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月芳+劉新平
摘 要:九年一貫制學校體現了教育一體化和教育規(guī)模集聚理論。一體化理論體現在學制設置上,使教育的功能主要定位在發(fā)展而不在選拔,這符合義務教育的公平原則;教育規(guī)模集聚理論是重組教育資源,使內部各因素能較均衡地運行,達到較高的效益。我校是2005年初新組合的九年一貫制學校(為吳江區(qū)的唯一試點學校),在辦學中我們對學校管理模式進行了初步的探索與嘗試。
關鍵詞:九年一貫制學校;管理;模式;初探
中圖分類號:G6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17-006-2
一、九年一貫制學校凸現的一些特點
1.與國家所規(guī)定的義務教育年限相一致。在九年義務教育年限中,連續(xù)而均衡地施行基礎教育中的小學與初中階段教育。
2.九年一貫制學校完全有充裕的條件研究和實施中小學教育的各種銜接措施,可以大大淡化中小學教師與學生的界限。又如組成一至九年級的語文、數學、英語等貫通始終的教研組,可以長期把中小學的教學研討全面融為一體,有利于中小學課程的整合、教學方法的整合。
3.施行一貫制學校行政、教育、教學管理,保證素質教育要求、要素在各個層級、組織、機構中得到有效的落實,有利于辦學特色的形成和學生特長的培養(yǎng)。對辦學特色、辦學理念、管理制度、教學風格學習策略、校園文化建設等重新進行整體設計,從一年級到九年級作通盤考慮,統(tǒng)一實施。如:體藝特色,經過九年長期的連貫的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可以使特色更鮮明。
4.綜合利用教育資源。根據學生在小學階段、中學階段對教育資源的不同需求,互補、套用小學與中學教育資源,提高了資源利用率,充分發(fā)揮資源的教育效益。
5.九年一貫制辦學模式的結構程式相對比較清晰,在入學、升學、畢業(yè)上有操作規(guī)范,在師資調配上有流動程序,在管理過程中有特定的規(guī)章制度,有利于教師群體的成長。由于學校許多學科都缺少專職教師,合并成立九年一貫制學校后,可根據教師的專業(yè)及特長,統(tǒng)一調配,使學科教師專業(yè)化的問題得到解決,又給青年教師的一專多能以更多的施展空間。
二、學校合并后出現的問題
1.中小學的管理互相干擾,教師崗位可比性差,尤其在晉級評優(yōu)、獎金分配等方面,難于形成全校統(tǒng)一公認的方案。由于規(guī)模較大,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差異明顯,因而全校統(tǒng)一管理的難度更大。對中小學教師工作的評價,目前缺少比較一致的辦法。
2.九年一貫制學校應有相應的建制標準和辦學標準,目前尚不明確。因此,盡快制定九年一貫制建制標準和辦學標準,將直接影響到這項改革的深入。
3.兩校合并后,九年一貫制學校還有許多管理上問題沒有得到徹底解決,目前只是著眼于資源調整,而在管理層面上則存在較多問題,如重疊設置機構、中小學貌合神離、交叉錯位管理等等。
4.九年一貫制學校實施素質教育,還必須解決符合九年一貫制教學需要的課程標準、教材以及有效的教學策略、方法,解決這一問題是九年一貫制學校教育改革的攻堅戰(zhàn)。
5.九年一貫制學校需要有“小——中”溝通的教師隊伍,目前的師資教育尚無這方面培養(yǎng)措施。顯然,沒有一支能適應“小——中”教育的師資隊伍,九年一貫制學校也就會大打折扣。
三、學校合并后的有效管理
(一)一體化的管理網絡與管理規(guī)范
學校實施“九年一貫制”素質教育,其關鍵在于學校的管理是否具有“一貫制”所要求的一體化特點。理順、規(guī)范學校內部管理網絡。
1.撤消原來小學、中學的獨立建制,建立一體化管理網絡。這個網絡包括一個垂直系統(tǒng)與水平系統(tǒng)。黨、政、工、團實行垂直領導管理;行政系統(tǒng)由校長統(tǒng)管學校各項工作,下設“兩部四科室”,即小學部、中學部、教務處、教科室、德育處、總務處。水平系統(tǒng)指各層面工作,“兩部”各有一套精干的工作班子(分管校長及教務、總務、德育、教科等),負責各層面日常工作,并對校長負責。
