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彩霞
〔關鍵詞〕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學校;教師;人際
關系
〔中圖分類號〕 G44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 09—0030—01
當代中小學生活潑好動,求知好學,朝氣蓬勃,積極向上,是跨世紀的一代,他們正處在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時期。據國家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組對小學生的心理狀況的科學檢測發(fā)現,32%的學生有心理異常表現,又據某心理檢測組檢測,只有43%的小學生自認為是朝氣蓬勃的,27%的學生認為有心理問題。由此可見,部分小學生心理健康確實存在問題,已是不容回避的事實。
下面,筆者就結合工作實踐,就如何開展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談幾點看法。
一、學校是實施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
1. 重視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直接決定其教育行為。只有掌握關于小學生心理發(fā)展的科學知識,按照科學的規(guī)律和方法開展教育工作,處理好學生日常表現出的心理行為問題和意外事件,教師才能真正做到將心理健康教育落在實處,才能真正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發(fā)展。如,一位平時表現還不錯的學生,由于一時的沖動偷拿了同學的錢,事后良心的自責使他找到老師并承認了錯誤。在承認錯誤的時候得到了老師的諒解,老師不僅沒有將事態(tài)擴大,還把管理班費的任務交給了他。在老師的不斷鼓勵和積極支持下,這位學生終于擺脫了上次錯誤在心靈上留下的陰影,能堂堂正正地抬起頭走路,坦然處理關于錢的問題。其他方面的發(fā)展不但沒受到消極影響,反而因老師的諒解和信任所帶來的自尊、自信的增強而得到促進??梢?,教師作為教育實施的主體,其自身的素質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起著舉足輕重的影響。所以,重視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是真正深入、有效開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保障。
2.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學校要通過開展各種藝術、文化、體育、科技和學習名人等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達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師生關系的目的,進而改善學生心理環(huán)境。
3. 抓好學校校風、班風、教風、學風“四風”建設。學生的生理、心理、智力、能力等綜合素質,在良好的校風校貌這個心理環(huán)境中能得到良好的發(fā)展。良好的校風校貌也能為學校綜合性心理健康教育創(chuàng)造良好的心理環(huán)境。
二、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關鍵是教師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一兩位專業(yè)教師的事,它還需要全體教師的重視和參與。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學習的楷模,他們的一言一行對學生都有較大影響。我認為為了學生的心理健康,教師還要做到以下幾點。
1. 教師要尊重學生?!霸撋欠褡鹬貛熼L”是班主任評定一個學生品行的首要條件,而作為班主任是否問過自己“我尊重學生了嗎?”尊重學生包括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勞動,尊重學生的成績,尊重學生的隱私……
2. 教師不可有私心。這里的“私心”指的是班主任對待學生要公平、公正,不能感情用事。成績好的學生都受老師的青睞,但是我們教師不能因為某某學生成績好而偏心偏愛他,甚至做出不公平的決定。
3. 教師要講誠信。“誠信”這詞不只是適用于商品社會,也是教師要做到的。有些教師在向家長匯報學生情況時,會無意地把情況夸大或縮??;應承了學生某些事情,過后又不認賬。這些微小的事都會讓學生覺得,老師都可撒謊,我們怎么不可以呢?
4. 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保持心理相容。一個學生能與周圍人保持一種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產生安全感、歸屬感和自信心。
隨著社會的重視,目前學校已慢慢成為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戰(zhàn)場。這不僅僅需要專業(yè)的心理輔導員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課,更需要其他各科教師結合本學科特點,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方法充分運用到教學中,兩者有機結合,確保青少年的健康成長,使他們真正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