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論南洋公學“四院制”的建立與衍變

        2014-08-07 12:15:40歐七斤
        關(guān)鍵詞:外院公學盛宣懷

        歐七斤

        (上海交通大學 校史研究室,上海 200240)

        論南洋公學“四院制”的建立與衍變

        歐七斤

        (上海交通大學 校史研究室,上海 200240)

        建立于1896年的南洋公學,先后規(guī)劃設(shè)立師范院、外院、中院、上院;“四院制”在中國近代學制史上的重要意義,歷來受到教育史學界的肯定;透過歷史文獻的梳理,進而對“四院制”的形成確立、衍變調(diào)適及其內(nèi)在機制進行了闡釋,呈現(xiàn)了南洋公學“四院制”的規(guī)劃、實施、衍變的具體歷程,以此窺見中國近代新式學堂在學制上的艱難探索與自我調(diào)適,以及近代學制在歷史形成過程中異常的復(fù)雜性和艱巨性。

        南洋公學;四院制;近代學制;高等教育

        我國近代學校系統(tǒng)濫觴于1902年(清光緒二十八年)的《奏定學堂章程》。從該年上溯至1862年(清光緒同治元年),即京師同文館的設(shè)立,其間歷經(jīng)40年,“學校制度由毫無系統(tǒng)而逐漸演進到稍有系統(tǒng)?!盵1]中國近代新式學堂在漫長演進過程中的助動力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有識之士對于近代學制的傳播與鼓吹。清末,一些改良派、維新派代表人物,及來華傳教士,如鄭觀應(yīng)、梁啟超、狄考文等人紛紛以著文、上書等形式建議清政府仿行西方建立學校制度,并提出了具體的學制方案。二是部分權(quán)傾一方的督撫或財權(quán)兼?zhèn)涞募澤?,以實際辦學行動踐行了近代學制思想。他們?yōu)槲覈逃龀隽俗坑谐尚У膰L試。這些理論者與實踐者的共同合力,最終促成了國家層面正式頒行近代學制,使我國近代教育從毫無組織系統(tǒng)發(fā)展為有組織的系統(tǒng)。

        1896年(清光緒二十二年),盛宣懷*盛宣懷(1844-1916),字杏蓀,號愚齋,實業(yè)家、教育家。晚清洋務(wù)干員,創(chuàng)開輪船、電報、鐵路、銀行等近代工商實業(yè),被譽為“中國早期工業(yè)之父”;曾相繼創(chuàng)建我國近代最早的兩所大學——北洋大學堂、南洋公學,是我國近代高等教育的先行者?;I備創(chuàng)立的南洋公學,仿照西方通行的學制體系,規(guī)劃建立了師范院、外院、中院、上院。即“四院制”。這是為我國師范教育和小、中、大學三級學制的最早試驗田,成為后來國定學制的先聲。南洋公學“四院制”在我國近代學制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歷來為教育史學界所肯定*趙爾巽主撰《清史稿》述及晚清學校組織時說:南洋公學“學制分為三等,已寓普通學校及預(yù)備教育之意旨”,“中國教育有系統(tǒng)之組織,此其見端焉”(《清史稿》(志八十二 選舉二),中華書局1977年版,第3 125頁)。周予同先生指出:“三級學制之實際的實行,當首推這年(1897年——引者注)二月盛宣懷在上海所創(chuàng)辦的南洋公學?!?《中國現(xiàn)代教育史》,上海良友圖書公司1934年印行,第77頁)孫培青先生在《中國教育史》書中對南洋公學及北洋大學堂在學制史上的地位予以較高評價:“這兩所學校最早采取西方近代學校體系的形式,分初、中、高等級,相互銜接,并按年級逐年遞升,具有近代三級學制的雛形,因而事實上將早期改良派學制思想付諸了實踐。雖為洋務(wù)派人物創(chuàng)辦,但維新觀念已寓于其中。”(孫培青主編:《中國教育史》(修訂版),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329頁)可見,南洋公學是我國近代普通教育體系的最早實施者,為近代學制的頒行作出了重要貢獻。。然而,“四院制”的形成、實施過程,衍變調(diào)適及其發(fā)展內(nèi)在動力,學術(shù)界幾乎未作論述。筆者挖掘梳理上海交大、西安交大所藏南洋公學辦學檔案,上海圖書館藏盛宣懷檔案等文獻,以期呈現(xiàn)南洋公學“四院制”的規(guī)劃、實施、衍變等史實,從中管窺學制頒行前以南洋公學為代表的早期學堂對近代學制的先行艱難探索。