2.建立一系列精要、規(guī)范、便于操作、講求實效的管理章程。這些章程包括三大類:一是保證管理一體化運行機制的領導管理制度,學校行政會議制度、教代會議事規(guī)則、家長教育委員會活動制度等等;二是各層次、各方面的工作規(guī)章與章程,各級管理者(校長室、各科室、教研組等)崗位責任制度、教育科研與教育教學工作條例、教職工工作考核及評估辦法等等;三是各層面、各項工作的基本規(guī)范與要求,如學校校風、教風、學風等要求以及學生學校生活常規(guī)、學生活動場所的活動規(guī)范等等。
3.實行“統(tǒng)一領導、分部負責、全程管理、分權賦責”的管理活動原則。以指導學校一體化管理機制的正常、健康運行。其具體內容是:(1)統(tǒng)一領導:實行校長負責制。(2)分部負責:采取中小學部常務校長負責制。(3)全程管理:學校校長管理的重點是分管領導、各科室的負責者,要求各部門負責者從制訂工作計劃直到檢查、考核、評估,每環(huán)節(jié)都必須緊緊圍繞“九年一貫制”這一辦學思想來安排管理工作。(4)分權賦責:在“一貫制”素質教育思想指導下,我們要求各部門、各層面根據各自工作性質與特點,獨立地開展工作與活動。
(二)學校教育的新格局
1.建立新的學制。根據國家義務教育年限九年的規(guī)定,我校將從目前的“六·三”學制逐步過渡到“五·四”學制,六年級作為初中預備班。
2.優(yōu)化銜接。抓好中小學兩段銜接點是實行九年一貫制辦學新格局的關鍵。當前中小學銜接要處理好四方面的工作:(一)處理好育人目標的銜接;(二)處理好教材內容的銜接;(三)處理好師資隊伍建設的銜接;(四)處理好教學方法的銜接。我們要求學校業(yè)務部門在“十一·五”期間,把以上問題作為重點課題進行探索、研究。
3.推行課程、評價改革。根據他校使用教材的情況,原則是:確保基礎、注重應用、分流優(yōu)化。具體思路是:依據“九年一貫制”安排好各學科內容與課程,打好語、數、英基礎;重視音、體、美,保證勞動教育和遵紀守法教育;減少必修課,增加選修課;注重應用能力,發(fā)展個性特長。我們將根據市“課改”的要求,進一步完善了自身的課程教材改革。我們將進一步調整課程設置,優(yōu)化學科結構。改革考試評價制度,學校對學生的考核,重在平時,重在發(fā)展。改革原有的考試制度,以新的全面素質評價代替?zhèn)鹘y(tǒng)的單一的考試。
4.發(fā)展特色教育。兩校合并后,從時空來講,更有利于學校的特色建設,增強學校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后勁。我們根據原先兩校的優(yōu)勢項目(小學藝術特色,中學體育特色),傳承糅合,確立了“藝體”是我校的特色建設項目。中、小學藝體的相互糅合、滲透,更開闊了學校的發(fā)展空間,增強了學校的實力。小學部遷入新校址,我們著力打造與“藝體”特色相匹配的校園文化內涵,讓校園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景都能達到“潤物細無聲”的育人功能。我們還將進一步挖掘、完善與“藝體”特色相一致的校本教材。
5.形成德育系列教育。“九年一貫制”素質教育中思想品德、行為習慣素質是教育的重要方面。我校根據九年一貫制學校的特點,編制了從小學一年級直至初中九年級的德育目標、要求及內容系列,用一以貫之的影響奠定學生思想、信念、理想的基礎。(1)兒童期(小學部三~六年級)這個時期是學生步入青春發(fā)育期的關鍵時期,是依賴與獨立共存一體的矛盾期。以榜樣示范法及范例分析法為主。德育目標為學會自治自理自律。重點是進行科學思想、法紀思想及道德觀念的教育,理念與實例相結合。(2)少年——青年初期(中學部七~九年級)這個時期是學生心理復雜變化時期。由于身心發(fā)育與社會要求共同作用,社會責任感逐步發(fā)展。以信念教育法與修養(yǎng)指導法為主。德育目標是學會自尊自愛、學會自覺學習及履行社會義務。重點是進行法紀觀念、行為規(guī)范及社會義務教育。
“九年一貫制”素質教育,其根本任務就是奠定各類人才的素質基礎,要創(chuàng)設各種教育教學情景來培養(yǎng)學生習慣、知識、能力、興趣、品德等方面的良好素質。
中小學的組合還是有諸多矛盾需要解決的,如職稱、學歷進修;利益分配;學校制度文化建設等。但我們堅信:只要在實踐中不斷摸索九年一貫制的管理模式,在改革中不斷發(fā)展九年一貫制的辦學優(yōu)勢,我們學校一定會朝更高的目標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