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淼
摘要:在當前中等職業(yè)教育中,英語教學越來越表現出其突出的作用,如何培養(yǎng)出能夠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對英語熟練應用,并且具有一定專業(yè)技術技能的人才,是我們亟需解決的一個問題。本文就當前職業(yè)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有針對性的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防治對策。
關鍵詞:中職英語教學;反思;英語興趣
當前中等職業(yè)教育中,英語教學的地位已經表現得越來越突出,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市場經濟日益完善和健全的進程中,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綜合素質、實用技能、英語閱讀和寫作能力等一些與現代化生產聯(lián)系緊密的要素,成為了用人單位衡量人才的首選標準,尤其是在國外先進生產設備、先進生產工藝的應用等方面,英語知識表現出其重要的作用。
在中職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和制約了職業(yè)教育的發(fā)展。中職生英語基礎普遍差,學生從心理上懼怕英語學習,心理壓力大,口語表達能力差,傳統(tǒng)的灌輸教學方式以及枯燥的英語教學環(huán)境等問題的存在嚴重地影響了中職校英語的教學質量,影響了職業(yè)技術人才的培養(yǎng)。對于這些問題,只要有針對性的加以解決,從根本上處理好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正確認識,采用切合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方法,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就能把英語學好。
一、當前中職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1.中職生英語基礎普遍薄弱
根據有關教育方面的資料顯示,在中職生中70%的學生英語基礎差,單詞讀、寫困難;20%的學生基礎可以,但對英語學習不感興趣,導致實際英語成績差;10%的學生英語基礎較好,受整個英語學習環(huán)境的影響,英語讀、寫能力提高緩慢。實際上中職生的英語基礎,比統(tǒng)計的情況更加嚴峻。
2.中職生對英語學習心理懼怕
由于英語基礎薄弱,造成中職生對英語學習產生懼怕的心理,逃課,抄襲作業(yè),害怕課堂提問,害怕聽寫單詞,害怕讀單詞、課文是他們共同的表現。上英語課如同聽天書騰云駕霧一般,不知所云。面對單詞不知如何讀,老師領讀時,只是和尚念經一樣鸚鵡學舌,自己什么都不知道,最怕聽寫單詞。不敢問老師任何問題,怕老師問及其它的問題,不懂裝懂。
3.心理壓力造成中職生對英語學習失去信心
由于對英語學習的懼怕,造成學生對英語學習背負了沉重的心理壓力,使一部分學生對英語學習失去信心;枯燥、繁多的單詞、語法、時態(tài)變化和跟不上英語教學的進度,使得學生對學習英語產生厭倦情緒,失去了對學習英語的信心,繼而,放棄了對英語的學習。
4.口語差造成中職生對自己學好英語失去信心
英語教學中,口語是學習英語的關鍵??蓪嶋H中口語是學生學習英語最為薄弱的環(huán)節(jié),音標基礎差,不敢讀單詞,怕出錯。不會讀單詞,造成記憶單詞困難,聽寫
淺析多媒體技術優(yōu)化初中生物課堂教學
司紅軍
新課程指出,生物教學應注重信息技術與生物學習的整合。而信息技術就是現如今中小學課堂所使用的多媒體,如聽覺媒體錄音機、視覺媒體投影幻燈、多功能交互媒體計算機等。這些多媒體在課堂教學中的利用能極大地提高課堂效率,優(yōu)化生物教學過程,增加學生知識,服務于課堂,提高課堂教學的多樣性和靈活性。同時,也大大豐富了現今中小學課堂的授課手段和授課內容,使得今天的學校教育無論在知識的傳授上,還是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上,都有了更高層次的結構和收獲。因此,其在各個方面都表現出前所未有的優(yōu)勢。
一、“活化”了生物教材,豐富了課堂
初中生物本身,就是一門解釋世界生命奇觀和本質的一門自然科學。單憑干枯的文字敘述,是無法讓學生深切感知知識的魅力,但是利用多媒體教學卻能夠有力地改變這一缺陷,能“活化”生物教材。
1.直觀形象的畫面顯示,有利于學生更快更準確地理解授課內容
