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明明
基金項目:2012年黃淮學院教改課題,《應用型本科專業(yè)實踐教學內容與方式的改革與實踐——以動畫專業(yè)“3+1”培養(yǎng)模式下實踐教學模式為例》,項目編號:2012XJGLX0901。
摘要:
插畫設計是一門對學生的實踐能力有較高要求的課程,教師需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改進插畫教學效果。通過介紹任務驅動教學方法的內涵、基本特征和作用,說明任務驅動教學方法在插畫設計課程中的具體應用,為提高插畫教學效果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任務驅動;插畫設計;教學方法
一、任務驅動式的教學方法
(一)任務驅動教學方法的內涵
任務驅動式是在建構主義理論的基礎上提出的一種教學方法,指在教學中,教師設計出符合教學要求的具體任務,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學習,掌握新的課程知識。建構主義認為學生是教學中的主體,教師在教學中不再是簡單的講授知識,而重在引導學生發(fā)揮主動性,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特定的情境,自主選擇適合的學習資源,進行探索式學習,確保學生完成最初設定的任務,通常適用于對實踐能力有較高要求的課程。
(二)任務驅動教學方法的基本特征
1.學生的主體地位
任務驅動式教學方法不同于講授式教學方法,學生從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轉變?yōu)樘剿鲗W習的主體,學生在教學中處于主體地位。在任務驅動式教學方法中,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得到極大的激發(fā),從被動學習轉變?yōu)橹鲃訉W習。
2.教師的主導作用
在任務驅動教學中,教師需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必要的學習情境,設定學習任務,并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幫助學生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并對學生的任務完成情況進行適當?shù)脑u價。在這種教學方法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主要起主導作用,是教學的引導者,教師的主導作用需通過學生完成的任務效果得到驗證。
3.任務貫穿于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轉化為任務的形式出現(xiàn)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接受知識不再是通過教師的講解,而是通過自主探索,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已經將教學內容識記于心。任務中包含教師對教學內容的精心設計,教師對學生的指導以任務為中心,學生任務的完成情況反映著教學效果的質量,因此,教學任務始終貫穿教學過程。
(三)任務驅動教學方法的作用
1.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過程中,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定的學習情境,學生不再是被動的接受知識,而需要主動地探索學習,通過自主學習掌握設定的教學知識,學生獲得的知識越多,越能調動學生的學習動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提升教師業(yè)務能力
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中,教師將知識凝練為語言傳授給學生,學生接受知識只需通過識記,而缺少必要的思考,任務驅動教學方法要求教師有針對性的對學生的探索學習進行輔導,學生的自主學習有極大的自由和隨意性,教師就需要對課程內容有全面的把握,需幫助學生解決各種可能的問題,通過任務驅動教學,教師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教學業(yè)務能力[1]。
3.提高教學效果
通過任務驅動教學,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極大的帶動,學習效果有較大的改觀,同時,教師的教學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促使教學效果得到整體提高,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幫助學校提高整體實力,促進學生就業(yè)能力的提高。
二、任務驅動教學方法在插畫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插畫設計課程既要求學生掌握必要的理論知識,也需要學生鍛煉較好的實踐能力,主要以培養(yǎng)學生多種風格插畫的創(chuàng)作能力。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制約了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任務驅動教學方法適用于插畫課程教學中,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
(一)情境的創(chuàng)設
通過情境的科學創(chuàng)設,調動學生產生真實的情感,以配合教學的正常進行。插畫設計是將抽象的創(chuàng)意通過具象的圖形圖像表現(xiàn)出來的過程,插畫教學也有較高的抽象特征,使學生通過教學掌握將抽象的創(chuàng)意轉換為具象圖案的實踐能力。教師在課程開始時,可以先向學生展示豐富的插畫案例,告知學生需要完成的插畫作品標準,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tài),融入創(chuàng)設好的學習情境。
(二)任務的設定
學生融入創(chuàng)設的學習情境后,教師需要對學生提出學習任務,讓學生去解決所面對的真實任務。如要完成一幅擬定的商業(yè)插畫,學生需要了解該插畫任務背后的企業(yè)文化及特點,搜集相關企業(yè)之前采用的插畫作品,督促學生全面把握任務要求。任務設定的合適與否與最終的教學效果有直接的關系,教師在設定學習任務時,需要根據(jù)學生能力的不同,有針對性的分配任務,保證讓絕大多數(shù)的學生都能通過自己的探索完成學習任務,既能通過設定的任務檢驗學生的已有知識,又能讓學生通過任務學習到新的教學內容。
(三)學生自主學習與討論
在學生了解學習任務后,教師應該轉變自己的角色,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鼓勵學生自主收集插畫創(chuàng)作的參考資料,組織學生開展交流與討論,發(fā)生思維的碰撞,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并制定插畫創(chuàng)作風格、方案等,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僅需要觀察學生的學習行為,并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難,注意因材施教,以保證教學任務的正常進行。
(四)學習的評價
在任務完成后,學生可以對自己的插畫作品做集體展示,以使學生體會一定的成就感,同時通過觀看同學的作品,學生間可以互相評價[2],起到共同學習,同時進步的作用。同時,教師需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可以對學生的任務完成結果進行評價,也可以對學生的學習過程表現(xiàn)進行評價,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缺點,以促進日后學習效果的提高。
三、結語
任務驅動教學方法符合插畫課程的特點,學生通過融入既定的學習情境,完成設定的學習任務,提高自主學習能力,進一步鞏固了學習興趣,教師通過在教學過程中的引導,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改進教學效果。任務驅動教學方法實施中存在很大的隨機性,教師應盡可能預測到學生學習中各種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以保證教學改革效果的真正好轉[3],提高學生的插畫設計能力。
【注釋】
[1] 殷士勇.基于任務驅動的《Visual Basic程序設計》教學模式探討[J].銅仁學院學報,2012(06):132
[2] 張國榮.基于網絡環(huán)境的“任務驅動法”在Photoshop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J].電腦知識與技術,2006(03):222
[3] 劉海珠.插畫設計課程教學探討[J].科教文匯,2010(08):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