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人們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更加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自主性的課堂教學模式就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合作者,對于提高的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都具有積極的意義。本文就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簡要分析,探究如何構建小學語文自主課堂教學模式。
【關鍵詞】小學語文 自主課堂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1-0057-02
自主學習是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學生為課堂的主體,學生自己對知識和問題進行探究。小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對事情都有很強的好奇心,通過自主學習,有助于激發(fā)小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所以我們要積極的采取措施,構建小學語文自主學習的課堂,使學生學習達到良好的效果。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模式落后
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采用的是灌輸式的教學方法,教師作為課堂的主體,對知識點進行逐個的、詳細的講解,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知識,沒有機會參與到課堂中去,學生的思維得不到開發(fā),能力也得不到鍛煉,而且小學生原本就活潑好動,這種教學方法枯燥、乏味,學生沒有學習的興趣,教學效果也達不到。
2.忽視學生的主體作用
許多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保證教學效果,只是對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沒有意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作用,這不僅不符合新課改的要求,而且也極大的制約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學生沒有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相應的能力也就得不到培養(yǎng)。
二、構建小學語文自主課堂教學模式的措施
1.轉變教學理念,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是以教師為課堂的主人,學生聽課、記錄,這種教學模式嚴重影響了學生能力素質的培養(yǎng),不利于學生的發(fā)展和進步,所以作為教師就要積極的轉變教學觀念,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自主學習積極性更加高漲,能夠更加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中來,為培養(yǎng)自己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奠定基礎。
2.創(chuàng)設合理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天生活潑好動,對新鮮的事物感到好奇,如果能夠根據(jù)學生的這一特點,設置相應的教學內容,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會更高,自主學習的意識也會逐漸得到培養(yǎng)。但是由于受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學生在課堂上處于被動狀態(tài),學習的主動性得不到調動而且也沒有興趣去學習,所以教師要設置合理的教學情境,通過有趣的教學情境,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分析和探究,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夠就會逐漸得到提高。
例如在《菜園里》這節(jié)課時,教師可以提前準備一些蔬菜和瓜果放在教室的四周,開始講課,今天,我們要開一個聚會,每個人都要帶著自己喜歡的蔬菜到聚會上去,大家都喜歡什么蔬菜呢?學生會爭先恐后的回答。我們周圍就是小小的菜園了,讓學生到菜園里看看有什么蔬菜,看一看、摸一摸這些蔬菜,再讀一讀蔬菜旁邊卡片上它們的名字,記住所有蔬菜后回到自己的座位。通過這樣的教學,學生的積極性和熱情十足,讓學生自己讀蔬菜的名字,通過觀察蔬菜的形狀、顏色等進行記憶,教師可以在學生讀的基礎上,發(fā)現(xiàn)讀音有問題的學生,并進行糾正。
3.多媒體輔助教學,設置合理化問題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fā)展,現(xiàn)代化的教學設備已經(jīng)被廣泛的應用到教學中,作為教師要積極運用多媒體,發(fā)揮其自身的優(yōu)勢,通過多媒體為學生展示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圖片、動畫等,讓學生從視覺和聽覺感受文章的內容與含義,并在此基礎上設置問題,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形成自主學習的課堂氛圍。
例如在學習《鄉(xiāng)下人家》時,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通過多媒體展示相關的畫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且提出問題讓學生自行解答,鍛煉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根據(jù)課文,出示兩幅圖片進行對比,一幅是高樓門前蹲著一對石獅子或是豎著兩根大旗桿。還有一幅是鄉(xiāng)下人家,屋前搭著瓜架、瓜藤,有南瓜、絲瓜等。對比兩幅圖片,為什么說青、紅的瓜,碧綠的藤和葉,構成了一道別有風趣的裝飾,比那高樓門前蹲著一對石獅子或是豎著兩根大旗桿可愛多了。讓學生根據(jù)圖片自己分析,說明理由。
4.加強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
要形成自主學習的課堂氛圍,就要讓學生自己分析、討論問題,提高學生對問題探究的意識和能力,在以后的學習中能夠更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來,對不明白的問題自己能夠主動的進行研究,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增強。
例如在學習《扁鵲治病》這節(jié)課,教師提問,學完這節(jié)課后,大家有什么收獲和感受?有學生會說:我知道了“諱病忌醫(yī)”的含義,就是有了病一定要聽大夫的話,老老實實醫(yī)治,有缺點就要聽取大家的意見,認真改正。還有學生會說,我認為扁鵲不應該跑到秦國去,因為救死扶傷是醫(yī)生的天職,即使不能挽回蔡桓公的命,也可以想辦法延長蔡桓公的命,因為生命是無價的。學生可能會有不同的意見,有的可能會認為,扁鵲應該到秦國去,不然不但不能救蔡桓公,還有可能讓自己送命。教師可以根據(jù)這兩位學生回答的情況,靈活設計問題,讓學生分析扁鵲應不應該到秦國去,學生針對這個問題各抒己見,發(fā)散自己的思維,表達自己的想法,可以有效的提高自己的自主學習的能力。
5.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開展自主學習的模式,首先要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空間,在輕松、愉悅的氛圍內進行學習,學生的身心得到放松,在進行自主探究時,思維就會更加活躍,問題分析和探討的結果就會更加新穎,有創(chuàng)意。所以教師要改變嚴厲、刻板的態(tài)度,與學生平等相處,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
語文是小學教學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為貫徹新課改的要求,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這就要求教師認真分析學生情況,采取合適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構建自主教學的課堂,使語文教學取得更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劉紅靜.小學語文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J].北方文學(下旬刊),2013(1).
[2]齊俊平.小學語文“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J].新課程學習(學術教育),2013(1).
[3]馮秀梅.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自主學習模式的構建[J].青春歲月,2010(22).
作者簡介:
劉亞芹(1964年11月1日—),女,漢族,祖籍吉林四平。1996年12月畢業(yè)于吉林省教育學院。1987年就職于吉林省梨樹縣林海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