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蓬+李書婷+余美因+吳曉瓊
高考是我國當前選拔人才的最主要途徑,高考語文命題直接影響人才選拔的質量和學校語文教學。本文通過量化和質性研究,提出了高考語文試題中,作文題目玄虛、現(xiàn)代文閱讀測試能力點重復的問題及調(diào)整建議,以期引發(fā)對改革語文高考試題的重視。
一、高考作文命題存在問題研究
(一)研究對象
每年的高考作文都會成為社會的熱點,其占分之重可以作為語文教學的風向標,而高考作文命題又是作文教與學的指揮棒。也就是說,學生能寫出什么樣的文章,很大程度上看高考命題出得怎么樣。但是當前高考語文試題中作文的命題卻存在著嚴重的問題,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注意。
(二)存在問題
1. 導向問題:指向不明,作文題考的是審題
綜觀我國現(xiàn)行的高考作文題目,以新材料作文占據(jù)了半壁江山,且不論材料作文,命題作文、話題作文同樣存在著相似的弊端:作文題設計的重心不是為了考查學生的寫作能力,而是審題。
以2013年福建高考作文題為例,要求考生通過閱讀現(xiàn)代詩《憂天》“我仰望著夜空,感到一陣驚恐;如果地球失去引力,我就會變成流星,無依無附在天宇飄行。哦,不能!為了拒絕這種‘自由,我愿變成一段樹根,深深地扎進地層?!睂懽h論文或記敘文。單這一則材料,考生就得花大量時間去理解詩意,外加詩意朦朧,邏輯混亂,難以想象考生在短短的40來分鐘內(nèi)如何完成作文。此外,這則詩歌對文藝天生不敏感的考生,除去詩歌鑒賞,在寫作道路上又來一攔路虎,這是何等為難?若認為用詩歌作為材料不夠典型,更多的作文會引用一段或幾段大家都看得懂的材料,多元解讀蘊含其中。本著考查考生的多元思維能力,另一方面卻規(guī)定考生在這設定的框框里轉,材料里有預設的各種立意,如若考生沒踩點其上,就是審錯題。為求穩(wěn),學生需要花上大量的時間和心力去理解作文給定的材料,在選擇角度后搜尋資料再聯(lián)結成品。更有甚者,要衡量自己腦子里的資料儲存情況去碰可以有的立意,用普遍認同且不失偏頗的觀點完成作文。如此一來,考場作文成了一項技術活,講究快速成文的生產(chǎn)策略,審題能力便是生產(chǎn)完成的關鍵。
鑒此,教師的猜題風流行,誰猜中了題目關鍵詞,作文的分數(shù)就有了保障。命題人為了不讓題目被猜中,努力避開重大事件,變形扭轉題目材料,使高考命題變得模糊多義,如此一來,教師拼命猜,命題組極力躲,學生一個勁兒地在圈里轉,形成惡性循環(huán)。
2. 脫離實際:作文與生活無關
不少語文教師反映,不少平時寫作較好的學生在高考作文中并沒有體現(xiàn)出明顯的優(yōu)勢。求穩(wěn)的心態(tài)讓他們在高考作文中選擇了大眾化路線,一般會選用平時有把握的,或是老師提倡的套路去完成作文。導致選用的例子、文章的架構相似性大,材料重復出現(xiàn)的比率增加,一些多年現(xiàn)身的古老例子依然變換著形式出現(xiàn),學生談自身體驗的少,能寫出新意的不多,導致最終的得分區(qū)分度變小,棗核型的分數(shù)分布更趨明顯。背材料套用材料的應試方法讓學生致力于思考材料的變型運用和與論點的聯(lián)結,為材料而作文的思維模式一旦形成,學生對現(xiàn)實生活的思考力便逐漸下降,表現(xiàn)為對日常生活細節(jié)的忽視,難以建立知識與生活的個人體驗,漠視與同學、家人的溝通,脫離組織,習慣單干。
“為考而教”的思想觀念侵入,加上可分給學生自主閱讀的時間十分有限,《滿分作文》《作文材料分類大全》等快速提高作文成績的書目成為教作文和寫作文的寶典,教師致力于快速提高學生的作文應試能力,以保證大部分人的分數(shù)水平;學生也不愿通過廣泛的閱讀、踏踏實實地練筆來提高作文水平,熱衷于拼湊與模仿。急功近利的思想腐蝕著作文教學,程式化的作文教學與模式化的寫作,遠遠地脫離了作文考查的初衷,無益于學生勾連學習與生活、與個人的關系,活脫脫成為一種應試工具。
3. 壓制個性:我的作文不是我的作文
