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萍
摘 要:新課程標準理念下的體育教學需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這就要求從學生認知規(guī)律,心里生理等特點出發(fā)。改善教學方法,營造教學氛圍,以達到教學目的。然而這些理念與傳統(tǒng)體育教學有些背道而馳。使教者感到茫然
關鍵詞:體育教學 困境 途徑 對策
體育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是: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激發(fā)運動興趣,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
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一個學生受益。顯然傳統(tǒng)意義上的教學觀念早已不能滿足時代的要求。因此,在新課標下小學體育教學必須徹底改變傳統(tǒng)體育教育觀念,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從傳統(tǒng)的以體育知識技能的灌輸傳授轉向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自主鍛煉,發(fā)展獨立思考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教育。
然而自新課程實施以來,由于農村教育信息比較落后,沒有過多的交流與學習,加上長期受傳統(tǒng)理念的影響和束縛,不少體育教師沒有很好領會新體育課改的精神,因而難以與體育教學實踐相結合,許多體育教師還在延續(xù)著老一套的教學模式,這種情況嚴重阻礙了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的發(fā)展,限制了學生素質的提高。本文以當前農村中學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為切入點,分析存在的問題,對癥下藥,尋找對策。
一、目前農村中小學體育新課標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對新課程認識不到位,教育觀念滯后。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學存在一個重要問題是教師認識不夠。認為孩子都在家參加勞動,無需體育鍛煉,認為中小學體育教育是一項不“實用”的內容。認為體育只是“玩”,思想停留在學好文化課的陳舊思想之上,重視孩子的智力發(fā)展,忽視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新課改強調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重視學生綜合素質,原來的教學模式受到挑戰(zhàn),必然使一部分人不愿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對新課改產生抵觸情緒,教學中很自然地還走傳統(tǒng)教育的老路,影響新課改的實施。這些都是片面認識,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阻礙農村中小學體育教育的發(fā)展。
第二,教學設施相對落后,教學經(jīng)費不足。新課程一方面要求教師充分利用校內資源,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另一方面還要求教師積極開展課外活動,挖掘校外資源,為學生創(chuàng)造學習知識、增長經(jīng)驗的機會。但是,目前農村學校普遍存在教學硬件跟不上的現(xiàn)象。雖然農村學校的辦學條件正在逐步改善,但不少的農村薄弱學校仍然是一只哨子,一個皮球來帶領學生開展體育教學,沒有充足的體育器材,就很難滿足大部分學生的興趣需要。學生對每項活動的興趣都是有限的,這就要求學校備有充足的活動器械,才有利于新課程的貫徹實施,而現(xiàn)在學校的器材配備很難達到要求。即使有些學校能達到,也是為了應付上面的評估檢查,器械標準嚴重不合格,體育教學中,有些器械根本無法正常使用。對于部分場地狹小、學生人數(shù)多的學校來說,要想上好體育課就更困難了。加上農村地區(qū)的中小學普遍經(jīng)費困難,體育教學設施極不完備,嚴重制約了體育教學的正常進行,有的農村學生根本不知道“三大球兩小球”,更何況單杠、雙杠等。由于設備不完備,使有些項目的教學無法開展。
第三,教師專業(yè)水平不高,師資力量薄弱?;A教育課程改革對教師觀念、知識、能力等多方面都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要求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課程開發(fā)者和研究者。但目前農村體育教師專業(yè)素質普遍不高,很難達到新課改對教師素質的要求。體育專業(yè)教師短缺,是農村中小學普遍存在的問題。農村絕大部分中小學(特別是小學)缺少正規(guī)院校畢業(yè)的體育專業(yè)教師,體育課由臨時指定的幾乎不懂體育教學的其他教師兼代,體育課無非跑步、打籃球等,形式單一枯燥。教學觀念的轉變、對教材和課程標準的把握,需要進行教師培訓,可是,目前農村學校普遍存在著培訓不到位的現(xiàn)象。校本培訓因缺少課程資源和學科帶頭人而實效不大。有些偏遠農村學校課改工作缺乏上級業(yè)務部門經(jīng)常、有效的指導。這些都制約了農村體育新課改工作的順利進行。
第四,領導重視不夠,課程管理缺乏力度