        四院建制的構(gòu)想萌發(fā)于盛宣懷籌備公學期間。1896年,盛宣懷與南洋公學第一任總理(即校長)何嗣焜、華文總教習張煥綸等在籌設(shè)公學時共同擬訂了《南洋公學綱領(lǐng)》。這份具有指導性的辦學文件首次提出中院、上院、外院、師范院及師范院附屬小學堂的基本設(shè)置與具體規(guī)劃,具體規(guī)劃散見于綱領(lǐng)各條之中?!赌涎蠊珜W綱領(lǐng)》第2、3條規(guī)劃設(shè)立“中院、上院”、“外院”。“今南洋公學本系大學,惟西法由小至大,循序升進,中國小學、中學未興,大學無從取材。議于公學內(nèi)先分列上、中兩院,以上院為大學,中院為中學,考選十三歲以上、十五歲以下,已通小學堂功夫者,挑入中院肄業(yè),俾得早充大學之選。候風氣大開,外間中學較多,即將公學內(nèi)中學裁?!薄翱歼x學生,只能觀其所學,西國考試之法,性情、氣象、才能與學問并重,今于公學內(nèi)分設(shè)外院,初次考選可以寬為錄取,統(tǒng)入外院考察三月,遴其性情、氣象、才能之兼美者,使入中院,不入選者仍遣歸。”

        《南洋公學綱領(lǐng)》第13條規(guī)劃設(shè)“師范院”,第14條規(guī)定在師范院附設(shè)小學堂。其主要內(nèi)容分別是:“西國各處學堂教習,皆出于師范學堂,日本亦有師范學校。中國儒生尚多守先之學,遴選教習尤患乏材?,F(xiàn)就公學內(nèi)設(shè)立師范院,先選高才生三十人,延德望素著、學有本源、通知中外時事者教督之。三年之后,各學教習皆于是取資,庶無謬種流傳之病。此三十人亦按所學淺深,酌分三班,每年可派出充當教習者十人,即另選十人補額,以次升班,以次派出,則師道立而教習不患無人矣?!薄敖襁x八歲以外十歲以內(nèi),體壯質(zhì)敏之學生一百二十名,選入師范院,分作六班,按年遞升一班,第一班卒業(yè)挑入公學中院,另選二十名補充第六班。此項小學生即令師范院之高才生分教之…… ”*盛宣懷.《南洋公學綱領(lǐng)》(光緒二十二年七月,1896年8月),上海圖書館藏盛宣懷檔案,檔號(以下簡稱“盛檔”):044964-2。

        因而,南洋公學建學目標是大學——即上院。然而因為小學、中學未興,于是就采取先辦中學——即中院,以此自行培養(yǎng)上院生源。上、中兩院學年、學額未予確定,又設(shè)外院,使中院新生入院試讀3月,考察合格后正式升入中院,屬中院之預(yù)備性質(zhì)。同時仿日本、西方師范學堂設(shè)師范院,學額30名,每班10名,學年3年;師范院另招120名小學生,分6班6年畢業(yè),雖未定其名,實即師范院附屬小學堂。如此南洋公學則形成師范院、師范院附屬小學堂、中院及其預(yù)備性質(zhì)的外院、上院四院建制的大體框架。但四院建制的體系、學年學額等不甚清晰,依照規(guī)劃內(nèi)容側(cè)重和排列次序,顯然傾向于上院、中院。

        南洋公學外院、小學堂的設(shè)想及中上兩院名稱,創(chuàng)辦者盛宣懷采納了公學籌備者張煥綸的意見。1896年(清光緒二十二年),張煥綸曾就南洋公學規(guī)劃事宜向盛宣懷建言:“上院、中院之外,宜設(shè)一外院;初來之生無論境詣如何,先須入外院肄業(yè),察其品行妥當,然后可補入中院,如在外院肄業(yè)日久,仍不能升中院者,宜即出院;小學堂宜同時并設(shè),蓋從小學堂升入中院者,將來造就易,為功維當,以境詣為限,萬不可以年歲為限?!?張煥綸:《致盛宣懷函》(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盛檔:044458-4。文中所指“班”,相當于現(xiàn)在的年級。他還認為,盛宣懷于1895年于天津所辦北洋大學堂“頭等、二等(學堂)名欠雅馴”,而建議以“上院、中院”代之*張煥綸:《致盛宣懷函》(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盛檔:044458-4。。從《南洋公學綱領(lǐng)》內(nèi)容與落實情況來看,盛宣懷確實采納了張煥倫的提議,成為其在南洋公學踐行分層設(shè)學、相互銜接的近代三級學制的思想雛形。

