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丹妮
【關鍵詞】英語閱讀教學 語感培養(yǎng)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4A-0094-02
英語語感是人們對英語語言的感覺,它包括人們對英語的語音感受、語意感受、語言情感色彩的感受等。它是人們對英語語言的直接感知能力,是人們對英語語言法則或語言組織方法的掌握和運用,是經過反復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的經驗和體會。人們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有時感到“聽起來順耳,說起來順口”,但又說不清其原因,這實際上就是語感在起作用。語感來自于語言實踐,又指導語言實踐。
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語感的過程也就是學生對英語的實踐感悟和個體經驗感悟的創(chuàng)造過程。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開展語言實踐和語言分析活動,能積累語言材料,從而形成自己的認讀經驗和認知結構。在以后的閱讀中,學生可以用這些已有的認讀經驗和認知結構去感知、理解。這樣,學生在閱讀中的獨立性會逐漸增強,最終實現(xiàn)“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英語閱讀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是幫助學生學會如何閱讀。也就是說,要讓學生形成有效的閱讀策略,以達到使他們步入社會后能夠真正實現(xiàn)自主的終身學習的目的。
筆者認為,教師在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語感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創(chuàng)造有利于學生英語學習的閱讀環(huán)境和氛圍
(一)從語言意識的角度出發(fā),營造閱讀氛圍
語言意識是對語言材料的內容、形式的感受與洞察,由此而形成的分析和判斷能力,以及進一步形成的反應和合乎邏輯推理的想象。例如,在閱讀《典范英語7》中的The Luckless Monster前,教師可先讓學生思考以下幾個問題:1.Do you have a real friend?2.Whats the real friend like?3.How do you get on well with your real friend?這樣做,能夠營造良好的語言學習氛圍,通過思考問題,學生很容易就進入了閱讀的狀態(tài),這無疑為語感的培養(yǎng)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為學生創(chuàng)造無意識記和學習的環(huán)境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盡量使用英語,以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思維習慣。教師還應引導學生在預習中學會正確使用英語詞典,幫助學生掌握英語詞匯的內涵和外延,促進學生英語語感的形成。另外,教師可在教室的布置中加入英語的元素(如張貼英語名人名言、制作英語學習園地等),還可以組織豐富多彩的英語社團活動(如英語角、英語廣播站、英語課本劇表演、英語演講活動等),為學生創(chuàng)造無意識記和學習的環(huán)境,以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思維。
二、確立語感能力培養(yǎng)的主攻目標,強化訓練
(一)聽錄音、說英語,培養(yǎng)語感
語感的養(yǎng)成,與語音、語調有極其重要的關系。典范英語系列教材為我們提供了語音、語調純正、地道的錄音資料。在上英語閱讀課之前,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章節(jié)跟讀錄音,模仿錄音朗讀并錄下來,然后將錄下的音頻發(fā)送到教師的電子郵箱。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性格特征。這樣的模仿錄音一般在每節(jié)課前的Daily talk中進行展示,為上課做好鋪墊。在閱讀課上,教師可將學生分為四人小組,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再一次大聲跟讀和模仿錄音。這時,教師應及時幫助學生分析語音、語調及發(fā)音方法,引導他們仔細品味英語語言的自然、流暢、優(yōu)美,從而自然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學生模仿錄音朗讀,教師糾正發(fā)音,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分角色流利朗讀。這一過程是一個“實踐—感知—再實踐—再感知”的良性循環(huán)過程,可以使學生的認識和理解逐步深化。通過朗讀教材,學生既能感知具體語境的表達技巧、語言氣勢,又能實現(xiàn)思維的聚合和發(fā)散,反復感受規(guī)范的語言。這樣,語言運用的規(guī)律就會在學生的腦海里自動形成一種語言知覺,進而產生良好的語感。
(二)抄寫、仿寫、改寫,強化語感
多讀多聽有助于語感的發(fā)生和形成,這種發(fā)生常常是潛意識的,而多寫有助于語感的表現(xiàn)和成熟,由潛意識進入意識,由內在潛能轉化為外在行動,使語感得到全面發(fā)展。教學典范英語系列教材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來表演課文故事,表演之前,分三個階段提出寫作要求。
第一階段:閱讀整篇故事3遍后,寫讀書筆記。讀書筆記的內容包括生詞、重點詞組和最喜歡的句子、段落、人物等。學生在閱讀的同時,進行了“跟讀模仿”“優(yōu)美語句摘抄”“課堂口頭討論”“讀后仿寫”等練習,這些活動無疑訓練了他們的思維能力,豐富了他們的英語詞匯,提升了他們的英語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書面寫作能力。
第二階段:傳授理解語篇故事的閱讀技巧,整體輸入,整體吸收,整體輸出(整進整出)。旨在讓學生在自然閱讀中習得故事,圍繞故事主線,寫出文章大意。在這個階段,學生可以根據(jù)教師提供的圖片和文字材料,認真分析、判斷和概括。要讓學生學會用自己的語言復述故事的大概內容。