從高考作文的反饋來看,高考作文宿構、套用情況嚴重,模板化和假大空的現(xiàn)象普遍。學生存在兩種寫作傾向:重形式而輕思維,發(fā)空話而非作文。學生在長期的應試文訓練中,獨立感缺失,由為自己寫作文變成為題目材料而作文,逐漸淪為技術作文的犧牲者,思維能力得不到提高的同時也困死了該有的思考判斷力。以至于作文越寫越僵化,越寫越陌生,當作文不是為了表達個人思想而是為迎合閱卷人而寫時,作文的模式化便日益顯現(xiàn)了。再者,以2013年廣東高考作文《富翁捐款》為例,題目材料簡單易懂,內(nèi)容和含義也容易把握,但材料已經(jīng)給定了價值觀,且價值維度單一,難以激發(fā)學生獨特的個人思考,加之材料的限定,他們只能在一定的范圍內(nèi)組織各種論據(jù)豐富預定的觀點,不斷地證實公認的“真理”,成為社會的傳聲筒,文章里所該體現(xiàn)的自主性、創(chuàng)新性思維由此受抑。此外,在題目、文體的選擇上,考生都只有被選擇的份。我國的高考題目僅有一題,不論考生的興趣與類型,統(tǒng)一作答。從文體上看,歷年的作文題目的設置更多地體現(xiàn)了多元性、思辨性,采用的文體尤以議論文為佳,導致高中語文教師多側重訓練學生的議論文體寫作,疏于輔導學生記敘文等文體的再提高,以至于高考中議論文占絕大多數(shù),記敘文能寫好的學生少之又少,這對于愛好文學創(chuàng)作的學生存在很大的限制性。
(三)中美高考作文題目對比
1. 美國部分高考作文題
2. 命題分析
對照上面作文題可以看出,美國作文題目長、字符多,內(nèi)容新奇古怪,富于挑戰(zhàn)性。題目的設置沒有標準的答案,只是給學生指明了一個展開思路的方向,此舉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獨立的思考能力,鍛煉發(fā)散性思維并為今后的研究性學習打下基礎。命題人還大膽地采用可能有異議的題目,考生需發(fā)揮多元性思維,結合自身體驗選擇要論述的事情,堅持自己的觀點,觀點的選擇沒有對錯之分,關鍵還是要看他如何用實例圓自己所說。盡管題目的設計靈活、形式不一,但“寫什么”是清晰明了的,學生看了題目不容易產(chǎn)生歧義、誤解,從而容易發(fā)表自己不同的意見和看法,所發(fā)表的言辭也沒有條條框框的限制,更不需擔心命題人的想法和潛在的評分標準。作文對考生的寫作風格并沒有做要求,考生按自己的個人喜好選擇正式語言或者非正式語言,可引用歷史材料或文學上的例子,也可以把自身的閱歷作為例子進行闡述,默認的多樣行為形式明顯是要為被表達的思想服務的。此外,作文題目是可供選擇的,考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點進行選擇,更具自主性和人性化。
(四)調(diào)整建議
根據(jù)當前作文命題存在的問題,參考美國以及西方國家的作文命題,高考語文作文命題可作以下調(diào)整。
1. 題目清晰明確,減少學生在審題上所花費的時間,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形成自己的觀點,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從而切實考察學生的寫作水平。
2. 命題應更加開放,多聯(lián)系實際生活,讓每個學生都有話可說,少講空話、套話,提供一個開放的平臺,讓學生能夠真實地表達自己獨特的觀點。
3. 命題更重視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考察,提供具有批判性或思辨性的題目,切實考察學生運用語言清晰有效地表達觀點的能力。
二、現(xiàn)代文閱讀命題存在問題研究
(一)研究對象
現(xiàn)代文閱讀是高考語文試題中的重要部分,分值與比例僅次于寫作部分,但其題目考查的卻不能真正反映出作為高中畢業(yè)生應有的語文素養(yǎng)。
(二)存在問題
1. 所考查的能力出現(xiàn)嚴重重復,缺乏對學生閱讀批判能力的考察
現(xiàn)代文閱讀分為必考題(論述類文本閱讀)與選考題(文學類、實用類文本閱讀)。由上圖可見,現(xiàn)代文閱讀考點固化,在同一文本閱讀中,考查的各能力層級存在著嚴重的重復,而選考題與必考題所考查的能力也存在著重復。福建卷的必考閱讀,兩道都是考查學生理解文中重要語句含義的能力,所考查的能力完全相同;山東卷和遼寧卷的必考題全是選擇題,不僅考查能力有所重復,而且題型也較為固定。