        從盛宣懷創(chuàng)辦南洋公學的辦學路徑來看,采擇四院制也是他辦學實踐中的首選。1880年代初開始,盛宣懷主管電報、輪船、礦務(wù)等實業(yè)大權(quán),由實業(yè)需才出發(fā)創(chuàng)辦天津電報學堂、招商局駕駛學堂等10余所技術(shù)實業(yè)學堂。其所辦學堂大多施行分班次定等級為主的教學組織。如所設(shè)天津、上海電報學堂分為四班;班相當于年級,每班又分一、二、三共三個等次;班之下分未入班、附班,相當于預(yù)備班。盡管電報學堂采用班級授課制,但班次等級既是在堂學生拾級而上的學年制度,又是分派學生至各電報局實習排定職事、確定薪水的憑借,界限比較模糊,各地電報學堂之間或與外校間并無銜接關(guān)系。1888年(清光緒十四年),盛宣懷在籌設(shè)煙臺礦務(wù)學堂時,“專選深通英文之人,曾讀西書十年八年者,兼識西算、幾何、勾股。”*盛宣懷:《稟復(fù)議辦礦務(wù)學堂試辦情形并□批懇即會奏由》(光緒十四年十二月,1889年1月),盛檔:119095。即計劃招錄具有普通學基礎(chǔ)的學生,入堂肄習三年,依所學深淺循序而進,造就高級礦冶工程技術(shù)人才;他后來又擬在開平礦務(wù)局設(shè)立礦務(wù)初等學堂,學生學成后選送至煙臺礦務(wù)學堂深造。因此,盛宣懷此時已具近代學制觀念。盡管礦務(wù)學堂在實踐中因為招生源奇缺、各處關(guān)系難以協(xié)調(diào)等,后并未正式成立,然而這些舉措推動了他對于學校教育制度的繼續(xù)探索,并為其此后近代學制思想的形成與實踐奠定了基石。

        1894年(清光緒二十年),甲午戰(zhàn)爭后,盛宣懷對近代學制有了新的認識,認為辦學重在學制建設(shè)。1895年(清光緒二十一年)底,盛宣懷提出捐設(shè)新式學堂規(guī)劃,在南北各建大學堂1所,全國各地設(shè)小學堂23所。盡管該規(guī)劃未能詳細說明各學堂組織體系及相互關(guān)聯(lián),不過小學、大學兩級學制觀念已顯然寓于其中[2]。在隨后創(chuàng)辦新式學堂的實施過程中,盛宣懷將大學學制又演變成相互連貫的小學、中學、大學三級學校教育體系。1895年,盛宣懷創(chuàng)辦的我國近代第一所大學北洋大學堂,內(nèi)設(shè)頭等學堂、二等學堂。分別被盛宣懷稱作相當于外國所謂大學堂、小學堂。各堂各肄習4年,按班逐年升級;二等學堂授以英文、數(shù)學、格物等普通學課程,畢業(yè)后升入頭等學堂肄習專門學,實質(zhì)類似中學程度。這是我國新式學堂分級設(shè)學的開始[3]。這種實踐與1896年孫家鼐《議復(fù)開辦京師大學堂折》中分學校為小學堂、大學堂的主張,被稱作“兩級制之理論與實際的創(chuàng)始”[1]。盡管從一所學堂來看,確為小學堂(二等學堂)、大學堂(頭等學堂)兩級學制,然而考慮到二等學堂生源來自香港、上海等地的西式初等學堂,或者規(guī)劃由各地捐設(shè)的小學堂升入*如1896年6月20日謝家福致盛宣懷函稱:“頃奉電示,小學堂兩年為限,第三年歸津滬中學堂等因。”(盛檔:072610)此處津滬中學堂當指北洋大學堂二等學堂和擬設(shè)南洋公學中院。又如,盛宣懷資助鐘天緯所開上海三等公學堂的目的便是直接為南北洋學堂中學部提供生源。,那么便形成各地小學堂、北洋大學堂二等學堂、頭等學堂構(gòu)成的相互銜接的近代三級學制系統(tǒng)。

