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景義
摘 要:在推行信息技術作為中學課堂的教學模式研究中,所開展新的課堂教學模式,是圍繞學生的生活開展一系列的活動,通過自主研究、合作交流、操作實踐等不同的方式,讓學生學會用信息技術來解決問題,創(chuàng)作作品,這樣更有利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讓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學生就會富有生機并且充滿創(chuàng)新意識。
關鍵詞:高效課堂;構建;做中學
“高效課堂”是每個教師都在追求的教學目標。所說的“高效課堂”就是指教學效果,同樣一堂課用不同的方法學生學到了多少知識,簡而言之就是指在課堂教學的基礎上、完成的教學任務和達成的教學目標效率比較高、效果比較好,并且能夠取得教育教學方面較高的影響力和社會效益的課堂。
一、創(chuàng)設做中學的情境,激發(fā)興趣
將學生放在一定的教學環(huán)境中,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的求知欲更加強烈,讓學生樂于“做”、主動“做”。在信息技術的教學中,老師要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比如,上課前導入精彩情境:用PowerPoint制作一些電子賀卡、一段Flash動畫,或是用一首美妙的歌曲或美麗的圖畫等相關的方式導入。通過情境的導入,激起學生對知識的欲望。俗話說,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學生在有了濃厚的學習興趣以后就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在學習任務的設計時,老師也可以將學習任務置身到一定的環(huán)境中,讓學生通過角色的扮演來完成任務,比如,讓學生以“設計師”的身份用Photoshop設計制作“校藝術節(jié)的宣傳海報”、作為“主編”用Word制作“電子報刊”等等。在這樣的教學情境下,學生學習任務的完成效率就會提高。
二、教學任務的巧妙構建
初中信息技術的課時有限,為了課堂效率的提高,教師在備課的時候就要精心設計教學任務。設計的任務越新穎,越有趣,就越能吸引學生,從而確保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在備課時教師要根據(jù)課堂的知識點設計許多的學習任務,學習任務最好是層層遞進,也可以將其設計成文化性主題任務,或者多層次地設置任務,能夠?qū)虒W起到非常好的促進作用。
1.文化方面的主題任務
將教學任務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形成一個文化性的主題任務,用具有思想的文化性主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有效地把新課標中的培養(yǎng)目標融入以文化為主線的教學活動中來,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也可以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豐富學生的情感。比如可以讓學生制作一些“特色美食”的演示文稿,用FrontPage制作“我愛我班”的班級活動網(wǎng)站、用Word制作“美麗校園”的電子報刊、用Photoshop制作“預防流感”校園宣傳海報等。通過這些文化性主題任務,不僅讓學生在動手“做”的過程中靈活地掌握信息技術的技能,還培養(yǎng)了學生愛國、愛校、愛班、愛家的情感。
2.多層次任務的建立
由于學生在接受能力和操作技能方面有較大差異——這也是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一個難題,在“做中學”任務的設計時就要多層次地設計任務,比如基礎性任務和拓展性任務。根據(jù)知識點設置循序漸進的基礎性任務,讓那些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能夠完成這些基礎任務,讓他們獲得成功的喜悅。同時設置一到兩個拓展性的任務,讓基礎比較好的學生繼續(xù)研究探討,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望,進而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應用能力。通過多層次任務的設計,有效地落實教學目標,解決教學中的重點,有效突破難點,實現(xiàn)高效率的教學。
三、豐富教學資源的開發(fā)
為了讓學生能更高效地完成作品,也為了讓學生完成的作品更加豐富多樣,課堂就要有大量的資源,教師需要準備出豐富的教學資源,為高效課堂的建設提供資源的保證。如果在課堂上沒有資源還要花費時間去尋找,學生就不能完成課堂任務。因此,課前老師不僅要為學生提供結合教學內(nèi)容有關的資源,還要為學生準備豐富的作品素材資源??梢越⒔虒W方面的網(wǎng)站。根據(jù)教材的內(nèi)容按照章節(jié)建立一個教學網(wǎng)站,在網(wǎng)站中有課程、軟件、素材、留言板等板塊,課程版塊包括教學目標、學習指導、問題探究、拓展提高、操作示范等內(nèi)容。在下載版塊中可以提供課件和教學的相關軟件,素材版塊提供各種聲音素材、視頻素材、動畫素材和圖片素材;在留言板中讓學生提出一些問題或提交一些學習評價。上課時學生就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能力來對網(wǎng)站上的內(nèi)容進行自主學習和探討研究了,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學能力,也是“做中學”的最好體現(xiàn)。
四、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
1.“任務性驅(qū)動”教學法
“任務驅(qū)動”就是建立在教學理論基礎上構建的一種教學模式。這種模式的主要特點是:教學過程中以學生作為教學主體,用特定的任務來驅(qū)動。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的主題設計并且提出教學任務,學生就會緊緊圍繞這個共同的目標,就有強烈解決問題的欲望,就開始主動地應用學習資源,進行自主的探索和互動協(xié)作的學習?!叭蝿招则?qū)動”教學方法是符合計算機教學的層次性以及使用性,提出了一個由表及里、逐層深入的滲透學習方法,可以循序漸進地讓學生掌握信息技術的知識以及技能。通過這種任務性驅(qū)動,讓學生自主研究和探索知識,完成學習任務,進而能夠高效掌握課堂知識和操作技能。
2.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課堂要以老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信息技術課堂要能夠讓學生真正主動、高效地學習,進而完成知識的建構。上課的時候讓學生學會利用教學網(wǎng)站上的學習資源主動地進行學習和小組間的探究,當完成自主學習后,讓學生合理利用課外資源,自主完成拓展性學習任務。在這一過程中出現(xiàn)問題,教師就要適當進行引導,必要時一定要演示講解,幫助學生來突破教學中的重、難點,從而實現(xiàn)知識目標的高效達成。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進行學習,讓學生一直處于積極主動的教學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能動地獲取知識和掌握操作技能。
學生在主動學習的過程中,老師更要學會引導學生加強彼此間的交流與合作。尤其在制作一些綜合作品的時候,學生間的交流與合作會讓作品質(zhì)量有很大的提高,而且通過合作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
信息技術高效課堂的構建,一定要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切入點,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設計合理的教學任務,開發(fā)出豐富的教學資源,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和實踐,高效的學習到更多的信息技術知識,掌握信息技術方面的技能。在教學中,老師就要不斷地探索和實踐“高效課堂教學”的有效教學方法,可以更好地提高信息技術的教學質(zhì)量,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李德剛.對當前初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的幾點思考[J].信息與電腦,2013(07).
[2]吳彥達.構建初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之我見[K].中國校外教育,2013(01).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