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國琴
【摘要】課堂上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讀書,能讓學生塑造形象美,展示品質美,感受文字美,體悟情感美,領略寫作美。
【關鍵詞】課堂讀書;形象美;品質美;文字美;情感美;寫作美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處在一線的語文教師,常常會有這樣的感覺:現(xiàn)在不少的中學生,雖然經(jīng)過了多年的語文學習,但在腦中儲存的語言材料寥寥無幾;課堂上或不肯發(fā)言,或表達上笨口拙舌;閱讀理解能力差,寫篇文章非常吃力。
表面看問題在學生身上,但筆者覺得,根子卻在教師身上。冷靜觀看,現(xiàn)在的語文課,哪怕是公開課,雖然課的形式生動活潑多了,質量也明顯提升了,但是,卻普遍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課堂上學生的閱讀時間明顯不足。試想,學生不讀書,哪來的詞匯及優(yōu)美語句的積累?哪來的情感熏陶?哪來的語文素養(yǎng)?沒有豐富的詞匯,沒有樂于發(fā)表自己見解的欲望,哪來的課堂上的師生交流?沒有交流,語文素養(yǎng)何以得到提高?
因此,筆者認為,作為語文教師,應該把閱讀的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其中,更應該讓語文課堂成為學生“讀”書的天堂,讓學生在課堂的讀書中感受到語文學習的妙處。
一、讀書,讓學生塑造形象美
不論是默讀還是朗讀,我們教師都要求學生坐姿端正,腰板挺直;凝神專注,心無旁騖。
青少年學生,正是長身體的時候,讀書時姿勢正確,有利于他們身體的健康發(fā)育,同時,也有利于他們塑造美好的形象。試想,一個彎腰屈膝、目光游離的人,怎能算得上形體優(yōu)美之人?
讓學生在課堂上以正確的坐姿、良好的習慣來讀書,可以讓他們塑造出良好的外在形象。
二、讀書,讓學生展示品質美
讀書,不同于有口無心的念經(jīng),也不是隨心所欲的游戲,它要求學生排除干擾,專心致志,持之以恒,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即讀書時注意力必須高度集中,專心致志地讀;仔仔細細看準字眼;讀得響亮不含糊,吐字清晰準確。
讓學生在課堂上認真讀書,可以培養(yǎng)他們做事專注、樂于進取、持之以恒等品質。讀書的過程,就是不斷展示學生的良好品質的過程。
三、讀書,讓學生感受文字美
我們中華民族的漢字,用魯迅先生話說,它具有“三美”,即音美、形美、意美。音美,體現(xiàn)在字正腔圓落地有聲,“音美以感耳”;形美,表現(xiàn)在它橫平豎直堂堂正正,“形美以感目”。意美,最能“感心”。 當學生朗讀“旦”時,仿佛看見一輪似火的紅日,從地平線上冉冉升起,給人帶來無限的光明與希望;當讀到“歪”時,就知道“不正”了,就有可能傾斜坍塌了;當讀到“咫”時,就知道距離很短,只有一尺間隔……
讓學生在課堂上認真讀書,能讓他們感受漢字的諸多美妙之處,激發(fā)起熱愛祖國語言的熱情。
四、讀書,讓學生體悟情感美
我們的語文課本上,有許多都是文質兼美的文章。讓學生在課堂上認真讀書,能讓他們體悟到文章中所蘊含的情感之美。
讀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王昌齡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陸游的“楚雖三戶能亡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能讓學生體悟到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讀蘇軾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朱熹的“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葉紹翁的“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能讓學生體悟到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讀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王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王安石的“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能讓學生體悟到作者對故土的思念之情。
讀詩歌,能讓學生體悟情感美;讀散文,讀小說,讀戲劇,同樣能讓學生體悟情感的美。讀茅盾的《白楊禮贊》,能體悟到作者對我們中華民族解放斗爭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質樸、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的贊美;讀魯迅的《社戲》,能體悟作者對農(nóng)村人熱情好客、善解人意的欣賞;讀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能體悟到作者對真善美的贊揚、對假惡丑的鞭撻。
五、讀書,讓學生領略寫作美
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說過:“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彼嬖V我們,書讀得多,知識面就廣,材料積聚就多,寫作就有了內容與功底。更何況,正如我前文所說,我們課本上的文章有許多都是文質兼美的,不論是文章的立意,還是構思,抑或語言,都可以讓學生在欣賞之后模仿、創(chuàng)造,從而領略寫作的美感。
讀《白楊禮贊》,開篇直接抒情且點題,主體部分從生長環(huán)境的不平凡、外在形態(tài)的不平凡、內在氣質不平凡來描寫白楊樹,進而通過聯(lián)想自然揭示其象征意義,結尾通過對比手法再次抒發(fā)對白楊樹的贊美。其立意的深刻和時代性,其結構的嚴密自然,語言的行云流水,都讓學生對寫托物言志的散文有了具體的感受。因此,讓學生寫一篇諸如《小草贊》《松樹禮贊》《竹頌》等散文也就難不倒學生了,如果再進一步學習《石榴》《石縫間的生命》等散文,學生更可以感受“文章有法,文無定法”的含義,領略到寫作之美了。
文化學者李二和認為:當人通曉事理,真正讀透生命、心醒自覺的時候,精神升華到超然的境界,在開啟智慧的一瞬間,便擁有了天堂。我覺得,課堂上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讀書,能讓學生明理,智慧得以開啟,讓他們進入美妙的天堂般的美妙境界。
(編輯:龍賢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