        如果說盛宣懷在1895年開辦北洋大學堂時理論上提出小學堂、大學堂兩級學制,那么在實施中又體現(xiàn)為三級學制,從而在理論與實踐間顯現(xiàn)背離。但盛宣懷等人在1896年籌辦南洋公學時,考慮到難以在香港、上海等地招收充足而合格的新生,升入二等學堂(即中院),于是則順其自然地采納、落實一堂之內(nèi)建立三級建制的意見。1896年,盛宣懷在籌定南洋公學辦學章程時函告謝家福說:“學堂東西洋章程廣為搜求,請何梅生、趙靜庵、張敬甫、鐘鶴笙諸君詳晰推究,總想做到仿日本法、理、文三學,大、中、小三堂畫一章程奏定通飭辦理?!?盛宣懷:《致謝家福函》(光緒二十二年六月七日,1896年7月17日),盛檔:044272-2。何梅生、趙靜庵、張敬甫、鐘鶴笙分別系指何嗣焜、趙元益、張煥綸、鐘天緯,即為盛宣懷所聘組成南洋公學的籌建班子,其中何嗣焜總體負責,后任公學總理,張煥綸負責教學設(shè)置與管理,擔任總教習,鐘天緯負責購地建屋,趙元益參與制訂辦學章程,公學建成后未任職。

        由此可知,盛宣懷在教育幕僚,如張煥綸等人的建議下,結(jié)合自身辦學實踐,逐漸形成以三級學制為主體的近代學制觀念,并體現(xiàn)于南洋公學“四院制”的辦學踐行中??v觀盛宣懷創(chuàng)辦近代教育的學制思想與實踐,充分體現(xiàn)了其作為一個具有開拓精神的教育家對教育體系的理解和把握[4]。

        南洋公學自正式開辦后,基本上依照籌備章程所定相率予以實施。1897年4月(清光緒二十三年),南洋公學率先開設(shè)師范院(又稱師范學堂),11月設(shè)立外院,1898年(清光緒二十四年)4月辦成中院。但在具體施行中也有諸多變更,最大的變化是外院與師范院附屬小學堂。外院開辦當年,以師范學堂名義,考選年歲在10-18歲之間的學生80余名,分為大、中、小三個班級;而每班又分正、次兩級,每級半年升一級,每班一年遞升。外院正大班肄業(yè)考驗合格后升入中院末班,實現(xiàn)與中院制度相銜接,儼然是原先規(guī)劃中的附屬小學堂,只是學制與原定“分作六班,按年遞升一班”的6年學制相比縮短了一半時間??芍?,原本性質(zhì)差異較大的外院、小學堂已然合二為一,并稱作外院,兼具兩者之功能。

        1898年,中院開辦后,公學教學組織建制已經(jīng)比較明朗。當年6月,盛宣懷在《籌集商捐開辦南洋公學折》奏陳辦學設(shè)置情形:“即于上年二月間,考選成材之士四十名,先設(shè)師范院一學堂,延訂華洋教習,課以中西各學,要于明體達用,勤學善誨為指歸。復(fù)仿日本師范學校,有附屬小學校之法,別選年十歲內(nèi)外至十七八歲止,聰穎幼童一百二十名,設(shè)一外院學堂,令師范生分班教之。比及一年,師范諸生且學且誨,頗得知行并進之益;外院生亦多穎異之姿,能志于學。今年復(fù)將二等學堂先行開辦,名曰南洋公學中院,以次續(xù)開頭等學堂,名曰南洋公學上院?!痹撜鬯健赌涎蠊珜W章程》中又明訂“分立四院”規(guī)制:“第一節(jié),一曰師范院,即師范學堂也;二曰外院,即日本師范學校附屬之小學院也;三曰中院,即二等學堂也;四曰上院,即頭等學堂也。第二節(jié),師范院高才生四十名,外院生三班一百二十名,中院生四班一百二十名,上院生一百二十名。”

        《南洋公學章程》規(guī)定師范院、外院、中院、上院為公學基本建制;各院學額、學年也有所確定,體系更為清晰連貫。南洋公學四院制的辦學組織由此建制正式確定,同時,也反映了盛宣懷及公學辦學者們師范教育、近代三級學制思想已趨于定型。與《南洋公學》綱領(lǐng)》所定建制相比,《南洋公學章程》明顯有幾個變化:外院代替師范院附屬小學堂,學年縮減為3年;師范院學額增加10名,學年未明定;中院、上院學年已均定為4年。

