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汝程
摘 要:本文從語文教學的角度闡述怎樣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從“營造良好的課堂心理氛圍、用博愛喚起學生、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yǎng)情感,陶冶情操”四方面進行分析,說明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對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控制不良情緒,培養(yǎng)其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具有一定的作用,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途徑。
關鍵詞:語文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4-038-01
心理健康教育與德、智、體、美、勞等教育并駕齊驅,同步發(fā)展,組成教育工程的一個整體,每一部分不可或缺。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發(fā)展,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健康心理,促進其個性不斷完善尤為重要。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僅是學校的事,班主任的事,也是每個任課教師的職責。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挖掘學科的特色和優(yōu)勢,把心理健康滲透于學科教學中,使學生耳濡目染、潛移默化,進而促進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除了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語文能力,還應注重學生態(tài)度、意志品格,良好習慣和健康個性等心理品質方面的培養(yǎng)。那么,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營造良好的課堂心理氛圍
良好的課堂心理環(huán)境是學科滲透的關鍵。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要使課堂氣氛和諧寬松,教師要縮小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把微笑帶進課堂。
語文其實是一門實用性和趣味性很強的學科,目前有—部分學生對學習語文具有一種懼怕的心理,覺得語文枯燥、難學的現(xiàn)象,這種狀況追根尋源,其根本原因在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使生動活潑的語文教學過程變?yōu)榭菰餆o味的單純知識傳授。在確定教學任務時,只講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能力,不講發(fā)展情感、意志、性格。對情感在教學中的作用,顯然估計不足。根據(jù)學生的好勝心理,應引進競爭激勵機制,增加交流鍛煉的機會,消除膽小怕說,不敢交流等心理障礙。
在語文教學中,老師應在堅持愉悅性、激勵性、差異性等課堂教學的情理衛(wèi)生原則的前提下,著力于通過精心組織教學內容,積極改進教學方法,引發(fā)學生的興趣,寓教于樂,鼓勵成功,通過平等民主合作的師生關系來帶動課堂的良好氣氛。
二、用博愛喚起學生
在學校的教學中,我們都知道存在由于“學業(yè)不良”在班級中經(jīng)常違反紀律,或者犯有嚴重過錯的學生,我們給他們一個特殊的稱呼“問題學生”或“后進生”,這些學生在許多教師眼里往往被看成壞孩子。作為教師,要做到博愛,首先就要熱愛自己的學生,對學生一視同仁。況且好與壞不是一成不變的。其次,要針對每個學生的個體特點,針對不同身心成長條件和智力發(fā)展水平實施教育,讓每個學生都有平等參與競爭的機會。特別是對那些“問題學生”,老師要做到認真分析,正確引導,即使他們做錯了事情也不要不分青紅皂白橫加指責。學生看起來最不值得愛的時候,恰恰是他們最需要關愛的時候。對單親家庭或家庭比較貧困的孩子,缺少親人的關心,有苦難言的時間比其他學生更加來的多。教師應伸出雙手,給予幫助,善于捕捉學生的閃光點,及時鼓勵,及時評價。要對每一個學生負責,使他們在教師面前都能獲得尊重,獲得成功,獲得信任。
三、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蓖袪査固┮舱f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睆倪@些名言中我們不難體會出興趣對每位學生的成長來說占據(jù)著何等重要的意義。興趣是學習的內驅力,是創(chuàng)造才能的催化劑。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能否讓他們對學習有興趣,是他們學業(yè)成敗的關鍵。
充分利用語文學科的特點來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體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我們要重視在語文學習中讓學生獲得成就感。即使是一次不起眼的作業(yè),也可幫助學生在語文作業(yè)過程中獲得最后的成功,這一點對心理作用的發(fā)揮是至關重要的。盡管學生存在著某些心理障礙和諸多心理問題,但教師在輔導學生語文作業(yè)過程中,要注意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發(fā)現(xiàn)和表揚他們作業(yè)中包括作業(yè)過程中的優(yōu)點,強化他們克服困難完善自我的動力——自己的長處或強項。創(chuàng)設完全舒適的心理環(huán)境,為他們提供表現(xiàn)的機會。
四、培養(yǎng)情感,陶冶情操
充分挖掘教材中有利于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應是每一個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任務。教師將知識的傳授與心理教育,在教學中天衣無縫地予以結合,通過各種文章的閱讀教學,從字里行間,人物言行,事件經(jīng)過,思想情感等多方面在心理上去引導學生體驗作者表達的不同情感,進而感受文章的思想美、情感美、語言美等。
滲透學生心理健康意識,豐富學生情感體驗。如教學《岳陽樓記》時,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感受作者的美好道德情感。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高尚情懷,滋養(yǎng)了學生的心靈,讓學生產生了積極的情感體驗,進而升華了學生的道德價值取向。
將心理健康教育與語文學科緊密地結合起來,使學生盡在其中,樂在其中,以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陶冶學生的情操,凈化學生的心靈。
參考文獻:
[1] 莫曉東主編.《新課程課堂教學問題:案例與反思》〔M〕浙江大學出版社,2008
[2] 孟建芳《語文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與嘗試》《作文教學研究》〔J〕,2006.(1)
[3] 謝燕藩《考試周刊》〔J〕,2009(27):65-66
[4] 陳春芝《初中語文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現(xiàn)代教育科學》〔J〕,2009(03)
[5] 《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