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廣元
摘 要:“大哈薩克主義”又稱為“泛哈薩克主義”,針對“大哈薩克主義”社會思潮的潛在影響亟待加強研究。通過對“大哈薩克主義”社會思潮的起源及其影響進行分析,進而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等角度探尋應對這種社會思潮的措施和對策。
關鍵詞:“大哈薩克主義”;社會思潮;初探
中圖分類號:D06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18-0012-02
一、從民族主義到“大哈薩克主義”社會思潮
民族主義又稱為國民主義或國族主義,主張以民族的名義做出文化與政治主張,認為民族是國家存續(xù)的唯一合法基礎,堅信各民族有權力自決建國的民族獨立運動社會思潮。民族主義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可以幫助廣大被壓迫民族實現(xiàn)獨立和解放,另一方面又可以使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分裂、解體。民族分裂分子通常利用民眾對本民族或本地區(qū)語言、文化傳統(tǒng)的感情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同一民族尋求建立本民族獨立國家或回歸以本民族為主體民族的國家為借口,煽動本民族對中央政府、國家主體民族和其他反對者的民族仇恨,甚至發(fā)展成暴力沖突或武裝對抗,制造國家分裂。
蘇聯(lián)解體后中亞出現(xiàn)的民族主義和宗教主義思潮對中國新疆產生了許多負面影響。因為新疆是中國少數(shù)民族聚集的地區(qū),其中不少少數(shù)民族又是中國與中亞各國之間的跨界民族。這些民族一部分在中國境內,另一部分在中亞地區(qū)。當民族主義勢力在世界范圍內開始泛濫之時,中亞地區(qū)的一些民族主義勢力借機向中國滲透?!皬囊庾R形態(tài)上看,共產主義意識形態(tài)、宗教激進主義、西方價值觀在這里互相撞擊;從思潮來看,泛突厥主義、‘大哈薩克主義、‘大烏茲別克主義、‘大塔吉克主義有所抬頭”[1]。中央統(tǒng)戰(zhàn)部原副部長、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原主任李德洙曾在當代中國的民族問題和民族工作的專題報告中指出:大民族主義就是“號召散布于各國的同一民族建立獨立的民族國家,或合并到以本民族為主體民族的國家中”的社會思潮,“比如,大哈薩克主義、大阿爾巴尼亞主義、大匈牙利主義”[2]。
“大哈薩克主義”又稱為“泛哈薩克主義”,就是號召全世界的哈薩克人回歸哈薩克斯坦,以謀求建立單一民族國家的社會思潮。大哈薩克主義的長期目標是要建立包括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中國新疆北部、蒙古西部等地在內的大哈薩克斯坦共和國。哈薩克斯坦1991年12月獨立后,1992年頒布的憲法表達了強烈的民族主義意識,規(guī)定哈薩克斯坦是自決的哈薩克民族的國家組織形式,即單一民族國家。哈薩克斯坦成立了世界哈薩克人協(xié)會和哈薩克人故鄉(xiāng)協(xié)會等組織,另外還召開世界哈薩克人代表大會,向國外的哈薩克人發(fā)邀請書,利用廣播電視及報刊等新聞媒體進行宣傳。哈薩克斯坦總統(tǒng)也多次呼吁、鼓勵國外的哈薩克人回歸故鄉(xiāng)。哈薩克斯坦總統(tǒng)納扎爾巴耶夫在1992年第一次世界哈薩克人代表大會上做了題為《我們敞開熱情的懷抱歡迎同胞們》的講話,其中講到:“在這個世界上,我們只有一個祖國,這就是獨立自主的哈薩克斯坦?!盵3]并與2002年、2006年和2011年召開了第二、第三和第四次世界哈薩克人大會號召世界哈薩克人回國。為了吸引和妥善安置從境外回歸哈薩克斯坦的哈薩克族人,哈薩克斯坦于先后出臺了《入境移民法》、《居民移民法》、《哈薩克人重返歷史的祖國的構想》。哈薩克斯坦政府為境外哈薩克族人回歸歷史祖國提供幫助,包括有組織的移民和為定居的哈族人創(chuàng)造生活條件,如提供土地、住房,撥出巨額差旅費,提供就業(yè)協(xié)助等。