新課程實施的在于校長的組織參與和引領。但是,部分農村中小學學校校長對新課程的認識還存在誤區(qū),認為當前評價學校辦學質量和教師教學質量還應該看學生的學習成績,看試卷分數(shù),看升學率,實施新課程是先進學校的事,是以后的事,有等待觀望心理,實施新課改的積極性不高。認為實施新課程是教師的事,組織管理是主任的事,與自己關系不大,無需對新課程進行深入細致的全面了解。由于校長認識上的不到位,使新課程實施缺乏有效的領導和組織管理,致使農村學校新課程實施工作處于被動地位。面對新課程,缺乏系統(tǒng)的學習與研究,缺乏細致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了解和掌握的也多是理論層次和觀念層次的內容,而對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實踐參與不夠、研究不夠,不能與教師一道研究和解決實踐中遇到的新情況和新問題,不能發(fā)揮有效指導和引領作用。教師實施新課程多數(shù)屬于“自由”狀態(tài)。
二、解決農村中小學體育新課標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的措施
第一,切實轉變教育觀念,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新的課程標準把健康放到了第一位。因此,體育教師要樹立 “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利用體育教學改善學生的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結合學校、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體育課課程的特點,從增進學生身心健康這一目標出發(fā),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學會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培養(yǎng)堅持課外鍛煉的習慣,增進身體素質、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等全面發(fā)展。這樣才能使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實處。
第二、轉變教學行為,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傳統(tǒng)體育課中是具有高度的計劃性和嚴格的組織紀律性,教師嚴格按照教學計劃實施教學教師充當著教學舞臺的主角,課堂也就成為了教師施展才華的場地。教學的表現(xiàn)為主體性缺失,以教師的主體性壓抑了了學生的自主發(fā)展,這樣只會造成教師一味的教,學生卻無味的學,中小學生是一個好動、好奇的群體。體育教師要接受“以目標引領學習的內容”的新觀念,這樣才能夠給學生提供更廣泛的選擇學習內容的機會,可以以多途徑來實現(xiàn)教學目標。通過設計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平等對待每個學生尊重學生的自尊心,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培養(yǎng)學生是創(chuàng)新精神和各種能力,多給學生創(chuàng)造、互相交流、展示自我的空間,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實踐性、參與性、創(chuàng)造性。在教學方式上采取因人而異,區(qū)別對待,根據(jù)學生的基礎不同,制定可供學生選擇的教學目標,讓所有的學生在已有的基礎上有所收獲,體驗到成功的喜悅;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享受平等的體育教育。注意構建學生的主體地位,力圖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第三、充分發(fā)掘地方素材,改善場地、器材、設施。教師是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者和利用者。作為體育教師要自力更生,組織發(fā)動師生開發(fā)地方民間項目(素材)。讓學生開動腦筋,自制一些簡易的體育器械,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和創(chuàng)新能力,可以自制沙袋、接力棒、毽子、鐵環(huán)、呼啦圈、陀螺,利用廢舊的飲料瓶子制作投擲物、保齡球瓶材等。讓學生積極參與家庭和社區(qū)體育活動……通過趣味項目活動,對學生起到教育作用,達到“寓教育于娛樂中”的目的,還可以使人其樂融融,心曠神怡,催人奮發(fā)向上,陶冶情操。因此,作為學校,除了開展正常的田徑運動會以外,還可以召開趣味運動會,開展新興的體育項目,包括民間體育項目、游戲,開展趣味運動會,激發(fā)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熱情,逐步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從而推動體育新課程在農村學校順利實施。
第四、體育教師要加強業(yè)務學習,重建知識結構。隨著新課程的實施,許多先進的體育設施、媒體被帶進了體育課堂,這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興趣與學習效率。雖然農村學??赡懿痪邆溥@么好的條件,但是作為農村體育教師,必須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領會其改革的精神實質,堅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掌握體育教學的各種專業(yè)和技能技術。充分利用網(wǎng)絡資源,獲得新的信息,更好地把握新課程精神和內涵,重建知識結構,使自己成為“智能型”的教師。同時根據(jù)廣大農村體育師資嚴重不足的現(xiàn)狀,主管部門要加強農村學校體育教師隊伍建設,提高他們實施新課程的能力和水平,如利用暑假及業(yè)余時間函授辦班等;加強對農村課程改革重點和難點問題的指導,多提供教師外出進修的機會;體育教師也要改變思想觀念,堅持自學自研,深刻體會新課程的思想。
參考文獻:
[1].《體育與健康新課程案例與評析》
[2].《中國學校體育》
[3].《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解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