學,積極嘗試新的教學模式,但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從傳統(tǒng)講授模式過渡到探究式教學,一方面是學生因學習方式沒有及時轉變,在探究式實施過程中學生不知道如何學習,另一方面是教師在轉變過程中受傳統(tǒng)觀念的束縛,在指導方式上沒有形成系統(tǒng)性,從而影響合作探究的教學效率。以“學講練模式”組織閱讀教學,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學習,再輔以練習,這種模式更契合改革過渡期的閱讀課堂。
一、學生學
閱讀是學生主體和文本對話的過程,高中學生經過小學和初中的學習基本擁有一定的閱讀能力,如果此時教師再采用講授方式包辦,那么對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效果將不佳。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只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充分參與到閱讀過程中,從而獲得獨特的體驗和感悟,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學生學可分為三個環(huán)節(jié):激學、導學和自學。
首先,激學階段主要是通過課堂氣氛調節(jié)和情境的創(chuàng)設引導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目的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導入新的閱讀內容??赏ㄟ^話題、故事、辯論、媒體展示等多種方式進行。其次,導學以教師為主導,在導入新課的基礎上向學生展示當次課堂需要實現(xiàn)的目標。最后,自學是學生在目標的引導下進行自主學習。以《古都的秋》教學為例,在導入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圍繞話題“家鄉(xiāng)的秋”討論進入,也可引導學生欣賞秋的圖片進入,接著出示目標,引導學生圍繞寫景抒情這一線索通過閱讀掌握寫景的方法,體會作者的感情,最后學生在目標的引導下自主學習。
從時間安排上看,學生學階段時間以10分鐘為宜,其中激學環(huán)節(jié)要做到精簡而激發(fā)學生興趣,導學目標要契合學生的實際,在學生自主學習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根據自己的閱讀提出遇到的問題,教師則在學生閱讀時巡視以收集問題,初步處理學生所遇到的問題。
二、教師講
在閱讀教學中,雖然學生是閱讀的主體,但教師在學生閱讀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并不能忽視。相反地,要充分發(fā)揮好教師的主導作用,通過問題引導促進學生對文本進行閱讀,在學生產生質疑的時候給予學生點撥,針對重點和難點進行講解,這樣才能讓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更深入,從而提高閱讀效率。教師講可分為三個環(huán)節(jié):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和教師講解。
首先,師生互動。學生經過自主學習后初步獲得對作品的感知,但此時還處于初步構建階段,接下來教師就要用問題引導學生再次閱讀,獲得更深入的認知。如《祝?!烽喿x中對祥林嫂的形象分析,由問題引導可知:祥林嫂第一次到魯鎮(zhèn)是怎樣的狀態(tài)?后來又有什么變化?祥林嫂第二次到魯鎮(zhèn)時肖像有哪些變化?從中反映什么?祥林嫂臨死前是怎樣一種境況?有了問題的引導,學生的閱讀針對性更強,效果更好。其次,師生互動。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閱讀,閱讀后小組交流,提出質疑,教師和學生之間展開對話,以對話引導學生進行概括。如《老人與海》閱讀中對問題“老人先后幾次與鯊魚搏斗?結果如何?”的分析,在學生討論后教師可引導學生歸納為:①用魚叉殺死一條鯖鯊(失魚叉,魚被吃四十磅);②用刀子殺死兩條星鯊(魚被吃掉四分之一);③用刀子殺死一犁頭鯊(刀子折斷);④用短棍擊退兩條星鯊(半個魚身被咬爛了);⑤用短棍劈打成群鯊魚(大馬林魚只剩下殘?。?。最后,教師精講。這個環(huán)節(jié)的主要目的是針對學生討論中的疑難點和教學重點、難點,教師發(fā)揮主導作用進行精講。如針對《老人與?!分猩5貋喐缭鯐∵@一問題,要通過精講讓學生明白這是一場人與自然搏斗的驚心動魄的悲劇,桑地亞哥是一個勝利的失敗者,一個失敗的英雄,一個典型的硬漢。
三、學生練
練習是閱讀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但在以往的高中語文閱讀課堂中,教師更多的是進行講授,課堂中沒有抽出時間讓學生進行練習,課后則是以大量的練習進行反復訓練,這種模式讓學生機械反復訓練,不利于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反而讓學生成為“考試的機器”。在閱讀教學中應結合閱讀內容,及時以課堂練習引導學生進行鞏固,針對學生的差異布置課后練習,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從知識向技能的過渡。這個步驟可以分為課堂練習和課后練習。
1.課堂練習。課堂練習一般以填空、判斷、簡答形式為主,目的是結合學生的閱讀情況對作品中涉及的基礎知識進行鞏固,如寫作背景、作者簡介、相應的字詞句的簡單分析等。在課堂練習過程中,為提高練習的有效性,可采用導學案的形式讓學生進行練習,且做到當堂練習,當堂檢測。
2.課后練習。傳統(tǒng)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課后練習以大量的教輔資料為主,機械而重復。要真正讓學生通過練習而獲得提高,就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布置練習。在教學實踐中可采用分層練習的方式進行,首先將學生根據學習基礎、閱讀能力等因素分為上、中、下三個層次,然后根據不同的層次從練習數(shù)量和問題的難易程度上區(qū)別對待。這樣練習才能激發(fā)學生完成練習的興趣,讓學生通過練習起到鞏固作用。
總之,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擺脫傳統(tǒng)觀念的束縛,從應試教育的窠臼中解脫出來,以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為出發(fā)點,通過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引導學生主動深入文本閱讀,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閱讀中給予學生點撥、指導,引導學生進行練習,讓學生從“讀”過渡到“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