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面對中學寫作教學,費時多、功效低的現(xiàn)狀,總結(jié)了寫作教學中的幾點做法:指導性閱讀、創(chuàng)新習作、自我評價。對怎樣提高初中學生作文寫作能力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寫作素材;閱讀;有效評價
一、寫作素材關——通過讀書解決沒話寫的問題
“厚積”方能“薄發(fā)”,我認為閱讀能豐富學生的知識,能提供寫作的經(jīng)驗,因此,從引導學生閱讀開始,我做了充分準備。首先,將多年來積累的優(yōu)秀學生習作整理好,推薦給學生,希望能激發(fā)學生寫作的欲望。于是,經(jīng)過巧妙引導,將學生帶入書的海洋。
賞讀課中我通過巧妙的引導來啟發(fā)學生勵志。文章題目《花開不敗》,主要記敘了北大學生的求學經(jīng)歷,我唯美的賞讀讓學生談讀后感。同學們議論紛紛,教師適時引導文章能夠如此優(yōu)美的原因,進而引出結(jié)論:讀書讓他們的寫作如此精彩!然后指導閱讀的方法,讓學生明白“腹有詩書氣自華”的道理,引導學生養(yǎng)成讀書的習慣,久而久之,寫文章時就能妙筆生花。
二、少教多學,先學后教,提煉方法學生自主
以往的習作課,更多注重的是先指導方法,或構(gòu)思、或立意、或選材,無形中將學生放于一種寫作的前置狀態(tài),引領之下,習作的結(jié)果是千篇一律。于是,我大膽嘗試了“逆向操作”,即先學后教,先寫后導,讓學生先有了體驗再去傾訴,先實踐了再去總結(jié)
得失。
1.創(chuàng)設情境,回歸真情,抒發(fā)感受
一節(jié)習作課上,我在等待學生時,臨時改變了方案。這天,很多學生在學習室參加競賽輔導,午后1:30學生陸續(xù)走進教室,或疲憊,或興奮,于是我讓幾位學生談談這一中午的感受,學生因有生活而妙語連珠。學生暢談之后,教師結(jié)合學生的感受“另起爐灶”,出示本節(jié)課習作題目“這幾天,我很 ”。學生很快進入寫作狀態(tài),選擇角度,表達心情。面對學生的習作現(xiàn)狀,一不責怪憂郁,二不挑剔抱怨,三不批評惆悵,讓學生自由發(fā)揮,十幾歲的孩子感情也很豐富。成文作品當堂交流時掌聲不斷,效果很好??偨Y(jié)方法時,學生說:“寫出真情實感,感動自己,感動別人”。
2.賞讀作品,提煉方法,提升作文
寫作之后,成文作品讓學生當堂交流;交流中讓學生給予評價,評價中教師導引寫作方法。學生欣賞同學們的作品時自然也積累和學會了運用寫作的方法。在教師指引學生寫命題作文“這也是幸?!睍r,很多學生寫父母的愛讓自己感到幸福,也有汶川地震幸存者感受到幸?!瓕懙脙?nèi)容太寬泛,成文后內(nèi)容“假、大、空”。如可以寫廚房鍋碗瓢盆交響樂是讓我感受到幸福的聲音,也可以寫爸爸做的紅燒魚、手撕菜讓我感受到幸福的味道,還可以寫徜徉于悠然園中感受到的幸福色彩……寫得小一點表達思想更集中,這樣的作文更精彩。
久而久之,在這種“逆向操作”中學生學會了用挑剔的眼光去審視自己的習作,漸漸地細節(jié)描寫、以小見大、欲揚先抑等寫作方法,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運用到了習作中。
三、創(chuàng)新批改模式,教學生學會修改
葉圣陶先生很早就預見“詳批細改效果不大”,可是我們依然故我,搬山一樣批了又批。在“好文章是改出來的”觀點引導下,我們在研究中更注重學生自我評價和學生互相評價。
多年的教學中,我欣喜地發(fā)現(xiàn)一批又一批學生愛讀書了,學生開始有意識地保存自己的習作了,因為學生盼望自己的作品上墻、上報、變鉛字。學生漸漸喜歡作文課了,這正是語文教學的
目標。
作者簡介:侯偉(1980.07—),男,就職學校:內(nèi)蒙古鄂爾多斯市杭錦后旗中學,研究方向:初中作文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