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語文教學中寫作素材無處不在,需要教師用心發(fā)現(xiàn)、挖掘,智慧地把握讀寫結合的有效途徑,想方設法地調動學生聯(lián)想與想象、分析與綜合等思維活動的積極性,學生的習作能力才能逐步提高。
[關鍵詞] 閱讀;讀寫訓練;讀寫結合;筆隨情動;讀寫結合;整合資源
一、讀寫結合,模而仿之
朱熹曾說:“古人作文作詩,都是模仿前人而作文之?!眱和睦韺W認為,兒童學習語言的基本途徑之一是模仿,模仿是他們的天性。模仿是寫作的捷徑,仿寫能有效提高寫作水平。小學生初學作文時,可以從仿句子、仿段落、仿思路等方面入手,促進學生讀寫能力的同步發(fā)展。
1、仿寫句子
教學中及時捕捉文中佳句,要求學生仿寫,從而發(fā)現(xiàn)并掌握句中詞語搭配關系及句式的特點,提高學生遣詞造句能力。
2、仿寫段落
從段落的仿寫中讓學生掌握描寫順序、段落構成方式,逐步形成段的概念。并從逐步積累人物肖像、心理、動作、對話以及自然環(huán)境等方面描寫的詞語。
3、仿寫課文
仿寫課文,是孩子作文的拐杖,可以幫助孩子學習作文的結構、修辭方式、表達方法。
4、積累運用
平日里我們還要提倡學生在讀書的時候做好摘抄與積累,把書中的好詞好句拿來為我所用。
二、筆隨情動,讀寫結合
閱讀的過程是情感的碰撞過程。只有充分調動主體體驗和情感參與的積極性,才能使學生在閱讀中獲得生命的啟迪。在學生研讀課文的同時,或理解課文內容和表達特點之后,引領學生進行研討、探究、議論、評價,寫“讀書筆記”或“讀后感”類文章,既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批評性閱讀習慣,也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表達思維和思想認識水平。學習s版五年級下冊一單元時,教師用歌詞“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導入,告訴學生中國有56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民間傳說。學習《神鳥》,欣賞神鳥以其聰明才智,使得可汗不得不打消了捉它的念頭,而神鳥講的3個小故事卻是課文真正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這種表達方式是我們應該學習借鑒的。
語文課程中風格迥異的美文和鮮活的人物形象,帶給學生不僅是審美享受,更是心靈的震撼和思想的啟迪,人生的真諦隨著學習的深入而潛入學生的心扉。
三、引導想象,讀寫結合
亞里士多德說過:“沒有想象,心靈就不會有思想。”想象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方式。教師充分利用文本內容,引起情感共鳴,精心設計話題,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使學生把對文本的感悟、體驗表達出來,有效地實現(xiàn)有效遷移。
1、發(fā)揮想象,改寫課文
改寫就是在原文的基礎上,改變文章的體裁、結構或敘述方法等,充分發(fā)揮想象,對原文進行重組、加工的一種訓練形式。課文的改寫方式有多種:改變敘事人稱、改變體裁(把古詩改成記敘文)、改變語言(把古文改為現(xiàn)代文、把陳述性語言改為描述性語言)、改變文章敘述順序(順敘變倒敘、倒敘變順敘)等。由于改寫含有創(chuàng)作成份,所以經(jīng)常的改寫練習可以提高寫作技巧,發(fā)展想象力。
2、發(fā)散想象,填補空白
補空,即根據(jù)課文內容,對文中沒有繼續(xù)說下去或沒有說出的部分展開想象,這是學生比較喜歡的一種寫作方式。想象力不僅對作文極其重要,也對創(chuàng)新力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有的作品,作者在創(chuàng)作中留有“空白”,使文章在故事情節(jié)上有所跳躍,語言敘述中有所省略,給學生的想象和聯(lián)想留下空間。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發(fā)揮豐富的想象去填補這些“空白”,進行“補白”式的寫作訓練,使跳躍的內容變得連貫,簡潔的言語顯現(xiàn)出豐滿,能使學生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提高。
四、整合資源,讀寫結合
緊緊抓住習作與閱讀、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內在的相似聯(lián)系,實現(xiàn)教育資源的優(yōu)化與整合。
1、發(fā)現(xiàn)習作與閱讀課文內在的相似聯(lián)系,力求習作與閱讀相互促進。在進行閱讀教學時,要注意課文對習作的引領作用;在進行習作教學時,要鼓勵學生運用閱讀中積累的語言材料,運用閱讀中學到的表達方式,豐富自己的表達。正如《語文課程標準》所要求的那樣:“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
2、尋找習作與口語交際的相似性,處理好習作與口語交際的關系??谡Z交際中的許多經(jīng)驗是可以遷移到習作中來的。通過多年的實踐證明:在學生已經(jīng)進行過的口語交際的練習中,有許多是與本學期的習作具有這樣或那樣的內在聯(lián)系的,我們完全可以以前車為鑒,采取溫故而知新的策略,促進從口語交際向習作的正向遷移。
3、充分利用綜合性學習、探究性活動帶來的動筆機會,讓學生在寫作實踐中提高寫作的本領。實踐證明:語文綜合性學習以及探究性活動的開展,能夠給學生帶來許多動筆的機會,我們一定要抓住、用好每一個動筆的時機,讓學生在實踐中提高習作能力。
語文教學中寫作素材無處不在,需要教師用心發(fā)現(xiàn)、挖掘,智慧地把握讀寫結合的有效途徑,想方設法地調動學生聯(lián)想與想象、分析與綜合等思維活動的積極性,學生的習作能力才能逐步提高。
作者簡介:謝久剛,小學高級教師。四川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大學??茖W歷。長期從事小學語文教學,教學理念新,多篇學科教學、德育論文在市、區(qū)經(jīng)驗論文評比中獲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