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海霞
〔關鍵詞〕 體育教學;運動損傷;事故;原因;預防措施
〔中圖分類號〕 G623.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09—0061—01
在體育教學中,由于激烈的身體運動和對抗,很容易發(fā)生運動損傷事故,有些傷害事故很難控制,而有些則是可以避免的。下面我就根據(jù)本人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的實踐,談談運動損傷事故發(fā)生的原因及預防措施。
一、運動損傷事故發(fā)生的原因
(一)主觀原因
1.教師思想教育不到位,學生缺乏安全預防意識。體育教師對教學安全不夠重視,無防患意識或有認識誤區(qū),沒有在教學前充分考慮到預防措施或有可能發(fā)生的安全隱患;傷害事故發(fā)生后也不認真分析、總結經驗,為以后的教學埋下了安全隱患;對學生的安全教育和課堂紀律教育不到位,導致部分學生在思想上不重視,缺少自我預防意識,導致運動損傷事故發(fā)生。
2.準備活動不充分。準備活動能克服人體生理上的惰性,使人體各器官迅速達到運動狀態(tài),同時也使人更加興奮、活躍。準備活動的開展有助于學生集中注意力,提高重視度,為后面活動的開展奠定基礎,同時也能有效地預防和減少運動損傷的發(fā)生。準備活動時間過短,就會導致運動損傷的發(fā)生。
3.教學組織不合理。教學各環(huán)節(jié)設計不合理,如,運動量、練習密度設計不當;器材設置不合理;保護幫助措施不到位;教學原則和教學規(guī)律把握不恰當?shù)鹊龋@些因素都會導致傷害事故的發(fā)生。
(二)客觀原因
1.天氣因素。惡劣的天氣也會造成運動損傷的發(fā)生。如,沙塵、霧天、雨天、氣溫過高或氣溫過低都會影響運動,在惡劣的天氣下應盡量避免運動。
2.運動場地、器材等其他因素。運動場地或跑道太硬、過滑、不平或有雜物;墊子破損或墊子里面的填充物不均勻。器械表面粗糙不平;器材沒有及時檢修或上課時擺放不合理;器材的大小與授課學生年齡、性別不符;缺乏必要的護具、運動服裝、運動鞋等,這些都是引起運動傷害事故發(fā)生的原因。
二、預防措施
(一)要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始終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思想,要把安全教育貫穿于每一學年、每一學期、每一周、每一課時,要時時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和思想教育。在加強學生的組織性、紀律性教育的同時,還要提高學生的相互保護意識和能力,更要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采取各種預防措施,要把預防損傷事故發(fā)生的措施納入到備課的內容之中,并在上課的過程中嚴格執(zhí)行。
(二)要抓好學生的常規(guī)教育
體育課教學常規(guī)是體育教師和學生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必須遵守的準則,是完成體育教學任務、提高體育教學質量、避免運動傷害事故發(fā)生的重要保證。學生良好的課堂常規(guī)不是兩三天就能養(yǎng)成的,需要教師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行為習慣、紀律、要求等的教育。要抓好學生的常規(guī)教育,一定要抓住常規(guī)教育的時間段,大多數(shù)學校一般都是在開學前兩周對學生進行常規(guī)教育。教師前兩周的付出,將會得到整學期的良好效果,也為預防傷害事故的發(fā)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要認真做好課前準備活動
做準備活動是為了讓身體的各個器官進入興奮狀態(tài),讓各關節(jié)分泌潤滑液,目的是為了減少在運動過程中關節(jié)的磨損,以及減少傷害事故的發(fā)生。教師在安排準備活動的時候要有針對性。其教學內容與負荷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運動水平、不同季節(jié)來制定,要有綜合性的練習也要有輔助性的練習,這樣為教學內容的學習做好充分的鋪墊,學生學習起來會很輕松,同時也能避免運動傷害事故的發(fā)生。
(四)要合理組織教學活動,恰當安排教學內容
教師上課前要認真?zhèn)湔n,認真鉆研教材,要做到對重難點心中有數(shù)。組織學生分散練習時要人數(shù)合理,巡視到位。要始終堅持循序漸進、全面發(fā)展、個別對待的原則,加強對易傷部位和相對薄弱部位的練習。要注意觀察學生的練習情況和身體疲勞程度,要及時調節(jié)運動能力較差學生的練習密度。此外,教學內容的安排還要注意季節(jié)性變化。如,在冬季應以中長跑、武術、跳繩等項目為主,要避免劇烈的身體對抗,這樣學生練習既安全,也不易導致傷害事故的發(fā)生。
(五)課前認真檢查器材和場地
教師在上課前要認真檢查器材和活動場地,如果有損壞要及時修補,要把安全事故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在課前還應該檢查場地上有無沙石、雜物,器材的牢固程度,有無破損的器材,學生的服裝是否合乎要求,等等。
編輯:王金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