        四院建制列入南洋公學章程,并正式奏呈清廷,成為一項制度化的辦學設(shè)置。然而在此后進一步辦理實施過程中,南洋公學時常也偏離了原先的設(shè)計規(guī)劃,顯現(xiàn)出較大的衍變,甚至是性質(zhì)上發(fā)生逆轉(zhuǎn)。

        南洋公學設(shè)立師范院的最初目標是為公學培養(yǎng)合格的中小學乃至大學師資。該目標在師范院成立不久即已實現(xiàn)。1899年(清光緒二十五年)8月,公學中院、外院各班教習章宗元等21名,均為師范院的學員。師范院是在南洋公學嚴重缺乏教習的情況下率先成立。然而南洋公學本意非在專辦師范教育,而僅在于為公學培養(yǎng)師資,且在師資自我滿足后,師范院使命便已完成,即被逐漸縮減停辦或發(fā)生功能轉(zhuǎn)化。誠如南洋公學監(jiān)院福開森所言:“顧師范班之設(shè),不過欲造就中學(舊稱中院)師資,原為暫時計劃,故未幾即行停辦。”*福開森:《南洋之過去及將來》。見南洋大學編:《南洋大學三十周年紀念征文集》(1926年)。此說點明師范院是一所造就師資的過渡性教育機構(gòu)。1898年,師范院招生減少,在讀師范生又被陸續(xù)選為外院、中院中西課程的教習或管理人員,另有一些師范生或被選派出國深造,或因故離校。離院的師范生大于新入學人數(shù),在院師范生逐年減少,一般維持在15-20名之間,基本上合為一個班級上課。于是,師范院徑稱師范班,師范院名稱在1899年之后停廢。1900年(清光緒二十六年)9月,公學外院、中院師資及管理人員較為齊整,暫無缺額,于是公學將師范生改分兩班,一為教授班,一為專修班。教授班各生派任教學管理事務(wù),相當于后來學校中的助教和講師角色。他們并不上課,且大多非純粹師范出身。專修班學生志在專心研求學問,不再兼教,可視為公學籌備階段擬建未成的“達成館”,其目的在于從速培養(yǎng)法政人才。自此至1903年(清光緒二十九年)初正式裁撤前的數(shù)年里,“南洋的設(shè)施,與張煥綸設(shè)置師范學堂的初意,已大不相同了?!盵5]

        師范院性質(zhì)轉(zhuǎn)變還蘊藏著更為深刻的原因。盛宣懷、何嗣焜等人具有正規(guī)普通教育與速成教育并舉的辦學理念。他們在創(chuàng)建南洋公學時,堅持循序漸進,不得越級,堅信“收效皆在十年之后”。但是,他們又認為如此則植才太緩,籌擬在南洋公學內(nèi)設(shè)立“達成館”,取已成長之士,三年即可造就通才。當達成館因故未能同時辦成時,他們一直難以釋懷。1897年,當師范院開學時,他們又見師范院生源質(zhì)量較為理想,意欲將達成館育才理念融合其中。是時,何嗣焜向盛宣懷稟報師范院招生開學情形時所說:“審察此堂氣象,將來或可得二三濟世之才,達成館頗難舉行,恐當消納于師范之中。俟旌節(jié)回來,再行詳議?!盵6]顯然希冀將達成館與師范教育同步舉行。此后當公學教習基本敷用時,盛宣懷、何嗣焜等即將師范院改作專研高深中西學問的專修班。1901年(清光緒二十七年),師范生逐漸減員而正規(guī)普通教育難收速效時,盛宣懷又提議創(chuàng)建了經(jīng)濟特科班,以實現(xiàn)達成館從速培養(yǎng)人才的教育訴求。由是觀之,盛宣懷正規(guī)教育與速成教育并舉且時有傾重的教育觀念是師范院性質(zhì)轉(zhuǎn)變的根本原因。。