學生是一個能動的主體學習者,多媒體的直觀形象能激發(fā)學生求知的思維神經,促使他們主動抽取學習的意念,從而對課堂內容能形成自身知識建構。這一點是普通的常規(guī)教學手段所無法辦到的。例如,我們在“草履蟲的形態(tài)結構”教學中,如果能夠運用多媒體將草履蟲的形態(tài)、草履蟲的內部結構展示出來,然后再配上有關草履蟲的錄像,這樣使肉眼無法看清的草履蟲,活生生地展現在學生們的眼前。那么,不僅學生的興趣高漲,而且為繼續(xù)學好草履蟲的生理內容打下良好的基礎。
2.增大生物教學內容中觀察的可見度
初中生物學習中,有相當一部分內容都需要學生去觀察,然而枯燥的課本既無法提起學生的興趣,有的知識圖形又不能讓學生清楚地去觀察,從而就會引發(fā)學生對知識理解的不到位。然而,利用多媒體把這些內容制成課件,錄像等形式,學生觀察起來就顯得相當容易。例如,在學習細胞分裂這一部分內容的時候,只憑教師的解說和書上的圖例是無法讓學生有深切體會的,而且在生活中也無法看得到。這時,教師就可以將細胞的分裂過程制成動畫,無疑會讓學生更好地掌握。
二、加大課堂教學容量,提高教學效果
常規(guī)教學手段中,教師的大量板書和學生的大量記錄,浪費了許多寶貴的時間,因而課堂始終停留在課本知識本位的講解上,在有限的時間內根本無法補充更多能夠讓學生擴展知識面的信息。但是多媒體在生物課堂的應用,就有利于縮短課堂授課時間,更有利于學生們廣開思路,通過各種手段來掌握所學知識。這是常規(guī)教學手段不容易辦到的。如講“血液”這一部分內容時,在演示實驗中觀察血液中加入抗凝劑后的分層情況時,需要較長時間(一般幾小時)才能出現結果,即使出現結果,也往往不明顯。為了配合學生對現象的觀察,在進行完實驗操作后,可用放像機將最后的結果和現象放給學生看。這樣不僅節(jié)約了課堂教學時間,而且結果也非常明顯。學生一看便認出:哪一層是血漿,哪一層是血細胞。在此試驗完成的基礎上,教師就可以利用節(jié)省出來的時間進行一些其他血液知識的講解,可以聯(lián)系生活實際講出一些例子,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這樣能高效擴展學生的知識面。
三、有利于教師更好地組織教學
多媒體手段在生物教學中能幫助教師有效的組織教學,并能夠讓教學過程處處充滿生機且有條不紊。如我曾在講“水分散失”一節(jié)課時,就利用了多媒體來組織教學:課的開始,先用放像機放一段電視劇《少年特工》里小隊員在山頂用塑料袋在樹枝上取水的片斷,配以導語來問:為什么帶葉的樹枝會有這種“吐水”現象?瞬間,學生被深深地帶進了思考的海洋。課的中間,可按學生認識的主線和課堂教學順序加進“枝葉在白天的蒸騰作用”演示實驗,同時,教師可把自己“講、做、寫、畫”的基本功有機地結合起來,給學生一個可接受的立體交叉的信息網,用他們多種感官接受來自各種渠道的外界刺激,強化了記憶。課的結尾用投影儀將“蒸騰作用”過程及意義打在銀屏上,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并留下一個美妙的回憶。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的多媒體輔助教學,頓時讓生物可變得緊張有序,學生在耳濡目染中以極大的興趣將這一課的知識牢牢記在心間。
四、有利于突出課堂知識的重點和難點,引起學生有效注意
多媒體教學本身就擁有著極大趣味,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更是歡迎。當講到重點、難點時,若配以多媒體就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給其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在講“木本植物莖的結構”時,針對學生掌握其內部顯微結構這一重難點有一定困難,既不容易觀察,又不便講解的情況,可采用顯微畫面投影與板書相結合的方法進行講解。先用顯微投影儀將木本植物莖的橫切面顯微結構投放在銀幕上,然后邊講解邊板書。不同的色彩代表不同的構造,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增,很快就掌握了導管和篩管、木質部與韌皮部、木纖維與韌皮纖維、春材與秋材等概念的區(qū)別。這樣,充分發(fā)揮了學生思維整體的功能,記憶效率也就提高了。
當然,多媒體教學手段為初中生物教學提供了許多有效的方法,也為初中生物教學帶來了不少好處,其相對與常規(guī)教學手段具有著不可替代的優(yōu)勢。但是,針對現階段應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不少問題。筆者就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一些需要注意的幾個方面:第一,是不宜頻繁地使用多媒體,質量低下的多媒體會造成學生疲勞。近些年來,多媒體正在迅速進入中學課堂,但實際上真正地、有效地利用多媒體教學的教師是不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