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波
學生步入高三的學習以后,對出現的物理題就感到有些吃力,尤其是綜合性的物理題,更是無從下手.根據當前高考物理的要求,可以將物理總復習的知識分為知識和能力兩部分.知識就是對基礎的掌握,能力即學生如何運用基本的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對習題進行分析解決.所以,要真正把握高考物理,就要把復習做到深入、準確.
一、對知識進行全面復習
高考物理試題往往都帶有綜合性,對知識和能力進行綜合考查,因此,對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需要學生對知識點進行全面的復習,當然全面復習不是機械地、簡單地瀏覽知識,而是將知識進行系統(tǒng)的歸納、整理,把各部分的內容緊密聯系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有機整體.同時還要理解各個章節(jié)之間的聯系,建立知識之間的結構,逐步擴展自己的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物理能力.
二、對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的理解
1.通過相關的背景材料,正確把握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
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的理解要建立在一定的基礎之上.首先要對概念、規(guī)律內容的各種表達形式進行認識,理解它們的含義,包括成立的條件和適用范圍,以及如何應用這些基本的概念去解答問題.如電場強度的定義是E=F/q.這個公式適用于靜止電荷產生的電場和隨時間變化的磁場產生的電場,這是電場強度的普遍定義.
在解答相關問題時,我們會發(fā)現對基本物理概念、物理規(guī)律的理解還要進行再次的加工,經過反復的理解,才會對概念及規(guī)律本身有一個質的飛躍.
2.概念與規(guī)律緊密聯系
概念和規(guī)律是緊密聯系的,概念是規(guī)律的基礎,規(guī)律是概念的延伸.如果把它們進行分離,就不能很好地理解概念.
三、總復習著重點
1.講求復習的方法
在高考試題中,基礎物理知識占據80%,難題只占20%,如果學生用大量的時間去突破難題,實在沒有必要.經過相關的基礎知識的模擬試卷考試,學生對自己知識的掌握程度也應該有很大的了解了,針對自己不會的知識進行加強,查漏補缺,快速掌握知識.另外,還應注意總結重要的物理問題研究方法,如理想模型的方法、類比的方法、等效方法、逆向思維等.通過對以往練習中的經驗教訓,使自己的思維方法提高一個檔次.尤其是高三總復習就不能就事論事,應以點帶面,可以是跨知識點,用歸類的方法進行教學.
例如,在復習“勻加速直線運動”時,可以聯系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加速;在復習“平拋運動”時,可以聯系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偏轉;在復習“圓周運動”時,可以聯系帶電粒子在磁場中的偏轉;等等.分析它們運動的初始條件,研究它們的運動軌跡,歸納出這類試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
教學實踐證明,經過學生自己討論得到的結論,即使是不夠全面,也比教師把現成答案直接傳授給學生的教學效果好得多.
2.復習時間的合理安排
高三復習時間看似很多,其實有效的復習時間并不是很多,因此要系統(tǒng)地安排復習時間.一般分為三個階段,每一個階段的復習都有其相應的特點和要求.
通常從9月到下一年的3月上旬為第一個階段.這個階段的復習主要是按照課本的章節(jié)進行有序的復習,主要是幫助學生對學習過的知識點進行回憶,在回憶的基礎上再進行鞏固和提高.上課的時候一定要認真聽課.在教輔資料的選擇上,精選兩本就足以了,難度的掌握應該適宜,不能過于簡單,也不能太難.對于教輔資料的使用,也要注意以下幾點:(1)哪些題是一看就會的,哪些題是經過深度思考才能做對的,哪些題是經過深度思考后一點思路都沒有的,這些題必須做好不同的標識.(2)對那些一點思路沒有的習題,必須通過同學或老師的幫助使之變成有思路的習題,這些知識點就是備考路上的“攔路虎”,一定要把它們都“消滅”了.(3)要定期回頭復習那些經過深度思考才做出的習題,保證思路上的暢通.(4)要把自己不會的習題、做錯的習題進行歸類,看看哪些題是方法上的錯誤,哪些題是計算上的失誤,哪些題是概念理解不透造成的錯誤,設計一個表格記錄下來.掌握了自己犯錯的類型,就為防范錯誤做好了準備,整理一個錯題本是復習的一個好辦法,便于集中查閱自己犯過的錯誤.當看到曾經出現過的問題,應該隨時翻看課本里面相應的內容,這樣邊記邊看效果會更顯著,不會的知識點就會越來越少了.
從3月中旬到4月底為第二輪復習.在這段時間里通常是進行專題復習,打破章節(jié)之間的限制,主要從學科知識、方法的角度設置專題進行復習.
從4月底到5月底,通常稱為第三輪復習,主要是以練習卷為主實戰(zhàn)練習.進入6月份,就是考前的調整階段.在這個階段主要是看看教材和卷子上做錯的題目.
本人不主張高三學生做大量的習題,整天泡在題海中,但是不做題也是不行的,必須經過實戰(zhàn)演練才能知道哪些知識在理解上或者應用上還有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