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娜娜
摘要:在中學音樂教育中,由于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發(fā)生了很大變化,歌唱教學受到一定局限,而欣賞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本文就欣賞教學中如何選材、分析,準確把握教學目的,巧妙設計教學過程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欣賞習慣等方面進行闡述。
關鍵詞:欣賞能力;欣賞教學;教學目的 中圖分類號:G633.95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4)10-0239-02音樂欣賞教學是進行音樂教育的最有力的手段,對培養(yǎng)學生具有"音樂的耳朵"有巨大的作用。音樂欣賞教學可以使學生通過感知音響,培養(yǎng)學生音樂興趣,擴大音樂視野,體驗情感,從中得到審美情趣,還可以進一步發(fā)展并豐富學生的聯(lián)想與想象力,提高對音樂的理解與認識水平,陶冶情操,增強其表現(xiàn)與創(chuàng)造音樂的愿望。
1.欣賞必須循序漸進,由淺入深
中學生的音樂基礎并不扎實,一開始就給他們欣賞一些比較大的作品顯然不合適。我往往從比較容易理解的聲樂曲入手,聲樂曲結構簡單,而且配有歌詞,相當直觀,歌詞與旋律情緒的搭配十分貼切,使學生容易理解。有了一定的基礎后,就可以向器樂曲過渡。因為器樂曲比較抽象,沒有歌詞讓學生理解和參考,要求學生以對音樂旋律的感受來想象它所表現(xiàn)的音樂形象。器樂曲可以先從小作品或者獨奏曲入手,然后逐步過渡到比較大型的合奏曲和交響樂,這樣循序漸進,符合學生從表象到抽象的認識規(guī)律。
2.教給學生音樂欣賞的基本知識
音樂是最能深刻表達人類情感的一種藝術,它通過聽覺直接和我們的心靈接觸。比起其他藝術形式,音樂更能深入人類的情感,影響人類的精神,陶冶人的情操。除聾人之外,人類都具備欣賞音樂的本能。然而,單憑這種本能去領會音樂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具備一些欣賞音樂的基本知識。概括起來,一方面是關于樂理方面的知識,例如音階和調式、旋律、節(jié)奏、拍子、速度及樂譜讀法等。有了這些知識,即使是很簡略地知道一點,也會有助于更好地欣賞音樂。另一方面,力度和音色也是重要的音樂表現(xiàn)手段。在音樂作品中力度越強,音樂就越緊張、雄壯;力度越弱,音樂就越緩和、委婉。音色好像繪畫中的顏色,是音樂中極為吸引人、能直接觸動感官的重要表現(xiàn)手段。特定的音色跟內容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因此,要聽懂音樂就要努力做到:提高辨別各種樂器的音色特征的能力,提高對各種樂器結合在一起的混合音色的理解能力。
關于音樂背景的知識,包括音樂作品產(chǎn)生的歷史時代、所屬風格流派、作曲家的生活經(jīng)歷、藝術道路、創(chuàng)作個性以及具體作品的創(chuàng)作意圖等。學習這些知識可以使欣賞者了解音樂的外部形式,了解和體驗音樂的豐富內涵,從而有助于欣賞者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和領會音樂。
3.學科聯(lián)系,引起共鳴
初中的學生文化修養(yǎng)和知識結構是在多學科教育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他們具備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分析綜合能力。音樂教師應注重加強學科之間的橫向聯(lián)系,結合學生已學過的有關學科知識,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并感受音樂。如在欣賞俄羅斯民歌《伏爾加船夫曲》時,在教學上可先用多媒體放映伏爾加流域的風光,介紹伏爾加河的地理情況:讓學生了解伏爾加河就像是中國的黃河一樣養(yǎng)育了俄羅斯兒女,現(xiàn)在他們過著幸福美好的生活。