二、從“大哈薩克主義”社會思潮到中國新疆意識形態(tài)領域
哈薩克族是突厥語諸族之一,是哈薩克斯坦的主要民族和中國、俄羅斯和蒙古等國家的少數(shù)民族,人口約1 700萬,哈薩克斯坦的哈薩克族約1 100萬人。根據(jù)世界哈薩克人聯(lián)合會統(tǒng)計,目前在全世界43個國家有哈薩克人的身影。其分布情況大致如下:在中國約170萬人,在烏茲別克斯坦約150萬人,在俄羅斯約100萬人,在土庫曼斯坦約10萬人,蒙古約8萬人,吉爾吉斯斯坦約4.5萬人,還有許多哈薩克人聚居于土耳其、伊朗和阿富汗[4]。哈薩克民族祖先主要是塞人和突厥人,人種屬于蒙古人種北亞類型、歐羅巴人種印歐類型和地中海類型之間的混合類型,屬于混血民族。哈薩克人除居住在哈薩克斯坦以外,還居住在俄羅斯的伏爾加格勒州、薩拉托夫州、薩馬拉州、車里雅賓斯克州、鄂木斯克州、新西伯利亞州等州的部分地區(qū)、蒙古的巴彥烏列蓋地區(qū)、中國的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吉爾吉斯斯坦的塔拉斯河流域地區(qū)、烏茲別克斯坦的塔什干市、塔什干州、卡拉卡爾帕克斯坦、克孜爾庫姆等地區(qū)。
伴隨著哈薩克斯坦獨立,“大哈薩克主義”思潮影響日益增強。不光影響到了哈薩克斯坦的民族關系,也影響到了哈薩克斯坦與周邊國家的關系。
哈薩克斯坦共有125個民族,截至2012年1月1日總人口為16 67.54萬,其中哈薩克族占64.6%,俄羅斯族占22.3%,烏孜別克族占3%,烏克蘭族占1.9%,維吾爾族占1.4%,韃靼族占1.2%,日耳曼族占1.1%,其他民族占4.5%[5]。自哈薩克斯坦獨立以來,“大哈薩克主義”社會思潮逐漸發(fā)展為極端民族主義。20世紀90年代產生了很多具有大哈薩克主義傾向的組織和團體,有的持續(xù)到現(xiàn)在。大哈薩克主義要求將哈薩克斯坦經濟戰(zhàn)略部門民族化,讓哈薩克語成為國語,還要求將哈薩克斯坦共和國的國名更改為哈薩克共和國,號召世界哈薩克人回國,甚至建立大哈薩克斯坦國家等等。哈薩克斯坦在獨立后提出哈薩克斯坦是哈薩克人的國家,傷害了其他民族的感情和利益,強化了哈薩克人的民族主義情緒。雖然在1995年通過的第二部憲法取消了這一說法,但其民族國家建設背后潛藏的“大哈薩克主義”意味十足。1989年哈薩克斯坦獨立前,哈薩克族有653.5萬人,第二大民族俄羅斯族有622.6萬人,第三大民族日耳曼族(德意志族)有95.75萬人。哈薩克斯坦獨立后,非哈薩克族大批遷出,到2012年1月俄羅斯族只剩372萬,日耳曼族只剩18萬,人口減少的民族超過一半以上,多數(shù)都是用一走了之來表達對“大哈薩克主義”的不滿。
周邊國家對“大哈薩克主義”社會思潮普遍非常警惕。俄羅斯、蒙古、中國等國家反應比較突出。俄羅斯一些媒體和政界人士一直在對哈薩克斯坦的民族政策提出異議,一些人認為哈薩克斯坦正在有計劃地進行打擊俄語和斯拉夫居民的一系列排俄運動,將他們從國家權力機關中清理出去。雖然這種說法沒有得到哈薩克斯坦官方和民間的認同,但俄羅斯媒體從未停止批判“大哈薩克主義”的論調。因語言、種族、宗教上的特殊性,蒙古一直擔心該國西部的哈薩克族聚居地區(qū)成為無法約束的國中之國,當?shù)毓_克人和哈薩克斯坦之間日益密切的經濟、文化交往更讓蒙古當局感到擔心。有部分蒙古媒體甚至擔憂西部國界已經形同虛設,哈薩克斯坦的民族思潮成為巴彥烏列蓋意識形態(tài)市場上最搶手的進口商品。哈薩克斯坦于1992年10月召開的世界哈薩克人大會,號召全世界所有哈薩克人到哈薩克斯坦定居,此舉當時就引起了中國的不滿,更有媒體稱“大哈薩克主義”社會思潮已經超出國界向中國新疆北部蔓延。
