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愛玲 楊玉茹
(江蘇省南京市溧水區(qū)人民醫(yī)院,江蘇 南京 211200)
肺結核伴咳血的臨床護理
楊愛玲 楊玉茹
(江蘇省南京市溧水區(qū)人民醫(yī)院,江蘇 南京 211200)
目的探究護理在肺結核咳血疾病中起到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2010年1月至2013年5月于我院治療的80例肺結核咳血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采用個人強化護理干預的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的方法。比較兩組患者的首次咳血量、轉歸率和再次咳血率。結果兩組患者的首次平均咳血量比較無較大差異(P>0.05),但實驗組即采用個人強化護理干預的方法治療的患者轉歸率、再次咳血率均好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給予肺結核并發(fā)大咳血患者個人強化護理干預有助于提高臨床治愈率,促進患者的康復,改善護患關系,有著顯著的臨床價值。
肺結核;咳血;臨床護理
肺結核是臨床常見的呼吸道慢性傳染病,主要由結核桿菌引起, 伴咳血是常見的并發(fā)癥,起病急,病情兇險,患者伴隨著咳痰、胸痛、呼吸困難等臨床癥狀,其中血液堵塞呼吸道及失血休克等是造成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通過及時的救治能夠有效挽救患者的生命,及時建立靜脈通道,進行給氧、止血、輸血及吸痰等治療是搶救的關鍵[1]。因此護理人員要保證嫻熟的技術水平,保證搶救時可有效及時地進行配合。同時要加強基礎護理,保證患者絕對的臥床休息,促進患者的康復。肺結核患者對衛(wèi)生要求較高,對護理的要求則更為嚴格。筆者對患者首次咳血量、轉歸率及再次咳血量的變化情況進行分析,進一步為肺結核咳血患者的護理方法提供合理依據(jù)[1]。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1月至2013年5月于我院治療的80例結核咳血患者,隨機均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共40人,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齡15~86歲,平均年齡(52.5±11.5)歲。對照組共40例,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齡16~84歲,平均年齡(51.3±10.7)歲。經(jīng)檢查確定80例患者均為肺結核咳血患者,均無其他嚴重疾病。在平均年齡、性別、體質(zhì)量等方面,兩組患者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方法,包括用藥護理、飲食護理、病情觀察等。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對實驗組進行全天的護理干預,包括咳血護理、健康教育、心理護理等。在護理方面應做到更加全面細致,肺結核咳血患者的病情發(fā)展較快,一旦發(fā)生將會嚴重危及到生命,因此應加強巡視工作,尤其在午夜,減少意外的發(fā)生。具體方法如下。①咳血護理。若患者發(fā)生小量咳血,應指導其取側臥位,引流血液;若發(fā)生中、大量咳血,應指導患者,使其采取頭低足高位,同時應注射止血劑,密切觀察生命體征,有異常時則立即減慢滴速或停藥,報告醫(yī)師采取相應的急救措施。②用藥護理。目前外科手術較少應用于肺結核患者治療,肺結核患者均以藥物為主。垂體后葉素是治療肺結核大咳血的常規(guī)藥物,能夠有效收縮支氣管及肺動脈血管,達到止血的目的。但由于該藥物對內(nèi)臟血管的收縮性較強,并不適用于合并高血壓、腎功能異常、冠心病等肺結核患者。蛇毒血凝酶是一種凝血酶制劑,從蛇毒中提煉而成,內(nèi)含的類凝血激酶和類凝血酶具有與人體凝血因子相同的功能。大量研究證明,蛇毒血凝酶具有較強的選擇性,一般只對出血部位產(chǎn)生作用,不會引發(fā)廣泛性的血管收縮,排除血栓及血管內(nèi)凝血的可能性,與垂體后葉素相比,藥效持續(xù)時間較長[2]。因此醫(yī)護人員應主動了解患者的過敏原,監(jiān)控患者用藥的劑量和方法。密切觀察服藥后的情況,觀察不良反應及并發(fā)癥,一旦出現(xiàn)應及時處理。同時積極預防,讓患者遠離過敏原,避免一切不必要的事情發(fā)生。③心理護理。肺結核并發(fā)大咳血患者由于對疾病知識的缺乏會出現(xiàn)焦慮、恐懼等負面情緒,因此醫(yī)護人員要與患者進行積極有效的交流。護理人員要保持微笑,言語親切,真誠對待患者,及時為患者建立綠色通道,保證患者可及時接受搶救?;颊邠尵惹啊⒅?