從試題內(nèi)容看,現(xiàn)代文的閱讀題目除了考查學生對個別文句的理解、在文句中找出相關的信息的能力,和考查學生通過語言感悟去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外,絕大多數(shù)都沒有涉及閱讀批判能力的考查。
且看2000年香港高級程度會考(文化問題)的一道題目,學生先閱讀一段唐君毅先生對夫婦一倫看法的材料,然后回答三個問題:“人倫有夫妻,禽獸也有伴侶,究竟怎樣的夫妻關系才算‘別于禽獸,高于禽獸(第4行)?試談談你的看法?!薄澳阏J為‘夫婦可以合二姓之好(第6行)的說法是否適用于現(xiàn)代社會?試從正、反兩方面加以析論。”“你是否同意以下的看法?試加以闡析?!F(xiàn)代社會以離婚作為解決婚姻問題的手段,這才是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边@種類型的題目能引導學生從多角度進行思考并分析問題,促進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和批判精神。在高考現(xiàn)代文閱讀中,更應考查學生對整篇文章的批評能力和個別內(nèi)容形式和意義的批判能力。
考試大綱要求學生掌握現(xiàn)代文閱讀的理解、分析綜合、鑒賞評價、探究能力,現(xiàn)今兩篇閱讀的題目卻在各能力層級上存在重復,學生要在短時間內(nèi)閱讀兩篇文章,無形中加重了學生的閱讀負擔?,F(xiàn)代文閱讀完全可以由兩篇改為一篇,根據(jù)考試能力要求加大題量,這樣既能減輕學生的閱讀負擔,又能考查學生的各種能力。
2. 表面上選考內(nèi)容自由,實際上使學生閱讀范圍固定化
必考內(nèi)容為論述類文本,選考內(nèi)容則提供了文學類文本和實用類文本,從表面上看,這樣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全面閱讀各種文體,實際上二選一卻已經(jīng)讓學生固定了文體,學生完全可以選定一種文本進行復習,這樣也就只能檢測出學生的備考應試能力。
根據(jù)對高考資料的分析,從2007年至2013年里文學類文本都是考查散文與小說,散文選取中國現(xiàn)當代名家的經(jīng)典作品,文學韻味深厚,小說則選取外國當代名家的作品,主題含蓄深沉,學生較難理解和掌握。實用類文本涵蓋新聞、傳記、報告、科普文章等,與論述類文本有一定的相似之處,選文易于理解,因此大多數(shù)學生選擇實用類文本而不選擇文學類文本。這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師和學生產(chǎn)生僥幸心理而投機取巧,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注重實用類文本的閱讀,學生則認為只需學好實用類文本掌握解題技巧便足以應對高考,這顯然與高中課程標準提出的學生能閱讀并鑒賞實用類、文學類多種文體的要求相背離。
(三)調(diào)整建議
1. 要切實有效地讓學生閱讀各種類型的文本,擴大學生的閱讀視野,高考現(xiàn)代文閱讀就應該多種文體隨機考,只需一篇閱讀即可,這樣有利于教師在教學中從多種文本出發(fā)訓練學生的閱讀思維,學生能學習多種類型的文本,掌握各種閱讀方法,有利于改進語文閱讀教學,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果。
2. 現(xiàn)代文閱讀的題目設計應該注重考查學生的批判能力,突破傳統(tǒng)的現(xiàn)代文試題結構模式,進行適度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同時,在一篇閱讀中設置更加多樣的題目,切實考察學生理解、分析、綜合、評價等多方面能力,這樣才能全面有效地考查學生應具備的各種閱讀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才能科學準確地反映出高中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責任編輯鄒韻文