“大哈薩克主義”社會思潮可能會危害到中國新疆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安全。若“大哈薩克主義”社會思潮再擴大影響,引發(fā)新疆第三大民族——哈薩克族人的極端民族主義情緒,將會威脅到新疆安全穩(wěn)定和民族團結。若“大哈薩克主義”社會思潮在新疆孕育、發(fā)展、壯大,某天在國內外因素誘導下,可能激化人民內部矛盾,甚至上升為敵我矛盾。因此,對于“大哈薩克主義”社會思潮對中國新疆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影響我們應該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保持高度的警惕。
三、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到多管齊下
面對國內外敵對勢力對我國西化、分化的滲透,尤其是“大哈薩克主義”對中國新疆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滲透,我們應該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新疆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各種社會思潮,堅定各族群眾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培養(yǎng)優(yōu)秀社會道德風尚,凝聚民族團結正能量。
首先,我們應該清醒地看到,面對來自國內外的“大哈薩克主義”的民族分裂主義社會思潮,我國90%以上的哈薩克族人頭腦是清醒的、冷靜的,都認識到作為中國的公民,不應該聽信極端民族分裂主義的錯誤論調,應該加強民族團結,共同建設美好家園。但是我們也要看到,部分哈薩克族人選擇了移民,說明意識形態(tài)領域反分裂斗爭十分激烈。我們應該在新疆進一步鞏固和強化馬克思主義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新疆各族人民,加大國家認同、公民意識和法律意識教育,筑牢意識形態(tài)領域反分裂防線。
其次,運用各種手段打擊“大哈薩克主義”這股民族分裂主義的歪風邪氣。可以運用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遏制“大哈薩克主義”社會思潮。依法嚴厲打擊各種國內外“大哈薩克主義”社會思潮的傳播行為。如依法沒收非法宣傳品、書籍資料和視聽資料,管控網絡信息、手機信息(如微博和微信),依法逮捕傳播“大哈薩克主義”的違法犯罪分子等??梢酝ㄟ^文化融合加強民族認同。中華文化對民族認同和國家認同的構建有特殊意義。各民族在文化上的相互寬容乃至融合,是民族團結的最佳手段。在保留哈薩克族自身文化的同時,大力提倡中華文化,不斷增強哈薩克族人對中華文化的向心力、凝聚力。可以運用外交形式開展與哈薩克斯坦的合作。不斷深化中國與哈薩克斯坦兩國經濟、文化、能源、反恐等領域的互信合作。在反對民族分裂主義問題上形成統(tǒng)一認識和行動,遏制地區(qū)間分裂主義思潮和行為。
再次,掀起新疆哈薩克民族地區(qū)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tài)建設的高潮。著力實現(xiàn)哈薩克牧民定居興牧工程,積極發(fā)展牧區(qū)特色農畜產品加工業(yè),發(fā)展以草原風光、民族風情為特色的草原文化產業(yè)和旅游業(yè),不斷提高牧區(qū)對內對外開放水平,促進邊民互市貿易區(qū)的發(fā)展,落實邊民互市優(yōu)惠政策,促進口岸經濟發(fā)展,加大對牧區(qū)特色優(yōu)勢產業(yè)發(fā)展的支持力度,促進牧民轉產轉業(yè)。進一步繁榮發(fā)展哈薩克族文化事業(yè),推動其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加快哈薩克族和哈薩克族地區(qū)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繁榮發(fā)展哈薩克族新聞出版事業(yè),大力發(fā)展哈薩克族廣播影視事業(yè),加大對哈薩克族文藝院團和博物館建設扶持力度,大力開展群眾性哈薩克族文化活動,加強對哈薩克族文化遺產的挖掘和保護,繼承和弘揚哈薩克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大力推動哈薩克族文化創(chuàng)新,積極促進哈薩克族文化產業(yè)發(fā)展,努力推進哈薩克族文化對外交流。大力發(fā)展公共事業(yè),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草原生態(tài)保護工程建設力度,充分調動牧民保護草原的積極性,強化草原監(jiān)督管理。