        外院比之師范院,變數(shù)更大。1897年底,南洋公學外院設(shè)立后定學程為3年6級。開學僅半年,1898年2月,盛宣懷即催令何嗣焜趕緊開辦中院:“即于本年先招四班學生三十名,暫借師范學堂藏書處趕緊開辦。樹人如樹木,早一年好一年,多一人好一人。時事日亟,幸速圖之?!?盛宣懷:《關(guān)于師范學堂外院學堂章程的批示》(光緒二十四年正月十四日,1898年2月4日)。上海交通大學檔案館藏歷史檔案,檔號:ls3-001,卷名:《南洋公學呈奏籌辦公學及清朝督辦盛宣懷的照會》(1897-1904)。何嗣焜在中院難以招收到合格生源的情況下,將外院大班生13名、次大班7名共計20名學生,升作中院第四班生以成立中院。這與原定按年升班的規(guī)劃有所提前。盡管當年7月外院招錄新生80名予以補充,但是外院大班生繼續(xù)不定期地被挑升為中院生,中、小班也隨之越級而升,外院各班人數(shù)逐漸減少,原定三班六級制度難以成型,外院形同虛設(shè)。到1899年3月,公學將外院改稱外班,分外班甲乙、留學甲乙共計四班。此處留學是原外院低年級班次,并非為出國留學而作預(yù)備。及至1899年底,外班學生大部分升入中院,前后僅存在2年時間的外院正式停辦,僅留外班甲乙兩班、留學班三班,作為提供中院生源的預(yù)備。后外班、留學班又更名為中院五班、六班,直接成為中院的組成部分。從實際辦理情況可知,外院相當于中院預(yù)備班性質(zhì),而不能與近代三級學制中的小學環(huán)節(jié)相對應(yīng)。

        外院停辦后,中院生源仍顯不足,各地所設(shè)小學堂又為數(shù)極少,不能如原先預(yù)期為公學提供足夠生源。1900年夏,何嗣焜提議在公學內(nèi)“先辦一高等小學以立模范,再于江蘇南北分設(shè)同等之小學八所,使內(nèi)地漸開風氣,而將來中院生即從此取才”*《學堂紀事》,《郵傳部上海高等實業(yè)學堂附屬高等小學十周年紀念冊》,文明書局宣統(tǒng)二年(1910年)代印。。盛宣懷同意所請。經(jīng)過一年時間籌備,公學于1901年3月試辦附屬小學堂,以“習最淺之普通學,為上中院內(nèi)各普通學立之基礎(chǔ)”為目標,先分高等科、社習科,高等科卒業(yè)年限3年*《試辦附屬小學章程》(光緒二十七年三月二十六日,1901年5月14日)。西安交通大學檔案館藏歷史檔案,檔號:2324,卷名:《南洋公學有關(guān)辦理小學呈請批復(fù)及章程等件》(1901-1904)。。以后,公學依照清政府所頒學制,取消補習科,正式定學制3年,并擬訂《南洋公學高等小學堂章程》。該小學堂章程對宗旨、管理、教習、教材、學額、考核等規(guī)定甚詳。一所規(guī)范而純粹意義上的高等小學堂正式建成,由此改變了先期實施過程游離于外院、小學堂之間的做法。至公學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改隸商部時,高小師資優(yōu)良、學科較為完備、教學質(zhì)量提升較快,辦學聲譽漸高,“幾為東南數(shù)省小學堂之冠,士論翕然?!?張美翊:《呈請派陳懋治、沈慶鴻赴日留學》(光緒三十年,1904年),西安交通大學檔案館藏歷史檔案,檔號:2324。高小自1903年有首屆學生畢業(yè)升入中院起,每年畢業(yè)學生一屆,為中院提供了最主要的優(yōu)質(zhì)生源,與中院正式建立起相互銜接的教學體制。

