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昕 鄧裕婷
摘要:
目前,我國的城市景觀普遍存在風格雷同、建筑雷同、缺乏審美情趣的問題。城市景觀反映著城市的人文特征,本應是城市中最靚麗的風景,但我國的城市景觀卻普遍缺乏靈魂,難以給人美學享受。通過分析城市景觀美應具備的三個非常重要的元素,即分別是自然元素、歷史元素和文化元素,希望設計者們能夠注意到這些問題,并共同思考和探討。
關鍵詞:城市景觀;美學;元素;探討
一、 前言
工業(yè)革命后,生產(chǎn)力發(fā)生了質(zhì)的飛躍,西方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改革開放后,我國的經(jīng)濟水平得到了飛速發(fā)展,城市也從原本政治、軍事中心更多地轉(zhuǎn)向經(jīng)濟發(fā)展的主陣地,因此,大量農(nóng)村人口不斷向城市轉(zhuǎn)移,城市的規(guī)模、功能、財富等方面的情況也都趨于復雜化。如果說這些變化的印證都需要進一步調(diào)查,而且要依靠數(shù)據(jù)才能給人清晰印象,城市景觀則是城市臉孔非常直觀的形象和符號。但就在城市自我發(fā)展的進程中,摩天大樓、跨江大橋、立交橋、霓虹燈等現(xiàn)代的建筑在給城市生活提供方便的同時,也取代了過去的自然生態(tài),給城市帶來了新的、卻又千篇一律的景觀形象。
二、城市景觀美的三個理想元素
美學是一門關于美的學科,也是一門藝術哲學,它以人們的審美經(jīng)驗為中心,它的范圍之廣可以說與宇宙和人類同時存在。城市景觀反映著城市的人文精神與物質(zhì)形態(tài)的雙重狀態(tài),那么我們現(xiàn)代人在設計城市景觀時應考慮哪些能夠促進美感享受的元素呢?
(一)自然元素
我國的文化歷來追求自然之美,講究的是人與宇宙合二為一?!暗胤ㄌ?,天法道,道法自然”,不難發(fā)現(xiàn)古人對人與自然和諧相融的追求。如今,多數(shù)城市在進行建設的時候,往往忽略了這個問題,不顧城市原有地貌特征,不顧本城市傳承千年的文化地域特色,將溪流填平,古建筑推倒,改建高樓大廈等現(xiàn)代時髦建筑的情況比比皆是。人們不禁感到,在城市中生活似乎缺了那么點生氣,似乎缺了那么點地氣,甚至有很多年輕人被城市快速的生活節(jié)奏、擁堵的交通,喧囂的人群濡染,整日感到精神焦慮、神疲力乏,甚至越是看到百尺高樓,越是看到川流不息的街市,就越會感到毫無意趣,想要逃離。的確,城市是經(jīng)濟的重要中心,不可避免地會具有更快的生活節(jié)奏,這是人們很難改變的現(xiàn)實,但也有另外一些事可以通過我們的努力獲得改善,那就是在城市景觀的設計中多考慮一些自然元素的加入,以便給人們更多的呼吸空間,可以于忙碌的生活和工作之余,獲得暫時性的精神舒緩。比如依照城市原本的水文地貌去建設,將其打造成山水園林式城市,讓原生態(tài)的自然景觀和城市的人文景觀并存不悖,使城市景觀能夠得自然之美,給人以輕松、寫意的精神享受。
(二)歷史元素
人們經(jīng)常將建筑叫做“石刻史書”,說的就是建筑對歷史具有一定的折射與反映作用,事實上,建筑能夠照見時代的生產(chǎn)力水平、哲理思考、生活風貌與審美趣味,或許隨著時光的流逝,建筑的原本功能已經(jīng)逐漸淡化,但其中所凝聚的歷史味道卻越來越濃,不僅使后人能夠看到城市的過去,也能看到前人情感、理想與智慧的縮影,并對當下的精神及物質(zhì)生活產(chǎn)生影響。比如街道、橋梁、廣場,這些古老的城市景觀理應被保存下來,與現(xiàn)代的建筑景觀交相輝映,使人時時不忘自己的來處,不忘那些不應被遺忘的歲月。然而,當今中國的城市建設中往往在著力推行舊城的改造,推倒、強拆、重建,這不免是對集體記憶的一種割裂。于是就有人為了迎合人們對古建筑景觀的追溯與懷念,刻意建造一些仿古建筑,但卻免不了淪為毫無底蘊及風情的假古董,反而顯得淺薄無趣,所以這些都是如今我們在進行城市景觀設計時必須要注意的問題。
(三)文化元素
文化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地域最重要的個性特征,它不僅包括一些有形的文化遺產(chǎn),諸如戲曲、詩歌、服飾等,也包括一些無形的精神遺產(chǎn),比如文化意識與價值觀念。因此,文化是城市景觀審美特色的最大底蘊,它能夠反映出城市的內(nèi)在氣質(zhì),反映出這座城市不同于其他城市的獨特魅力。它融合著人們共同的情感與榮耀,也融合著習俗、傳統(tǒng)、意義、契約等多種元素的審美過程,因此能夠給人帶來一種安全感、穩(wěn)定感與永恒感,所以,有文化的城市是厚重的,沒有文化的城市是輕佻的。作為城市面貌的主要展現(xiàn)者,城市景觀理應反映和表達城市的文化,從而展現(xiàn)城市的獨特性格。但目前的中國城市景觀,最缺的就是文化特色,千城一貌,全部追求國際化、大都市的調(diào)調(diào),布局雷同,想象力貧乏、風格類似,處處都體現(xiàn)出一種膚淺與乏味。中國是具有五千年文明歷史的古國,哪一座城市不是在歲月的長河中逐漸洗禮、淘礪,才走到了今天,所以必然是不缺文化的,只是人們沒有積極去珍視和表達它而已。
三、結(jié)語
我們生活在城市中,不僅僅是為了追求城市的實用性,也同時期待著得到美的享受,渴望從精神和物質(zhì)兩個意義上都能活得更好。而建筑,或曰景觀本身,無論是從設計的誕生,施工的推進還是投入使用,都具有十分深刻的美學特性和內(nèi)涵。作為城市景觀的設計者,我們不應忽視自然、歷史及文化這三個重要元素,要將之積極應用于城市建設中,從而打造出富于中國特色、富于地域特色的城市景觀,真正給居民帶來美的享受!
【參考文獻】
[1]章建剛.通往城市批評的美學之路——當代城市景觀美學的三種資源[J].世界哲學,2011(07):13-14
[2]陳蓉.城市景觀美學:理論架構(gòu)與發(fā)展前景[J].現(xiàn)代裝飾(理論),2012(09):17-18
【作者單位:上海大學數(shù)碼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