但是在過去沙皇統(tǒng)治下的俄國人民又是怎樣的生活?接著出示列賓的油畫《伏爾加河上的纖夫》,畫面通過衣衫襤樓的纖夫形象和后面豪華船只形成對比,反映出當時俄羅斯勞苦大眾他們忍辱負重,饑寒交迫的悲慘生活。由于在聽覺藝術中滲透了視覺藝術,因此引發(fā)學生聯(lián)想和想象,學生結合學過的勞動號子,用"哎呦嗬""嗨呦"等詞配上合適的節(jié)奏型創(chuàng)編樂曲,以此來表現(xiàn)船夫們的勞動情景。這種學科之間知識的相互滲透,有利于引起學生共鳴,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豐富了學生的文化內涵。
4.掌握學生情況,把握欣賞層次
初中是學生心理和生理快速發(fā)展變化的階段,因此音樂欣賞應根據(jù)學生層次確定。初一學生基本上沒有進行過系統(tǒng)的音樂學習,缺乏音樂基礎,認為音樂課就是唱歌課。因此,在給初一年級上音樂課時,應注重引導他們正確認識音樂課,激發(fā)音樂欣賞興趣。也可以通過組織觀看青年歌手大賽、欣賞名曲名段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提高教學效果。初二學生對音樂基礎知識有了一定掌握,應結合學生身心變化的特點,適當加大音樂欣賞難度。例如在欣賞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時,可讓學生根據(jù)感受初步劃分音樂段落,然后教師再總結講授奏鳴曲式的結構;欣賞《春江花月夜》,可讓學生聽辨不同民族樂器的音色,分辨不同樂器,了解創(chuàng)作手法并背唱主題,等等。初三的學生心智發(fā)育已較成熟,音樂知識的掌握也較系統(tǒng)。在音樂的欣賞上可以讓學生分辨四聲部合唱,了解交響曲、歌劇特點等,并把初中所涉及的音樂欣賞知識進行綜合運用。
5.以視唱為本來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技能
在初中音樂欣賞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視唱欣賞曲譜,不僅可溫習有關樂理知識,提高學生識譜、視唱能力。還可以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讓每個學生都投入到欣賞活動之中。在欣賞前,讓學生們隨琴視唱歌曲的全部或部分曲譜及歌詞,特別像《魔王》這類具有戲劇性情節(jié)的歌曲,可將不同人物的唱段分組或分角色進行演唱。以便體會歌曲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從而更好地感受和理解作品。再如欣賞樂曲《龍船調》時,教師出示樂譜,讓學生默念旋律再請個別學生現(xiàn)場演唱,然后由教師對學生的視唱進行點評和指正,并給學生做示范演唱,最后讓學生集體視唱。如果教師使視唱練習貫穿于欣賞的初始階段。對于克服"瞎唱"現(xiàn)象,減少"譜盲"。顯然大有益處。
6.共同體驗學生參與音樂
音樂欣賞的過程就是感情體驗的過程,它是欣賞者對音樂的感情內涵進行體驗的過程。要讓學生獲得情感深入體驗,必須強調學生的參與性與活動性,使學生對音樂作品的情感有更深層次的感受和理解。學生的音樂欣賞習慣是中學教師應該著重培養(yǎng)的,由于學生的年齡、閱歷以及知識結構的限制,使得學生往往不能長時間地專注聽音樂。教師一定要注意動靜結合。如果教師善于引導學生通過自己身體的動作去進一步地感受音樂,或者更形象地說:讓音樂通過動作溶化學生體內,這樣的感受必然更生動、更深刻。
總之,一節(jié)成功的音樂欣賞課凝結了音樂教師的智慧和汗水,教師們首先就要對音樂作品有正確的分析和理解,挖掘音樂作品要素,創(chuàng)設一個又一個的活動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學中感受到音樂的樂趣,通過音樂實踐活動,增強學生表現(xiàn)音樂的自信心。所以我們必須對音樂欣賞作品的不斷挖掘,教學的不斷反思,同時我們還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新的思路、新方法,讓學生們能真正地體會到音樂欣賞課的真實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