        南洋公院外院的變更,高等小學堂的建立,直接影響著中院乃至上院建制的實施及其效果。從1898年4月中院開辦,大部分外院生被提前升入中院,使得中院得以很快辦成,且到1900年時中院四個班即全部開滿,1901年即有首屆學生畢業(yè)。但是越級而上的中院生學課程度普遍偏低?!敖圆荒苋胀▽W門徑,其素學于中院中等課程礙難直接示教,不免多所遷就?!?《試辦附屬小學章程》(光緒二十七年三月二十六日,1901年5月14日),西安交通大學檔案館藏歷史檔案:2324,卷名:《南洋公學有關(guān)辦理小學呈請批復(fù)及章程等件》(1901-1904)。此外,已成為中院預(yù)備性質(zhì)的外班學生也因西學基礎(chǔ)薄弱難以遞進中院。到1901年因急于造就人才而導致中院學生難以適應(yīng)已盡顯弊端。當年中院首屆共有7名學生畢業(yè),程度較優(yōu),照章應(yīng)開辦上院繼續(xù)肄業(yè),其規(guī)模宏大的上院校舍已建成。但“二班、三班功課資質(zhì)又均相去懸殊,未能按年遞升”*盛宣懷:《批復(fù)緩辦上院文》(光緒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五日,1901年9月7日),上海交通大學檔案館藏歷史檔案,檔號:ls2-004,卷名:《清朝商務(wù)大臣和南洋公學關(guān)于赴美留學及暫緩開辦上院呈批文件》(1901-1904年)。。公學在中院畢業(yè)生人數(shù)少且后繼生源缺乏的情況下被迫將開設(shè)上院的計劃暫緩,畢業(yè)生派往外國大學留學。此后數(shù)屆中院畢業(yè)生全部資送出國留學,而上院再次推遲設(shè)立。此種情形誠如《清史稿》所言公學選派“優(yōu)異者咨送出洋,就學于各國大學。意謂國內(nèi)大學猝難設(shè)置,以公學為預(yù)備學校,而以外國大學為最高學府”[7]。南洋公學中院由此逐漸形成以中學普通學為預(yù)備、歐美“上院”為目標的教育制度。在此過程中,中院逐漸趨于穩(wěn)定并得到強化。1900年后定四個正式班級,另有五班、六班兩預(yù)備班,皆嚴格遵章一年升一班;1903年遵依清政府所頒學制定5年畢業(yè)。由此成為公學建制相對穩(wěn)定,師生人數(shù)最多,教學質(zhì)量較好的辦學機構(gòu),是公學期間的主體部分。公學后期也曾試建政治班、商務(wù)班以作為上院,盡管未能正式辦成,然而規(guī)制穩(wěn)定、辦有實效的高等小學堂、中院為正式建成上院作了必要準備,使得公學歸屬商部后順利于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設(shè)商務(wù)???、1907年(清光緒三十三年)設(shè)鐵路(土木)??啤?908年(清光緒三十四年)設(shè)電機???,上院正式辦成。至此,由外院(附屬小學堂,一直延續(xù)至1927年與附屬中學合并另立“南洋范模中小學”)、中院(高等預(yù)科,后改稱附屬中學)、上院(專科、1921年升為本科)構(gòu)成的三級學制始正式落實并成為健全而穩(wěn)固的建制。南洋公學四院制規(guī)劃與衍變?nèi)绫?所示。

        表1 南洋公學“四院制”的規(guī)劃與衍變

        南洋公學實施的“四院制”在國家學制頒行前發(fā)揮了實際的示范作用。1898年,南洋公學之后成立的京師大學堂即沿用南洋公學辦學體制辦法?!啊斢诖髮W堂兼寓中學堂、小學堂之意,就中分別班次,循級而升,別立一師范齋,以養(yǎng)成教習之才。’這是盛宣懷在南洋公學合設(shè)四院的辦法?!盵8]317自此始,各地建立新式學堂時,定名三等學堂、二等學堂者在所不少。如上海的三等公學堂、養(yǎng)仁中西三等公學堂,無錫的三等公學堂,安慶的二等學堂,均取法南洋公學及北洋大學堂的辦學設(shè)置,并與之相銜接,明定學生畢業(yè)后擇優(yōu)選送南北洋學堂。南洋公學帶動其他早期學堂集體的探索和實踐,為1902年和1904年兩次全國性學制的頒布提供了成功范例。誠如著名教育史專家孟憲承所言:“李(端棻)、張(之洞)的議論,和盛宣懷的事業(yè),并為后來國定學制的先聲?!盵8]319

        筆者認為,從具體史實考察,南洋公學四院制從規(guī)劃構(gòu)想到落實確立經(jīng)歷了一個緩慢而反復(fù)的過程。四院制的構(gòu)想萌發(fā)于1896年盛宣懷籌備南洋公學期間,在公學正式開辦實施過程中又予以調(diào)整,至1898年初步定型。此后,公學各院又先后發(fā)生衍變,中經(jīng)數(shù)度變更,到1906前后終告完全施行。南洋公學關(guān)于四院制的探索前后歷經(jīng)10年左右時間,期間經(jīng)反復(fù)調(diào)整,適時變更。因此,南洋公學在探索辦學道路的過程中,由于并無現(xiàn)成的國家法定規(guī)章可循,主辦者徘徊于理論認識與實現(xiàn)途徑之間,使得四院制從紙面規(guī)劃到落到實處之路充滿著艱難困頓,既非一蹴而就,也非一成不變。學界一般籠統(tǒng)地將列入1898年《南洋公學章程》的“四院制”,視為已落到實處,且是整個南洋公學時期(1896-1905)的辦學建制,這便忽視了“紙面上”的規(guī)劃理念與“過程中”的實施衍變之間存在的巨大差異,進而也就低估了中國近代學制在歷史形成過程中異常的復(fù)雜性和艱難性。

        [1] 周予同.中國現(xiàn)代教育史[M].上海:上海良友圖書公司,1934:75.

