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橋生
【摘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課堂提問是老師和學生互動的最好機會,也是老師了解學生知識接受能力的重要手段。高質量和藝術性的課堂提問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怎樣的課堂提問是藝術性的課堂提問,下面我們就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提問;藝術性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現(xiàn)今的初中語文教學中,“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已經(jīng)被學生們所厭煩,取而代之的是合作、探討、辯論式的教學方法。老師們?yōu)榱思ぐl(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積極地尋找和探索能讓學生找回學習興趣的教學方法。
一、現(xiàn)今初中語文課堂提問中存在的弊端
(一)太過詳細的細節(jié)提問
有些問題不是學生不理解,而是詳細的問題已經(jīng)了解,沒必要再問老師了,而老師總是喜歡拿一些細微的問題來提問學生,給學生一種明知故問的感覺。這種提問往往會使課堂氣氛變得沉悶,致使學生失去對學習的興趣,感覺上課是一個很煎熬的事。
(二)陷阱提問
老師設計好陷阱,然后引導學生跳下去。然后自己再說出正確答案。這種提問往往會使學生失去回答問題的信心,學生會產(chǎn)生即使回答了答案也是錯誤的想法,只不過是老師設立的陷阱。老師這樣做會覺得自己很有成就感,而學生則會一點點地喪失回答問題的積極性。
(三)隨口而出的提問
這種提問往往是簡單而又直接的提問,用來考察學生是否認真聽課還可以,對激發(fā)學習興趣一點幫助都沒有。老師隨口提出的問題,沒有經(jīng)過深思熟慮,都是一些淺顯的東西,學生也許會不屑回答,覺得這些問題考試是不會出現(xiàn)在試卷上的,都是一些不聽老師講課自己也能自己悟出來的知識,就像數(shù)學上的“1+1=2”一樣。
二、怎樣做到初中語文課堂提問的藝術性
(一)抓準教學目標,找好難點、重點
如《兩小兒辯日》中,兩個小孩的辯論,孔子也不能分出誰是誰非,可以看出這篇文章的重點不是兩個小孩誰的觀點對,而是說明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同一個問題,也會有不同的結果。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同時告訴了我們做人應該謙虛,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許多學生讀完文章后,都會選擇支持一個小孩的觀點,而不會考慮這篇文章體現(xiàn)出的真正含義。可見課堂提問抓住重點、難點的重要性。
(二)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提問
如《孫權勸學》一文中一開始寫道,初,權謂呂蒙曰:“卿當今涂掌事,不可不學”,呂蒙在孫權的勸說下才開始學習。文章的重點就是孫權是怎么勸說呂蒙學習的。老師就可以抓住“勸”字進行提問。
如果知道孫權是怎么勸呂蒙學習的,那么對學生來說也就真的掌握了這篇文章的主旨了。
(三)于矛盾初設問
如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講述了作者在寂寞苦悶的情況回憶起童年的生活。于是在告別百草園時,不禁發(fā)出了“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雜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的感嘆。在我們的理解中“似乎”和“確鑿”兩個詞用在一起是矛盾的。為什么說是“似乎”后又說“確鑿”。
魯迅先生的這種矛盾寫法不只用在了這一篇文章中,還有另一篇文章也運用了矛盾的手法,那就是《孔乙己》,當中有一句寫到“孔乙己姓甚名誰?”這不是前后矛盾嗎?很多人對此提出了疑問。教師講課時學生一定也會提出同樣的疑問,老師可以先不回答學生的問題吊學生的胃口,然后老師可以對學生提問,讓學生闡述一下自己的觀點。這樣在一個矛盾點處設立問題,把學生引導到一個更為廣闊的思維空間。但應注意設立的“矛盾”應該從實際出發(fā),不要故弄玄虛,把學生的思維弄混。
(四)語文課堂提問的難度
教師提問時,應該合理安排提出的問題的難度。對學生提問時,應該做到由簡單到困難,一步一步地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求知的新天地。如果老師提出的問題,剛開始就很有難度,會讓學生產(chǎn)生心理壓力,不知如何回答,久而久之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就會降低。
教師提問時盡量帶有凸現(xiàn)感。要有一種“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的感覺,由低到高地讓學生去摘取知識的果實。
教師提問時要具有漣漪感。要有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水紋一圈圈展開,就像知識一樣,都是相互關聯(lián)的。因此,想問題不要只局限于書本,也要在問題能涉及的知識面上進行思考。盡量讓問題最大可能的接近正確答案。
(五)語文課堂曲折式提問的藝術
初中語文課堂的提問要具有曲折性。課堂的提問一直是直來直去的,學生就會覺得索然無味,不愿意動腦思考,妨礙了學生大腦思維的發(fā)展。如果把“直問”換成“曲問”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學生開動腦筋。錢夢龍老師曾經(jīng)說過:“曲問者,活問也,問題多拐個彎,學生要多動一個腦筋,才能作答,因而較能活躍學生思維?!?/p>
“曲問”往往是老師把握住問題的關鍵,在提問上欲擒故縱,就像放風箏是一樣的道理,風箏飛得再遠,線也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但“曲問”也不要太過于“曲”,如果太過曲折的提問,可能讓學生出現(xiàn)理解偏差。就像斷了線的風箏。
三、總結
老師提出的一個問題如果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的氣氛活躍起來,那么這個提問就是具有藝術性的提問。初中語文課堂提問藝術是無止境的,是老師們通過無數(shù)次的教課經(jīng)驗中總結出來的。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經(jīng)說過:“禽獸不如人,過在不會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彼?,在初中語文課堂中,老師要善于提出具有藝術性的問題,要重視啟發(fā)學生的思維。為了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做到藝術性的課堂提問是每個人民教師都應該具備的職業(yè)素質。
參考文獻
[1]鄒啟學.談初中語文提問行為的誤區(qū)[J].吉林教育(現(xiàn)代校長),2007(11).
[2]史先波.如何提高初中語文提問的質量[J].考試周
刊,2013(97).
[3]汪德偉.淺談新理念下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提問的藝術性[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9(6).
[4]張東紅.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教師有效提問設計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2.
(編輯:劉 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