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宏
【摘要】讓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充分發(fā)展,尊重生命自由生長,真正關注學生學習主體的發(fā)展,尊重個體的差異性,為構建起學生完美的人格奠定基礎。教師在教學理念及教學策略上,應順應時代要求去積極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活動。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個性;多元解讀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一、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地位和教師的引領作用
閱讀教學應在教師的引領指導下,以學生的自主閱讀為主線,以發(fā)展語文綜合閱讀能力為主旨,在整體感悟、理清思路、體驗情境、把握意蘊、品味語言、鑒賞評價等具有顯性標志的實踐環(huán)節(jié)上,借助各種常用的閱讀技能來展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多角度地進行探索,并進行鑒賞性、研究性閱讀。語文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币虼?,教學過程中,要積極實施民主教學,讓學生敢想,敢說,敢為。
我教學《變色龍》一課,課堂上李銘舉手發(fā)言:“我覺得警官奧楚蔑洛夫并沒有斷錯案,赫留金才是罪有應得?!蔽铱隙ê凸膭詈髥枺骸澳氵@么說的依據(jù)是什么?”他說:“開始時,小狗一副的可憐相;而赫留金卻得意洋洋,完全沒有受了害的感覺。我認為他想嫁禍小狗以獲得一筆賠償費?!彼陌l(fā)言極大地激發(fā)了全班同學的好奇心,學生們紛紛搜尋文中相關內容,找出答案。有的說:“我同意同學李銘的看法,狗那么小,夠不著赫留金?!庇械恼f:“當有人說出是赫留金用煙卷戳狗時,赫留金很兇,還用自己兄弟當憲兵嚇唬人??梢娝鲑\心虛?!薄?/p>
教師在課堂上應當放下身段,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在平等互助的氣氛中與學生研究探討,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只有真正的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建立起來了,才能情情相融、心心相通、教學相長,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才能受到激勵,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才能得到發(fā)展。
二、鼓勵學生與教材平等“對話” ,有效進行多元解讀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睂W好語文的關鍵就是要善讀書。語文課要引導學生走進“文字”的世界,讓學生在文字釀造的美好中真正學“語文”。 “多元解讀”必須尊重文本,與文本真誠對話。如“文章寫了什么?是怎么寫的?文章的主旨是什么?文中有哪些語言含義深刻?我是這樣理解文章的;我理解的理由有這些”等等;文本是教學的起點,是學習的載體,只有立足文本,尊重文本,與文本真誠對話,才能有效解讀文本。
在閱讀教學中,我提倡對文本意義的多元解讀和再創(chuàng)造,但強調作為閱讀教學載體的文本,其主體地位是不可動搖的。我們必須尊重文本的主體地位及文本的客觀性。引領學生走進文本,傾聽作者的心音,體驗文中的情感,品味精妙的語言,領悟文本的思想內涵,讓學生在與文本真正自由的對話中,受到情感熏陶,獲得審美體驗,完善認知結構,形成語文素養(yǎng)。引領學生注意與作者對話:如“為什么要這樣寫?寫作意圖是什么?” 還應注意與編者對話:如“為什么將這一篇課文安排在這一單元?‘研討與練習與‘讀一讀,寫一寫有什么區(qū)別?編者的意圖是什么”等等。
教學《我的第一本書》時,在學生自讀文本盡情觸摸文本后,我問:“你了解到哪些內容?”學生的答案是豐富多彩的,有的說:我了解到了社會黑暗;有的說:我了解到了友情的珍貴;有的說:我了解到了父愛;有的說:我知道了父親心靈手巧,等等。著名學者金岳霖先生說:“中國語言文字的特點是朦朧、模糊,它的涵蓋面幾乎無邊無際,暗示性幾乎無際無涯。”在對有些具有多義性、模糊性的語言進行品味揣摩時,可引導學生進行多元理解?!段业牡谝槐緯纺┚洹叭瞬荒芡尽钡摹氨尽痹谶@里指什么?可引導學生概括出:父親的教育,父親的希望,友情的重要,親情的溫馨,生活的艱辛等。
三、尊重學生體驗,抓住偏差,積極引導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必須準確理解和把握教材的價值取向。正確的價值取向,才能熏陶感染學生,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如《“諾曼底”號遇難記》的教學,教師應將重點放在引導理解哈爾威船長的品質上,而不應過多地探討船長的最后做法是否可取。反之,只能削弱文本的熏陶感染作用。我在《夢游天姥吟留別》的教學中,讓學生談談對詩中“夢”的理解,有同學認為,夢是李白對曾經(jīng)的宮廷生活的追憶,夢境中奇麗景觀及其轉瞬即逝,正是作者人生經(jīng)歷的曲折表現(xiàn)。應該說,學生的這種說法是經(jīng)過思考的獨特體驗,如果單就第二段而言,也能自圓其說。但歷史的李白是這樣的嗎?教材的價值取向是這樣的嗎?面對學生的這種“創(chuàng)新”教師并不是盲目地肯定學生,而是引導學生聯(lián)系李白的生平和他不羈的人格,聯(lián)系全詩來思考,特別引導學生關注“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內涵,讓學生逐步清晰地認識到“夢”是詩人理想寫照,是詩人向往和睦世界的折射,詩人對仙界的向往,不同于陶淵明的隱居,是對黑暗社會和一種特殊形式的反抗。在這里,我們看到,教師巧借學生有失偏頗的體驗作為教學資源,積極引導,在對話和碰撞中探究問題,激活了語文課堂,培養(yǎng)了學生正確的價值取向。
尊重學生的個性閱讀,教師在教學思想上要充分意識并把握好師生的角色及其在教學中的轉變與互動,注意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開放的學習氛圍,激勵、珍視學生的獨特體念,鼓勵并贊賞學生的標新立異。同時,要有顆寬容之心,對學生的質疑、爭辯、“節(jié)外生枝”要寬容。更要注意克服教師主觀審判式的評價,維護好學生的思維和閱讀個性的活躍??傊挥信μ綄げ盐蘸糜行У慕虒W策略,才能真正張揚起學生閱讀的個性,建構好學生完美的人格。
(編輯:龍賢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