        [2] 王宗光.上海交通大學:第一卷“南洋公學”[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1:322-324.

        [3] 呂渭源,李 源.中外著名教育家大全[M].北京: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5:237.

        [4] 陳學恂.中國教育史研究·近代分卷[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415.

        [5] 薛明劍.南洋公學創(chuàng)辦史實紀事[M]//薛明劍文集:上.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05:588.

        [6] 何嗣焜致盛宣懷函[M]//陳善偉、王爾敏.近代名人手札真跡:盛宣懷珍藏書牘初編,第二冊.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87:900.

        [7] 趙爾巽.清史稿[M].北京:中華書局,1977:3125.

        [8] 孟憲承.新中華教育史:高級中學師范科用[M].北京:中華書局,1932.

        (責任編輯:馮蓉)

        OntheEstablishmentandEvolutionofFour-departmentSysteminNanyangCollege

        QU Qi-jin

        (SJTU History Research Institute, Shanghai 200240, China)

        Nanyang College in Shanghai, established in 1896, planned and set up four departments one after another including normal college, primary school, middle school and college department. The great significance of four-department system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modern educational system has always been confirmed by the academic circles of the educational history. Through the combing of historic documents, the article further elucidates the forming, evolution, adjustment and internal mechanism of the four-department system, thus demonstrating the actual process of its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evolution. This helps us to get a glimpse of the hard exploration and self-adjustment of contemporary new schools in the aspect of the educational system and the extreme complexity and hardship in the historic forming process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system.

        Nanyang College;four-department system;exploration of school system; higher education

        2013-12-15

        歐七斤(1973- ),男,安徽涇縣人,上海交通大學校史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館員。

        G529

        A

        1008-245X(2014)02-0088-06

        猜你喜歡
        外院公學盛宣懷
        在個人交誼與國家利益之間:井上馨與盛宣懷圍繞漢冶萍問題交涉始末(1897—1915)
        近代史學刊(2021年2期)2021-12-02 08:37:18
        英國公學:權(quán)貴的搖籃
        看世界(2021年14期)2021-07-30 17:45:01
        走錯了路,起步即是末路
        廉政瞭望(2020年15期)2020-11-18 11:34:11
        英國“公學”知多少
        孔裔國際公學 中國國際精英教育領(lǐng)航者
        留學(2017年5期)2017-03-29 03:04:06
        張之洞和盛宣懷在粵漢鐵路及鐵路借款上的恩怨
        英國公學的強大生命力原因探析
        盛宣懷南洋公學外院辦學模式探究
        散文百家(2014年2期)2014-08-11 15:04:05
        盛宣懷南洋公學外院辦學模式探究
        臥虎藏龍洋樓間
        国产盗摄xxxx视频xxxx| 亚洲av乱码一区二区三区观影| 在线免费午夜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乱子伦一区二区三区国色天香| 色欲色香天天天综合网www| 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乱码免费视频| 精品在免费线中文字幕久久| 人妻色中文字幕免费视频|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熟女俱乐部| 国产裸体美女永久免费无遮挡| 国产精品无圣光一区二区| 九九99国产精品视频| 男女搞黄在线观看视频 | 日韩精品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精品成人观看视频国产奇米| 大又大粗又爽又黄少妇毛片| 白嫩少妇激情无码| 在线观看视频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乱熟人妻中文字幕乱码69|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潮喷| 撕开奶罩揉吮奶头视频| 欧美 亚洲 国产 日韩 综AⅤ| 香蕉视频在线精品视频| 亚洲第一无码精品久久| 蜜桃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va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性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浪潮av| 日本熟妇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最新国产激情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91会所女技师在线观看|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咪咕 | 亚洲中文字幕黄色小视频| 成人在线观看av毛片| 又爽又黄又无遮挡网站|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宅男| 国产在线观看网址不卡一区| 久久精品久99精品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