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海霞
【摘 要】隨著城鄉(xiāng)經濟發(fā)展日益懸殊,農村中學的教育問題也不斷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可是對于農村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的關注還是只有極少數(shù),許多教育者仍未認識到農村中學政治學科的重要性也未徹底了解其存在哪些問題。文章首先明確提出對農村中學政治課教學進行改革與創(chuàng)新的必要性,其次通過指出當前農村中學政治課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對其存在的原因進行分析,最后以此為基礎進一步探討當前農村中學政治課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的策略。本人希望通過此課題的研究,能夠摸索出一條適合農村中學思想政治課教育教學的新路子,為廣大農村思想政治課教師的教育教學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使思想政治課確實成為中學生喜歡的一門課程。
【關鍵詞】農村中學 ; 政治課 ; 教學 ; 改革 ; 創(chuàng)新
我國有13億多人口,8億多在農村,農村人口素質的提高,對于全民族素質的提高,具有重大的影響。然而,隨著城鄉(xiāng)二元經濟結構的發(fā)展,城鄉(xiāng)的經濟、文化的差別日益懸殊,使得農村中學的教育和城市中學的教育存在著顯著的差異。近年來,農村教育狀況雖然得到了顯著改善,但存在的問題也不少。同時,農村教育的狀況直接影響著農村中學思想政治課的教學。
因此,為了改變農村中學的現(xiàn)狀,實現(xiàn)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切實提高農村中學生的思想品德素質,就必須面對農村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現(xiàn)狀,大力推進思想政治課教育教學改革,探索農村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的對策。
一、農村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農村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是基礎課程改革的要求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漸深入,新課程背景下的農村中學新課程課堂教學也經歷著一場重大的變革,同樣面臨著通過改革以適應新課程教學要求的問題。在農村特別是在邊遠貧困山區(qū),由于經濟發(fā)展、社會環(huán)境和教育條件限制,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課程中仍延續(xù)著傳統(tǒng)教學的一些弊端,嚴重地制約著新課程的有效實施和課程目標的有效實現(xiàn)。
國家頒布實施《普通中學政治新課程》,必然要求實施新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甚至考試方法和政治課的考核評價方法,一些舊的教學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勢下思想政治教學工作的需要,已經不為學生喜歡和接受,也與新教材發(fā)生矛盾,乃至阻礙新教材的推廣使用。面對目前在農村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在新課程實施中,作為教育工作者應積極尋找改革的對策。
(二)農村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是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要求
據筆者調查,在有的學校,特別是在農村中學,一些政治課教師把教學重點僅僅放在傳授知識上,忽視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他們從事的是機械的“填鴨式”教學,教師滿堂講,學生只是被動地聽、記,根本沒有發(fā)言、質疑、討論和其他參與教學活動的機會。他們不指導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不指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現(xiàn)實問題,更不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社會去參加一些實踐活動。其結果是培養(yǎng)了一大批高分低能的畸形兒。要想實現(xiàn)農村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我們當務之急必須改革現(xiàn)行的農村中學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并對教學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
二、農村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農村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1.課程地位受到一定沖擊,課時得不到完全保證
農村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要順利和有效地開展,就需要各級學校領導和師生的高度重視,給予地位和時間上的保障,才能完成教學計劃和任務,才能實現(xiàn)其教學目的,真正發(fā)揮其德育主渠道的作用。但目前在應試教育的沖擊下,思想政治課的地位仍很低下,所受重視程度明顯不夠。思想政治課課時安排周課時為 2課時,明顯少于教育部規(guī)定的周課時為 3課時的標準,說明時間上沒有完全得到保證。不僅如此,更多的學校在課時安排時存在所謂的“語數(shù)外掛帥”、“其他科目隨便派”的現(xiàn)象,思想政治課當然是屬于隨便派的份。這些都表明部分學校教師和領導對思想政治課的地位認識不足,導致思想政治課所受重視程度不夠,課時也得不到充分保證,造成部分學生厭學、教師厭教的嚴峻形勢。
