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靈輝
一、課程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以實驗事實為基礎,歸納感應電流產生的條件;能根據感應電流產生的條件對具體實例中感應電流的有無進行判斷。
2.過程與方法:學會通過設計實驗、操作和觀察實驗、記錄與分析實驗結果來得出結論的科學探究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自主參與科學實驗探究的具體活動,讓學生獲得親身體驗,并產生積極情感;在組織學生觀察實驗和實驗探究的過程中,滲透物理學方法的教育;通過對法拉第的簡單介紹讓學生感受法拉第勇于探索科學真理的精神。
(二)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探究實驗,總結感應電流的產生條件;引導對學生自主探究學習。
(三)課程資源
條形磁鐵、線圈、螺線管、滑動變阻器、電源、導線、開關、電流表、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方法
以自主探究教學為主,結合問題引導、啟發(fā)學生歸納或驗證物理規(guī)律。
二、課程教學
(一)導入新課
通過多媒體展示法拉第探索“由磁生電”的艱難歷程,讓學生感受法拉第勇于探索科學真理的精神,進而引出新課。
(二)教學過程
1.重現法拉第電磁感應實驗,利用PPT展示其實驗用過的線圈及實驗原理圖,并提出問題:產生感應電流需滿足什么條件?
2.科學猜想:讓學生猜想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可能與什么相關。
3.設計實驗方案
首先介紹實驗儀器,包括大小螺線管、條形磁鐵、靈敏電流計、滑動變阻器、電源、開關、導線若干。讓學生利用上述器材設計實驗,并驗證猜想。讓學生用草稿紙畫出實驗原理圖,并說出自己的想法。教師將學生的原理圖進行實物投影。投影時,讓學生自己操作并講明自己的想法。隨后教師評價,確定兩個實驗方案。
4.操作、收集數據
①向線圈中插入磁鐵,把磁鐵從線圈中拔出。利用PPT展示實驗原理圖,并進行分組實驗,讓學生觀察磁鐵(N極、S極)插入、抽出和停在線圈中時,電流表指針的不同變化,并做好記錄。之后實物投影學生的實驗記錄。引導分析得出結論:當閉合回路所處的磁場發(fā)生變化時,回路中產生了感應電流。
②模擬法拉第電磁感應實驗。利用PPT展示實驗原理圖,進行分組實驗,探討問題:由開關或變阻器控制一個線圈中的電流,能夠在另一個線圈中產生感應電流嗎?之后分組實驗,觀察當閉合開關的瞬間,小螺線圈中電流穩(wěn)定后,再增加或減小變阻器的阻值以及斷開開關的瞬間,大、小螺線圈中電流的變化情況及大螺線圈中是否有電流通過,并做好記錄。對學生的實驗記錄進行實物投影,并引導學生分析得出結論,即當閉合回路所處的磁場發(fā)生變化時,回路中產生了感應電流;然后讓學生思考是否還有其他產生感應電流的方法。教師再用實驗演示導體切割磁感線,并用PPT展示導體切割磁感線的示意圖。學生思考以下問題:導體在切割磁感線的過程中,是否有感應電流產生?閉合回路所處磁場是否發(fā)生變化?有何變化?并引導學生分析總結,得出結論:當閉合回路在磁場中的面積發(fā)生變化時,回路中產生了感應電流。
5.論證:安排學生分組討論,在上述實驗中總結感應電流產生的條件,并安排學生代表發(fā)言,學生可能會得出“磁通量變化產生感應電流”,教師用磁通量的變化重新分析學生實驗及演示實驗,并確定上述結論的正確性。
6.總結:影響感應電流產生的因素很多,但其本質原因是磁通量的變化,故電磁感應現象的產生條件可總結為:只要穿過閉合電路的磁通量變化,閉合電路中就會有感應電流產生。
三、教學反思
高中物理教學中,讓學生自主學習可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利于師生互動,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自主學習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中心,在教學中要求學生善于合作,并對物理現象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意識和動手操作能力。總之,我們廣大教師應關注學生的生活世界,使學生能在現實生活中感悟物理,激發(fā)學生探求物理新知識的欲望,在實踐中構建知識體系,激活學生的思維。
(責任編輯 易志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