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琴
〔關鍵詞〕 家園共育;溝通;尊重;
信任;親子作業(yè);家長開
放日
〔中圖分類號〕 G61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
07—0037—01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家庭教育好比植物的根苗,根苗茁壯,才能枝繁葉茂,開花結果,良好的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礎上的?!币虼?,幼兒園應該做好與家長的溝通工作,實施家園共育,形成教育合力。下面我談談自己在家園共育中的點滴體會。
一、及時解開家長的心結,贏得家長的尊重和信任
教師與家長建立良好的關系是順利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的前提。教師與家長之間的關系是微妙的,有時教師一個無意的表情或姿勢,一句無心的話,都有可能讓家長產(chǎn)生誤會,影響家園之間的溝通與合作。開學初,我班來了一位新幼兒,她是一個比較文靜又內(nèi)向的孩子,不愿意和老師、其他小朋友交流,但是她很有想法,把園內(nèi)看到的事情都會回家說給她媽媽聽。有天早晨她媽媽來送她,我因為有事,只是和這個幼兒問了一聲好,沒在意家長,沒和家長做過多交談。后來這位家長的好朋友告訴我,這位家長說我沒有理睬她,好像對她有意見。聽說這件事后,我利用休息時間到這個幼兒家做了家訪,更深入地了解了幼兒的家庭教育情況及這位家長的想法,及時解開了家長的心結??梢?,盡管教師在一日活動中給予了幼兒很多的關注,但家長看到的只是入園和離園時的那一刻。因此在短暫的時間,教師更要注重細節(jié),更要用真誠的眼神、友善的微笑、細心的叮嚀,提高家園溝通的有效性。最重要的是,當矛盾產(chǎn)生后,教師首先應看到自己的不足,要謙虛誠懇地對待家長提出的意見,努力改變自己,讓家長看出你的誠意,贏得家長的信任和尊重。
二、給家長留親子作業(yè),讓家長變被動為主動
我們班的幼兒絕大多數(shù)來自農(nóng)村,這些幼兒的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一定的偏差。他們認為孩子在幼兒園有人管理、吃好、玩好就可以,不注重對幼兒個性情感、社會適應能力、學習興趣及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特別是小班的家長,對孩子所學的內(nèi)容更是不聞不問。如何才能讓家長配合我的教育工作呢?我采取了以下辦法:我有意識地給家長留親子作業(yè)。如,讓家長和幼兒一起共同完成數(shù)學中的撕貼圖等,同時我還會在家長會上向家長講解留親子作業(yè)的目的和意義,即大人和孩子一起做作業(yè)可以建立良好的親情,家長可以及時了解孩子智力發(fā)展的情況,可以培養(yǎng)幼兒完成任務的良好習慣等。久而久之改變了家長靠教師教育孩子的心理,慢慢地能主動給孩子教一些數(shù)學知識,使幼兒數(shù)數(shù)、認數(shù)的能力和動手的能力大大提高。
三、給家長參與活動的機會,增強家長家園共育的意識
對于家長來說,幼兒園既是熟悉的又是陌生的,他們天天接送孩子,卻并不真正了解孩子在園的實際情況。因此,家長開放日為家長深度了解幼兒園的教育教學工作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會。因此,幼兒園可以借此機會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讓家長觀摩教育活動。觀摩教育活動可以給予家長更為鮮活、立體的感受,可以讓家長從多個角度了解幼兒園的課程。我在每一次的教學匯報活動中,都會先給家長開一個簡短的家長會,向家長講述每一學科的總目標,讓家長帶著問題去觀摩。如,對于科學這一學科,大多數(shù)家長認為沒有太大的教育意義,教師如果能給家長講明學科學的意義,在匯報時再向家長提出一些幼兒知道的科學問題,讓家長來回答(這些問題有時會難住家長),家長會從心理上重視起來。在匯報課中我會注重教學方法的展現(xiàn),讓每位幼兒都參與到教學中來,當幼兒回答不出問題或做不好某項活動時,我都能給予積極的評價,目的是轉變家長的觀念,打消部分家長認為教師什么也沒有教的想法。
其次,讓家長參與到教育主題活動中來。讓家長和幼兒一起準備主題活動所需的各種材料或知識,如,在主題活動“春天的秘密”中,讓家長和幼兒一起種豆子、觀察豆子發(fā)芽的過程,一起尋找各種春天的花的圖片等。通過參與,家長了解了幼兒園及班級的教學內(nèi)容。
再次,開展豐富多彩的親子活動,如,親子運動會、親子手工、親子游園活動等,讓家長在輕松的氛圍中學到與孩子互動的方法,增進家長與孩子的親密感。
另外,邀請有能力和特長的家長擔當“客座教師”,給幼兒上課,讓家長與教師共同商議選擇適宜幼兒的教學內(nèi)容,增加家長和教師之間溝通交流的機會。
?笙 編輯:王金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