2.在教學上重理論輕實踐,聯(lián)系實際不力
廣大農村中學在確立自己的素質教育目標時并沒有立足于現(xiàn)實,沒有考慮到農村的生活實際和自身應承擔的教育任務,而一味追求城市中學的培養(yǎng)目標與標準,升學率依然是一些農村中學追求的目標,甚至是唯一的目標。為此,從農村走出的大學生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去發(fā)展自己在人際協(xié)調、組織、表達、開拓創(chuàng)新等多方面的能力。而大多數(shù)回家務農的中學畢業(yè)生除了會認字、會算算術之外,并沒有學到具體的勞動技能,也缺乏把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之中的能力。正如陶行知所言:“中國鄉(xiāng)村教育走錯了路了,他教人離開鄉(xiāng)下向城里跑,他教人吃飯不種稻,穿衣不種棉,做房子不造林。他教人羨慕奢華,看不起務農,他教人分利不生利。他教農夫的子弟變成書呆子?!?/p>
(二)農村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存在問題的原因
從總體上看,農村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較多,而影響農村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不良現(xiàn)狀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既有社會、家庭和學校方面因素,也有教師、學生個人自身的因素,還有受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綜合發(fā)展的影響和沖擊。
1. 中學教育觀念錯位與應試教育的不良影響
觀念一經形成,就可以支配人們的行為,即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長期以來在應試教育制度下,一些學校領導對思想政治課的地位認識不足,管理意識淡漠。這就造成對思想政治課課時的安排、教學活動安排不合理。
與此同時,應試教育對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影響在短時期內無法消除,因為長期以來我國的應試教育制度使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形成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被動接受的格局:形成了重知識、輕能力,重理論、輕實踐,重分數(shù)、輕過程,迷信權威、缺乏創(chuàng)新等錯位的教育觀念,極大程度上影響了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F(xiàn)行的中學教育中政治課教學稱得上是“應試教育”下,政治課教師的任務就是將書本上的概念、要點、難點進行歸納整理后,填鴨式的硬性地灌輸給學生。這些都嚴重地挫傷了政治課教師的自信心,上課敷衍了事,缺乏教學熱情和創(chuàng)新的動力。這也極大地影響了農村中學思想政治課的聲譽,嚴重地偏離了素質教育的方向。endprint
2. 教師自身素質和能力不能適應新的課程改革發(fā)展的需要
農村中學政治教師的自身素質不能完全適應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形勢的發(fā)展和需要,致使知識老化、技能落伍。這主要是由于兩個原因: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教師自身的學歷層次和知識水平不夠,有待提高。在現(xiàn)實中,農村中學具有碩士學位的教師幾乎為零,而達到學歷本科層次的也還有一段距離。另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由于教師的素質和能力的影響,致使部分教師對學生主體性的關注不夠。農村中學政治教師在課堂上仍把學生作為一個被動的接受知識的容器,盡管往里面“裝”和“灌”,考試時也只以一“分數(shù)論英雄”,而沒有把學生作為一個能動的主體,充分考慮和發(fā)揮學生的能動性和主體性,從而制約了學生學習方式和方法的根本變革。
三、農村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的對策
(一)積極轉變思想政治課教學觀念
徹底拋棄“唯分”觀念,確立素質教育觀。認清農村中學思想政治課主要任務是通過講授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哲學和政治常識,幫助學生初步形成觀察社會、分析問題、選擇人生道路的科學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逐步提高他們社會實踐的能力,使其成為具有良好政治思想、道德素質的公民。政治課教學的任務是要提高學生的素質,而不是要制造“考試機器”。
總之,我們教育工作者不但要迎接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和知識經濟迅速發(fā)展的挑戰(zhàn),而且隨著高考模式的改革,也是我們向自我的又一次挑戰(zhàn)。廣大政治教師必須更新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教學觀、人才觀,從宏觀上、整體上駕馭思想政治課教學,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課教學,把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教育貫徹在教學過程之中,造就一批在知識經濟時代能夠獨領風騷的創(chuàng)造型人才。
(二)提升農村中學政治課教師的素質和能力
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課程與教學改革均要通過教師來實現(xiàn)。所以,政治教師必須具有堅定的政治立場和政治態(tài)度,高度的思想覺悟和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是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宣傳員,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力軍。因此,政治教師必須為人正直、作風正派、樹立正氣、以身立教。