最后,始終高度重視新疆哈薩克族的民族、宗教問題,加強政治建設。堅持馬克思主義民族、宗教理論政策。堅持新疆各民族一律平等。保障哈薩克族人身自由和人身權利不受侵犯、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平等管理國家事務的權利、平等地享有宗教信仰自由、享有使用和發(fā)展本民族語言文字的權利、享有保持或改革本民族風俗習慣的自由。堅持和完善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堅持把加快哈薩克族和哈薩克族地區(qū)經濟社會發(fā)展作為解決新疆哈薩克族問題的根本途徑,不斷加強民族團結的宣傳教育,積極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chuàng)建和表彰活動,妥善處置影響民族團結的矛盾和問題。加強哈薩克族干部隊伍和人才隊伍建設,加大培養(yǎng)選拔力度,使哈薩克族干部在實踐中增長才干,真正成為政府聯(lián)系哈薩克族群眾的重要橋梁和紐帶。最終實現(xiàn)哈薩克族繁榮發(fā)展、哈薩克族地區(qū)繁榮富裕、哈薩克族問題妥善解決。
“歷史和現(xiàn)實都表明:國家統(tǒng)一、民族團結,則政通人和、百業(yè)興旺;國家分裂、民族紛爭,則喪權辱國、人民遭殃”[6]。新疆各族人民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高舉各民族大團結的旗幟,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大好局面,堅持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fā)展,才能早日實現(xiàn)跨越式的發(fā)展和長治久安?!按蠊_克主義”這一民族分裂主義的社會思潮必將被我國哈薩克族人民識破其丑惡嘴臉、罪惡本質。哈薩克族人民必將會和各族人民一起齊心共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事業(y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參考文獻:
[1]邢廣程.中國和中亞各國:新的關系[J].東歐中亞研究,1996(1):60.
[2]李德洙.當代中國的民族問題和民族工作[EB/OL].南方網—理論頻道,http://www.southcn.com/nflr/llzhuanti/gdxxlt/
ltdt/200602070307.htm.2006-01-19.
[3][俄]羅伊·麥德維杰夫.無可替代的總統(tǒng)納扎爾巴耶夫[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162.
[4]中國駐哈薩克斯坦大使館經濟商務參贊處網站.哈薩克斯坦民族構成[EB/OL].http://kz.mofcom.gov.cn/article/jmxw/
201203/20120308030581.shtml.2012-03-22.
[5]中國駐哈薩克斯坦大使館經濟商務參贊處網站.移民哈薩克斯坦呈下降趨勢[EB/OL].http://kz.mofcom.gov.cn/artic
le/jmxw/201310/20131000348042.shtml.2013-10-15.
[6]胡錦濤.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暨國務院第四次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