第三階段:以學生感悟人文為主,掌握故事大意,重視人物性格分析,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促進學生讀后感寫作多樣化。學生可以對故事進行概括和評論,可以對人物進行分析和褒貶,還可以對故事進行續(xù)寫和改寫。這樣,學生有更大的思考空間,有助于豐富想象,強化語感。對于寫得不錯的文章,教師除在班級中展出以外,還可以建議學生把文章改寫為劇本,在每節(jié)課的課前Daily performance中,組織學生進行課本劇表演。如《典范英語7》第六本Blackbones Saves The School這個故事給讀者留下了無窮的回味余地,在完成閱讀教學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設想并進行續(xù)寫:海盜Blackbones帶著他的學生粉絲回校任教一個月,還會出現(xiàn)什么樣的意外和驚喜?續(xù)寫故事要符合人物性格,再以小組為單位表演出來。這樣,能加深學生對故事內容的理解,增強學生的英語語感,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學生在此過程中,自編、自導、自演,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參與英語學習活動,學習熱情高漲。教師還可以設置若干獎項以評價學生的表現(xiàn),比如最佳創(chuàng)作獎、最佳導演獎、最佳男(女)主角獎等。
學生要學好英語,培養(yǎng)英語語感,就要多寫英語。寫作是對讀、聽、說的最好反饋,這種反饋是其他學習形式、其他練習形式所無法替代的。只要堅持,日積月累,學生就會提高“用英語思維”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英語語感。
三、挖掘教學內容以培養(yǎng)語感
(一)體味語境
語言離開了語言環(huán)境就失去了它的意義,僅是文字符號而已。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細讀教材文本,以體味語境。如《典范英語6》中的Princess Pips Holiday,描述了皮皮公主對國王和皇后為她安排的假期極度不滿,她大聲喊道:“Its so bor-ing!This holiday is going to be boring!”雖然只有簡單的幾個單詞,但是淋漓盡致地表露出皮皮公主的人物個性——沖動、叛逆和標新立異,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青少年的性格特征。通過細讀文本,體味語境,學生感同身受,模仿起來惟妙惟肖。
(二)品味語言
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咬文嚼字”,品味英語語言的精妙。如,同樣是“走”的意思,《典范英語7》第八本Dangerous Trainers中對“走”的表達就有好幾種:
·clump to(“磕啷磕啷”地走)(P4)
·head this way(正朝這邊走) (P5)
·march down (大步走下)(P17)
·tip-toe (踮著腳走)(P17)
·pitter-patter (“噼里啪啦”地走)(P24)
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對比、分析這些詞,以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和把握。各種各樣的“走”,勾勒出了哥哥所鐘情的運動鞋是怎么一步一步地讓家人感到討厭的。
(三)培養(yǎng)跨文化意識
語言是交際工具,不了解交際對象的文化背景,勢必會產生歧義,也就不可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人們常說的“Chinglish”就是指仿照漢語的表達習慣和思維而產生的不符合英語表達習慣的句式和表達方法,其中就包括因沒有考慮中西文化的差異而出現(xiàn)的表達上的錯誤。在英語習語的學習中,學生經常會遇到諸如“l(fā)ucky dog”的詞語。按照中國人的理解,狗不是很受歡迎的動物,比如“狗仗人勢”“落水狗”等,這些都是貶義詞。但是在英美人眼里,狗是人類忠實的朋友,是心愛的寶貝,所以“l(fā)ucky dog”才會有幸運兒的意思,才會有“l(fā)ove me,love my dog”(愛屋及烏)的用法。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有計劃、有目的地向學生推薦一些有關英美國家的社會、文化背景的書刊,引導學生在閱讀這些材料的過程中了解其他民族的習性、心理狀態(tài)、文化特點、風俗習慣、社會關系等,以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總之,語感是學生在言語實踐活動中,經過長期、反復、有意識、不斷地親身體驗,及時總結進而反饋、糾正、鞏固、加強而形成的。同時,語感也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和綜合語言實踐緊密地融合在一起的。而英語閱讀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英語語感的主陣地,教師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思考,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參考文獻】
[1]束定芳,莊智象.現(xiàn)代外語教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
[2]王振強.建構內容圖示促進英語閱讀教學的策略[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05(4).
[3]李潤新.論第二語言教學與第二文化教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8.
[4]王尚文.語感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5]楊金鑫.論“培養(yǎng)語感”的理論基礎[J].教育探索,2002(4).
(責編 雷 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