政治教師還要加強課程改革理論的學習,只有不斷地“洗腦”,不斷創(chuàng)新,與時俱進,才能適應課程改革發(fā)展的需要。課堂是教師創(chuàng)新的平臺。政治教師在教學中還要有意識地增強教學的情感因素,建立師生之間民主平等和諧關系,創(chuàng)造富有情感的教學氛圍,使課堂教學充滿一種親切感,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進而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益,徹底改變政治課說教的傳統(tǒng)現(xiàn)象。
(三)努力改進和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當前,時代的步伐己跨入知識經濟時代,全國上下都在提倡教育創(chuàng)新。從中學政治課來看,它從學生的健康成長、人才的培養(yǎng)、民族的前途、國家的發(fā)展需要出發(fā),在培育“四有”新人方面起著其他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這種形勢下,要求農村中學政治課的教師必須更新教學方法,要改變以往的講讀法、滿堂灌的教學方法,要以滿腔的熱情和對教育事業(yè)的忠誠,
1. 實施情感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思想政治課的教學過程,既是傳授知識的認知過程,又是開啟學生心靈的情感過程。情在從知到行的轉化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中介作用。在教學中,若師生雙方心意相通,便較易完成教學目標;若雙方情感交流發(fā)生阻礙,那么知識的交流也會受影響。
要改變學生厭學的情緒,教師首先必須做到愛學生,尊重學生,必須平等地對待學生,因為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農村中學的學生,受農村這片貧痔土地的影響,顯得要比城市的學生來得自卑,來得內向。這就要求教師要更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真誠的愛他們,為他們著想,為他們著急從而使學生產生對教師的親近感。這樣做,情感的交流促進了知識的交流,使學生們非常感動,反而更愿意用較多的時間,積極主動地學習政治課,課堂教學的效果也很明顯。
2. 實施趣味教學,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可以使學生在認識過程中注意集中、聯(lián)想豐富、思維敏捷,記憶深刻,同時能保持積極的情感體驗和堅強的毅力。雖然中學思想政治課的內容比較枯燥,但在教學中教師如果能充分挖掘教材中帶有趣味性的知識點,想方設法吸引學生,便能讓課堂活起來。
作為農村中學政治教師應該到農村社會中去尋找素材,如農民自創(chuàng)的生產工具、農民當中廣為流傳著的笑話,哩語,乍看并沒有什么歌舞升平,也沒有大部分課改后老師采用的多媒體,但這些近距離的素材卻能很快的引起學生的共鳴,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也照樣能實現(xiàn)同樣的目的:就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感染學生,調動學生情緒,使學生思維和智力活動處于興奮狀態(tài),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結語
農村社會有著令多數(shù)教育者為之扼腕的教育現(xiàn)狀,有著令多數(shù)人望而卻步的城鄉(xiāng)差距,但同時也有令多數(shù)人為之感慨的教與學的熱情。堅持在現(xiàn)有的教學條件下走政治課艱苦創(chuàng)新教學的道路,深度挖掘農村教學資源,化腐朽為神奇,也學愚公移山,也學巧婦為無米炊,避開創(chuàng)新教學中的條件困難問題,立足農村實際,走有特色的農村政治課創(chuàng)新教學之路。
參考文獻
[1] 朱慕菊主編.走進新課程一與課程課程實施者對話[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101—121.
[2] 葉立群.課程教材改革探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11:75—96.
[3] 張耀燦,陳萬柏主編.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 馬戎,龍山主編.中國農村教育問題研究[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
[5] 陶行知.《民主教育》《陶行知教育文選》[M].廣西:教育科學出版社,1981.
[6] 陳玲漩.中學思想政治課創(chuàng)新教育的方法論.福建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D].2001.8.
[7] 王曉靜.中學思想政治課創(chuàng)新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福建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D].2002.8.
[8] 李廣.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創(chuàng)新的實踐與研究[J].培訓與研究一湖北教育學報,2003.1.
[9] 高凌魔.關于高考改革的一些看法[J].全球教育展望, 2003.9.
[10] 吳洪泉.農村中學初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現(xiàn)狀思考與探索[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4.06(03),
[11] 張艷梅.略達論農村教育問題[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09.
[12] 肖永嫂.中學思想政治教學實施創(chuàng)新教育的探索[J].達縣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第,2003.03(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