、后醫(yī)護人員要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有效交流,傾聽患者的心聲,安撫患者,對患者及其家屬宣傳講解肺結核知識,減少患者的不良情緒,爭取患者家屬的配合,保證患者放松狀態(tài)。④宣傳教育。醫(yī)護人員要將疾病相關知識告知患者,同時叮囑患者注意個人衛(wèi)生,保持皮膚的干凈清潔,出汗較多患者常沐浴、更衣;幫助長期臥床患者翻身,并對其背部進行按摩,避免壓瘡的出現(xiàn)。叮囑患者進行肢體功能訓練,避免長期臥床引起肌肉萎縮等。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軟件,首次咳血量采用t檢驗。轉歸率、再次咳血率采用χ2檢驗,P<0.05,有差異,P<0.01,有顯著差異,P>0.05,無差異。
2.1 兩組患者首次咳血量比較
實驗組與對照組在平均年齡、性別比例、體質(zhì)量等方面均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兩組患者的首次平均咳血量比較無較大差異(P>0.05)。
表1 兩組患者首次咳血量比較
2.2 兩組患者臨床效果差異
對肺結核咳血患者進行24 h強化護理干預極大促進了患者的康復。實驗組即采用24 h強化護理干預的方法治療的患者轉歸率、再次咳血率均好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比較
結核病護理需要護理人員采取多種方法,同時以良好的護理態(tài)度和工作精神,盡可能減少病痛給患者身心帶來的影響,縮短康復時間,使病死率得以降低。由于結核病咳血患者具有其特殊性,護理人員更要注重細節(jié),保證患者的飲食、睡眠質(zhì)量。病室要經(jīng)常消毒、開窗通風。對于有消極情緒的患者,護理人員需要及時與病患溝通,分散其注意力[3]。由此可見,結核病護理人員應具備相應專業(yè)化知識,及對緊急情況的處理能力[4]。
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實驗組患者轉歸率、再次咳血率均好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通過個人強化護理干預,患者對治療該病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對治療此病有了希望和信心。因此可以看出,護理干預對患者康復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在目前來說,護理干預是一個護理肺結核患者的有效治療手段,有利于患者的身心恢復[5]。通過積極的溝通治療,使患者排解了憂郁,焦躁的情緒,讓患者對治療疾病有了信心和希望,更加積極地接受疾病的治療[6]。因此將護理干預在臨床上的推廣使用將是我們下一步研究的重點。
[1] 葉宏英.肺結核并發(fā)大咳血的搶救與護理[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2,25(9):1102-1103.
[2] 趙偉,曹宇虹,徐宏江,等.浙江尖吻蝮蛇蛇毒類凝血酶純化及促凝活性[J].中國藥科大學學報,2011,3(6):99-101.
[3] Orsi GB,Antoniozzi T,Ortis M,et al.Skin test screening for tuberculosis among healthcare students: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J]. Annlg,2013,25(4):311-315.
[4] 儲繼梅.肺結核咯血124例患者的護理體會[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0,19(1):191-192.
[5] Gerrish K,Naisby A,Ismail M.Experiences of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tuberculosis: a focused ethnography of Somali patients and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in the UK[J]. J Adv Nurs,2013,23(2):432-434.
[6] 陳超琳,朱燕華,黃小玲.咯血患者的臨床觀察及護理[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0,29(12):37-39.
R473.5
B
1671-8194(2014)22-034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