從試題內(nèi)容看,現(xiàn)代文的閱讀題目除了考查學生對個別文句的理解、在文句中找出相關的信息的能力,和考查學生通過語言感悟去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外,絕大多數(shù)都沒有涉及閱讀批判能力的考查。
且看2000年香港高級程度會考(文化問題)的一道題目,學生先閱讀一段唐君毅先生對夫婦一倫看法的材料,然后回答三個問題:“人倫有夫妻,禽獸也有伴侶,究竟怎樣的夫妻關系才算‘別于禽獸,高于禽獸(第4行)?試談談你的看法?!薄澳阏J為‘夫婦可以合二姓之好(第6行)的說法是否適用于現(xiàn)代社會?試從正、反兩方面加以析論?!薄澳闶欠裢庖韵碌目捶ǎ吭嚰右躁U析。‘現(xiàn)代社會以離婚作為解決婚姻問題的手段,這才是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边@種類型的題目能引導學生從多角度進行思考并分析問題,促進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和批判精神。在高考現(xiàn)代文閱讀中,更應考查學生對整篇文章的批評能力和個別內(nèi)容形式和意義的批判能力。
考試大綱要求學生掌握現(xiàn)代文閱讀的理解、分析綜合、鑒賞評價、探究能力,現(xiàn)今兩篇閱讀的題目卻在各能力層級上存在重復,學生要在短時間內(nèi)閱讀兩篇文章,無形中加重了學生的閱讀負擔。現(xiàn)代文閱讀完全可以由兩篇改為一篇,根據(jù)考試能力要求加大題量,這樣既能減輕學生的閱讀負擔,又能考查學生的各種能力。
2. 表面上選考內(nèi)容自由,實際上使學生閱讀范圍固定化
必考內(nèi)容為論述類文本,選考內(nèi)容則提供了文學類文本和實用類文本,從表面上看,這樣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全面閱讀各種文體,實際上二選一卻已經(jīng)讓學生固定了文體,學生完全可以選定一種文本進行復習,這樣也就只能檢測出學生的備考應試能力。
根據(jù)對高考資料的分析,從2007年至2013年里文學類文本都是考查散文與小說,散文選取中國現(xiàn)當代名家的經(jīng)典作品,文學韻味深厚,小說則選取外國當代名家的作品,主題含蓄深沉,學生較難理解和掌握。實用類文本涵蓋新聞、傳記、報告、科普文章等,與論述類文本有一定的相似之處,選文易于理解,因此大多數(shù)學生選擇實用類文本而不選擇文學類文本。這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師和學生產(chǎn)生僥幸心理而投機取巧,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注重實用類文本的閱讀,學生則認為只需學好實用類文本掌握解題技巧便足以應對高考,這顯然與高中課程標準提出的學生能閱讀并鑒賞實用類、文學類多種文體的要求相背離。
(三)調(diào)整建議
1. 要切實有效地讓學生閱讀各種類型的文本,擴大學生的閱讀視野,高考現(xiàn)代文閱讀就應該多種文體隨機考,只需一篇閱讀即可,這樣有利于教師在教學中從多種文本出發(fā)訓練學生的閱讀思維,學生能學習多種類型的文本,掌握各種閱讀方法,有利于改進語文閱讀教學,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果。
2. 現(xiàn)代文閱讀的題目設計應該注重考查學生的批判能力,突破傳統(tǒng)的現(xiàn)代文試題結構模式,進行適度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同時,在一篇閱讀中設置更加多樣的題目,切實考察學生理解、分析、綜合、評價等多方面能力,這樣才能全面有效地考查學生應具備的各種閱讀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才能科學準確地反映出高中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責任編輯鄒韻文
