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森
摘 要:實施生命教育成為了國家教育發(fā)展的戰(zhàn)略決策,踐行生命教育是每位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職責。筆者在教育實踐中努力把生命教育融入初中化課程。
關鍵詞:生命教育; 融入; 初中化學課程
中圖分類號:G633.8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4)05-003-001
自華士特提出生命教育至今已有四十多年了,我國大陸對生命教育重視、推廣是從本世紀初開始的。2010年7月國務院公布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該綱要在第一部分《總體戰(zhàn)略》的第二章《戰(zhàn)略目標和戰(zhàn)略主題》中明確指出:“重視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國防教育、可持續(xù)發(fā)展教育。促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有機融合,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使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庇纱丝梢姡瑢嵤┥逃蔀榱藝医逃l(fā)展的戰(zhàn)略決策。生命教育在我國將迎來重大的發(fā)展,也必定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筆者認為生命教育是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然生命,珍愛生命,追求生命意義,提升生命價值的活動。筆者在多年的教育中不斷理解生命教育的意義,努力把生命教育理念融入初中化學課程,有一定的收獲,總結如下。
一、開展科學探究,在“過程與方法”中融入生命教育
在生命教育理念指導下,教育應滿足學生終身發(fā)展的需要,學生應該通過自主參與獲得知識,形成科學概念,同時掌握探究未知世界的能力。然而,長期以來在升學和就業(yè)的壓力下,教師把傳授知識作為教育教學的主要內容,把分數作為唯一教學目標,使得“教師講授——學生聆聽”的接受式學習成為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方式。學生缺乏體驗,成為了接受知識的容器、解題的機器。這種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知識的轉化,思維品質的提高,綜合素質的發(fā)展。
在學校中基于探究的教與學簡稱為科學探究。學生通過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設計方案,實驗、調查、收集證據,分析論證,得出初步結論的活動過程學習知識。在這樣的親歷實踐中學生增加了生命體驗,感受了知識帶來的豐富情感,在領悟與體驗中形成每個生命的個性化理解,產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火花。這種學習方式可以使學生變被動接受知識為主動獲取知識,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生命資源,使課堂教學煥發(fā)生命力,也自然而然地融入了生命教育。
二、在“知識與技能”中融入生命教育
1.正確認識生命,反對科學主義生命觀,敬畏自然
世界是物質組成的,生命也不例外,正確認識生命必須掌握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識?;瘜W是研究物質的基礎自然學科,可以幫助學生從物質的角度去認識自然生命,但僅僅從這方面去努力是不夠的。
必須反對科學主義生命觀??茖W主義生命觀簡單講是把人約減為自然生理生命,把生命約分為一堆化學物質的復合體,如同土石一般,沒有什么價值;從宇宙時間緯度、宇宙空間廣度上談生命,生命更是短暫、渺小,沒有多大意義。科學主義生命觀危害極大,具體表現在:否定心理感受和精神追求,產生內心的空虛、無助和絕望,導致自殺蔓延;否定社會倫理道德,對所做的一切不負任何責任;無視其他生命的感受和苦難,以自我為中心,為了滿足私欲,虐待甚至殺戮其他生命;無視自然規(guī)律和宇宙法則,肆意妄為,窮奢極欲,無限攫取自然資源。
必須培養(yǎng)學生對自然的敬畏和熱愛之情。生命的誕生經歷了從無機物到有機物,有機物到生物,低等到高等的演變過程。要讓學生明白這一過程極其復雜而又漫長,使學生感悟到生命來之不易,從而珍視大自然賜予的一草一木。在教授有機物的來源、光合作用知識時,不僅要讓學生了解光合作用的意義:把無機物轉變成有機物,把太陽能轉化成化學能,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更應讓學生明白:這是一個自然界中最普遍而又最重要的化學反應,是所有生物能量的來源,到目前為止人工方法無法取代。使學生明白人類不是萬能的,自然是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感受自然的力量與神奇,產生對自然的敬畏之情,自覺遵循自然規(guī)律,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唯一家園——地球。
2.提高生存技能,改善生活品質
給化學教育賦予生命教育的使命,把化學知識與生活實踐相給合,會使學生感受到化學就在我們身邊,化學是有用的,學習不再只是為了考試。
初中化學課程中蘊含著很多生存教育的題材,如火場求生、一氧化碳中毒的預防與緊急處理方法、天然氣(或煤氣)泄漏的處理等。我們要意識到“教育的使命,正是為了準備未來,使教育對象學會生存”,主動挖掘、豐富化學課程中生存教育內容,提高學生生存技能。我國正處于高速發(fā)展時期,空氣污染、食品安全、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等問題對人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構成很大傷害和威脅。在平時的教學中滲透相關知識,提高學生自我防范意識,把因此而產生的危害降到最低,并給合所學知識提高生活質量,讓青少年茁壯成長。
三、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中融入生命教育
1.透析事件,珍愛生命
引導學生用化學知識去分析不法商人用甲醛浸泡過的食品、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等事件,揭露并譴責為牟取暴利而不擇手段乃至戕害生命的罪惡行徑。更應指出根本原因在于漠視生命,喪失人性,從而喚起學生的向善心理,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取向和珍愛生命的情感,學會保護自己,同時關愛其他生命。
2.關注社會,增強社會責任感
引導學生對能源危機、環(huán)境污染等社會問題加以關注,通過網絡等途徑了解產生的主要原因以及帶來的不良后果,展開研討,共同尋求緩解、防治的有效方法。這樣既完成了教學任務,又能增強社會責任感,樹立環(huán)保意識。教育他們從身邊小事做起,做對社會有用的人,實現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3.學習化學史,追求精神生命,提升生命價值
古今中外偉大的科學家無一不是精神生命與自然生命的完美結合體。例如我國制堿專家侯德榜,從小勤奮好學,為了祖國,放棄心愛的制革專業(yè),發(fā)明了“侯氏聯合制堿法”,對世界制堿工業(yè)的發(fā)展起了重要作用。1949年,他放棄國外的優(yōu)厚待遇,沖破重重阻撓,回到祖國,促進了中國化肥工業(yè)的發(fā)展。科學家的動人事跡,使人感受到攀登科學高峰的堅強意志、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和為人類的幸福貢獻畢生精力的無私情懷,引導學生提升生命價值。
踐行生命教育是每位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職責,為了下一代我們努力吧!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杜,2012
[2]首都師范大學 劉慧.推進學校生命教育的實踐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