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小妹
摘 要:美術鑒賞教學是美育的重要內容和途徑,當前的新課程改革中對于高中美術鑒賞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改革實踐中,大家會有許多新的思考與認識。
關鍵詞:新課堂;個性化;過程;信息交流;教育激情
在高中美術鑒賞課的實踐中,長期的教學實踐使我發(fā)現(xiàn)中學生感到最陌生的、最不好理解的,竟是歷史最為悠久的中國畫。所以,在引導高中生進行國畫鑒賞的時候,教師就要因地制宜,結合新課標,聯(lián)系學生的認知實際來進行教學。下面是我20多年教學經(jīng)歷得出的體會與總結,僅供參考。
一、新課堂的個性化和過程化
美術鑒賞課的教學模式大部分是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其實我也曾嘗試效仿百家講壇的講解模式,整個過程幾乎沒有互動,學生是聽得津津有味,但熱鬧一時,學生還是欠缺學習的主動性使得效果一般,調動他們的主動參與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比如,鑒賞《溪山行旅圖》,我就讓學生到畫面中指出題目中要表現(xiàn)的內容,比如山、溪水、行旅的人物等等,由于畫面年代久遠,描繪細密繁復,找到這些內容需要學生耐心細致的觀察。這種模式改變了以往教師一一展現(xiàn)給學生畫面內容,主動講解,而學生被動接受的方法,這樣更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就像是被無形的手牽引著進入學習狀態(tài)。
這種過程改變了在學生還沒有完全理解與吸收知識的時候,教師就迫不及待地下結論直接灌輸知識,如某某畫的作者通過對某某內容的描繪,表達了什么感情;或者是讓學生直接進行總結,而一知半解的學生不知所云,囫圇吞棗。而重過程是教師把教學的重點放在過程中,讓學生通過“感知—體驗—再創(chuàng)造”的思維過程去發(fā)現(xiàn)真理,掌握規(guī)律。
二、新課堂的綜合信息交流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知識、學生構成了三角關系,課堂教學中的信息交流是一個關鍵問題。在欣賞齊白石的《蛙聲十里處山泉》時候,我采用了與學生對話的綜合信息交流方式。一個很有趣的交流過程,對于提高學生的理解力是十分有效的。
師:“題目要求有蛙聲,而齊白石并沒有畫出青蛙,這是否跑題?”
生:“……”有的學生在思考。
師:“畫面中畫家只是畫了幾只蝌蚪,那么你認為畫家是想如何表達主題的呢?”
生:“畫中的蝌蚪會變成青蛙的?!?/p>
師:“但是按照題目要求說的是此時此刻就有蛙聲的意境傳達?!?/p>
生:“……”思考。
其他學生回答:“蝌蚪去找她的媽媽,所以會有蛙聲?!?
師:“她的媽媽在哪里?是否知道小蝌蚪在找她?”
生:“下游?!薄吧嫌??!薄啊?/p>
此時學生發(fā)生意見分歧,產(chǎn)生七嘴八舌的討論,這個時候,學生就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內容中來,積極思考、熱烈爭辯。
教師再引導:“到底是蝌蚪找媽媽,還是青蛙媽媽在找自己的孩子?”
學生又開始思考討論。
師再追問:“蛙聲何來?”
先理解的一部分學生積極回答,其他同學恍然頓悟。原來是青蛙大聲呼喚自己的孩子,聲音隨著山泉水從上游傳過來。
中國畫巧妙的構思,高雅的意境,讓學生不由得心生敬仰。由此,學生體會到國畫意境,熱愛本土文化的情感不由地孕育在體驗的過程之中。
三、新課堂教學中的激情
現(xiàn)代心理學的研究表明,情感因素對于智力的發(fā)展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人在情緒高漲、精神振奮的狀態(tài)下,接受知識的能力最強,反之則很低下。課堂教學中想要用情感打動學生,教師自己首先要被感動,要有激情。有了激情,教師的語言、動作、體態(tài)就特別能表情達意,傳情傳神;學生更容易被感染。學生就會“樂于參與討論,敢于發(fā)表意見”。
比如在兩幅畫比較《太白行吟圖》、《杜甫像》,關于唐代兩位詩人李白與杜甫的形象刻畫的認識與理解,教師模仿《太白行吟圖》中人物行走的姿態(tài)。引發(fā)學生思考。
師:“形象聯(lián)想性格,請說說《太白行吟圖》一畫中人物造型的性格特征?!?/p>
生:“豪放大氣的性格特點?!?/p>
師:“你是從哪里感覺到的?”
生:“畫面中人物造型特點和從李白的詩句中?!?/p>
師:“畫中人物形象的塑造給你是什么感覺?請描述一下。”
生:“仰著頭,邊走邊吟,衣袖下垂隨身形搖晃,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p>
師:“確實如此,那就請你再說幾句能代表他性格的詩句進一步論證一下?!?/p>
學生積極地踴躍回答: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師:“這才是比較適合表現(xiàn)他的性格的詩句,好,下面我們再來看看杜甫的形象塑造……”
通過教師的激情引導,學生才思泉涌般的詮釋,中國人物畫《太白行吟圖》,重神輕形、以形寫神的特點,學生就逐漸理解體會到了。
新的課程標準要求在課程內容上應該重視對祖國的優(yōu)秀藝術的學習和了解,突出我國的民族特色。教會學生理解體驗高雅的中國畫,理解中國畫的文化藝術精髓,這是一個艱巨而重要的教育任務。這就要求美術教師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要研究課堂中每一處得失成敗和原因,并深入學習新課標理解新理念,幫助我們進一步提高教學水平,使課堂教學更加行之有效。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