從試題內(nèi)容看,現(xiàn)代文的閱讀題目除了考查學生對個別文句的理解、在文句中找出相關的信息的能力,和考查學生通過語言感悟去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外,絕大多數(shù)都沒有涉及閱讀批判能力的考查。
且看2000年香港高級程度會考(文化問題)的一道題目,學生先閱讀一段唐君毅先生對夫婦一倫看法的材料,然后回答三個問題:“人倫有夫妻,禽獸也有伴侶,究竟怎樣的夫妻關系才算‘別于禽獸,高于禽獸(第4行)?試談談你的看法?!薄澳阏J為‘夫婦可以合二姓之好(第6行)的說法是否適用于現(xiàn)代社會?試從正、反兩方面加以析論。”“你是否同意以下的看法?試加以闡析?!F(xiàn)代社會以離婚作為解決婚姻問題的手段,這才是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這種類型的題目能引導學生從多角度進行思考并分析問題,促進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和批判精神。在高考現(xiàn)代文閱讀中,更應考查學生對整篇文章的批評能力和個別內(nèi)容形式和意義的批判能力。
考試大綱要求學生掌握現(xiàn)代文閱讀的理解、分析綜合、鑒賞評價、探究能力,現(xiàn)今兩篇閱讀的題目卻在各能力層級上存在重復,學生要在短時間內(nèi)閱讀兩篇文章,無形中加重了學生的閱讀負擔?,F(xiàn)代文閱讀完全可以由兩篇改為一篇,根據(jù)考試能力要求加大題量,這樣既能減輕學生的閱讀負擔,又能考查學生的各種能力。
2. 表面上選考內(nèi)容自由,實際上使學生閱讀范圍固定化
必考內(nèi)容為論述類文本,選考內(nèi)容則提供了文學類文本和實用類文本,從表面上看,這樣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全面閱讀各種文體,實際上二選一卻已經(jīng)讓學生固定了文體,學生完全可以選定一種文本進行復習,這樣也就只能檢測出學生的備考應試能力。
根據(jù)對高考資料的分析,從2007年至2013年里文學類文本都是考查散文與小說,散文選取中國現(xiàn)當代名家的經(jīng)典作品,文學韻味深厚,小說則選取外國當代名家的作品,主題含蓄深沉,學生較難理解和掌握。實用類文本涵蓋新聞、傳記、報告、科普文章等,與論述類文本有一定的相似之處,選文易于理解,因此大多數(shù)學生選擇實用類文本而不選擇文學類文本。這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師和學生產(chǎn)生僥幸心理而投機取巧,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注重實用類文本的閱讀,學生則認為只需學好實用類文本掌握解題技巧便足以應對高考,這顯然與高中課程標準提出的學生能閱讀并鑒賞實用類、文學類多種文體的要求相背離。
(三)調(diào)整建議
1. 要切實有效地讓學生閱讀各種類型的文本,擴大學生的閱讀視野,高考現(xiàn)代文閱讀就應該多種文體隨機考,只需一篇閱讀即可,這樣有利于教師在教學中從多種文本出發(fā)訓練學生的閱讀思維,學生能學習多種類型的文本,掌握各種閱讀方法,有利于改進語文閱讀教學,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果。
2. 現(xiàn)代文閱讀的題目設計應該注重考查學生的批判能力,突破傳統(tǒng)的現(xiàn)代文試題結構模式,進行適度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同時,在一篇閱讀中設置更加多樣的題目,切實考察學生理解、分析、綜合、評價等多方面能力,這樣才能全面有效地考查學生應具備的各種閱讀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才能科學準確地反映出高中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責任編輯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