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娟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醫(yī)學領域的人們對教學方法也進行不斷的探索與創(chuàng)新,以期培養(yǎng)出更優(yōu)秀的醫(yī)學人才。本文主要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種方法——探究式學習法在內科教學中的應用進行具體闡述,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應用措施,希望對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培養(yǎng)有所裨益。
【關鍵詞】探究式學習 內科教學 重要性 措施 實踐
【中圖分類號】G7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1-0250-02
為了更好的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醫(yī)務人員,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近年來,醫(yī)學領域對教學方法不斷的進行了探索與創(chuàng)新,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積極的培養(yǎng)作用。不管是哪一種教學方式,不但要求教師在教學水平上有所提高,還要求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與強化也能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而探究式學習方法在該方面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
一、內科學的基本特點
內科學是對醫(yī)學科學發(fā)展產生重要影響的臨床醫(yī)學學科。它是一門設計面比較廣、整體性比較強的學科,是臨床醫(yī)學各科的基礎學科。其所闡述的內容在臨床醫(yī)學理論和實踐中具有普遍意義,是學習和掌握其他臨床學科的重要基礎。其任務是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內科常見病、多發(fā)病的病因、發(fā)病機制、臨床表現、診斷和防治等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實踐技能。
它主要涉及的內容包括循環(huán)、呼吸、消化、泌尿、內分泌及代謝、造血系統(tǒng)、風濕等諸多常見的疾病以及理化因素所致的疾病等。其在臨床醫(yī)學中,與外科學一同被稱為臨床醫(yī)學的兩大支柱,是臨床各科從醫(yī)者必須精讀的專業(yè)。
二、探究式學習法在內科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由于內科學與其他各個臨床醫(yī)學之間具有緊密廣泛的聯系,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加強內科學教學質量,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理療思維。探究式學習法不僅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問題為主要導向,將其充分運行到各種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以及演變過程中,使學生充分了解各中疾病的詳細信息,還能使學生對各種病狀、結果等進行深刻的分析,對其有更加全面、系統(tǒng)的認識。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引導學生積極進行探究式學習,通過相互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可以對學生的合作精神以及創(chuàng)新意識進行有效培養(yǎng)。此外,探究式教學還可以對學生知識體系的構建以及理論思維的培養(yǎng)方面具有積極ide推動作用。
探究式學習在內科教學中的應用,還能有效促進教師不斷的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層次的探究和挖掘,為所教授的內容提供更加豐富的理論支撐和支持,為學生進行更高層次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使學生最終培養(yǎng)出應有的診斷思維,使其能夠更加準確的對各種疾病進行診斷??傊骄渴綄W習在內科教學中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它的充分運用,可以更加有效的達到師生間共同努力,學好內科的目的。
三、探究式學習在內科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通過數年的探索與創(chuàng)新,通過自身實踐經驗,現將探究式學習在內科教學中的具體實踐過程進行系列分析。在本文中,我們主要通過三個方面對其實施過程進行闡述:準備階段,探究過程、探究評價和總結。
(一)準備階段
準備階段是實施該種教學方法的基礎,也是保證教學效果的前提。我們在該階段主要分兩部分同時進行,一部分是教師應做的準備工作,一種是學生應做的準備工作。對于教師來說,其在準備階段的主要工作包括對探究的目標進行確定,對教學方法進行選擇,對教學活動進行設計,對教學內容進行重構等。而學生應做的準備主要包括對所講內容先進行自學,并搜尋出相關病例,對其中不清楚的問題進行標注等。
比如在講授缺鐵性貧血疾病時,教師和學生先各自做好相關準備工作,然后集中對其中主要問題進行解決,例如貧血的表現有哪些,人體鐵的代謝以及失鐵的原因,缺鐵性貧血的主要特點,相關的檢查,診斷依據,相關的治療原則和方法以及如何進行預防等。通過對其進行準備,可以在簡化教學內容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保證了教學效果。
(二)探究過程
探究過程是探究式學習在內科教學應用中最重要、最關鍵的環(huán)節(jié)。在教師進行探究式教學時,其教學進展的主要內容包括提出問題、組織探究、整理內容、得出結論以及進行社會實踐等。而學生緊緊圍繞教師所提出的探究問題以及所設定的探究方向,充分運用自身所掌握的知識,對所學的內容進行科學推理,對相關病例進行分析討論,對相關循證資料進行搜集和整理。簡單的說,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應做的便是進行調查、實驗、訪問、考察、搜集等內容。探究式學習在內科教學中的應用,最主要的是師生共同進行,加強相關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對于教師提出的探究問題,如果一部分學生已經在基礎學科或是其他臨床學科中學過,對此教師可以以提問的形式,讓學生對其進行回顧、查找等,以便更好的進行鞏固,對后續(xù)探究內容的進行奠定基礎。如果所提出的探究是學生沒有接觸過的、未知的,則需要學生對其進行調查、資料搜集等,充分運用探究式學習法對相關內容進行深刻剖析。在探究結束后,教師應有針對性的引導學生對探究的結果進行總結,幫助學生得出正確結論。在探究過程中,還應該鼓勵學生對自己存有疑惑的問題進行敘述,通過師生雙方不斷的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深化學習效果,保證教學質量,并對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和能力進行有效培養(yǎng)。
比如在進行缺鐵性貧血教學時,我們可以就其中缺鐵性貧血的特殊表現或是骨髓象特點進行提舉探究,通過學生的努力,以及教師的指導,使學生在探究式學習中,深刻掌握其重要內容,并從中體驗到探究式學習的趣味,從而在今后學習過程中主動進行探究。再比如在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如缺鐵和貧血之間存在怎樣的關系時,教師和學生可以通過整合所教授的內容,對其進行探究性分析。學生興趣大增,并很容易在自身探究過程中,對其有一個感受鮮明的初步了解。然后教師對所探究的結果進行敘述,理清缺鐵與貧血之間關系的主要脈絡,使學生不僅清楚了解他們之間的關系,還開拓了視野,豐富了知識。使學生充分了解到:當機體對鐵的需求與供給出現失衡,導致體內儲存鐵耗盡,缺鐵會嚴重影響血紅蛋白合成,一旦紅細胞內鐵缺乏,最終便會引起缺鐵性貧血。如果血紅蛋白減少,便會導致幼紅細胞出現發(fā)育障礙,從而導致人體出現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
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以設置特定的案例情境組織學生進行探究,或是通過多媒體對學習內容相關圖品進行展示,加強學生的直觀刺激,并在探究過程中逐漸滲透相關診療理論。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對疾病發(fā)生的原因、病史、臨床表現以及實驗檢查等主要方面進行歸納,整理出條理清晰的診斷依據。除此之外,教師還應對學生進行適時的指導和幫助,以便保證學生探究式學習活動能夠進行到底。也可以在探究過程中,對學生進行相關知識的補充與說明,但一定要充分體現出學生在探究性學習活動中的主體性。讓學生不但學會了學習,并樂意進行探究,還構建了豐富的醫(yī)學知識體系,培養(yǎng)了臨床診斷思維,使得學生在今后學習中更加輕松、高效。
(三)探究評價和總結
在探究結束后,教師要對探究結果進行檢查和總結,看學生是否順利完成探究目標。對于沒有完成,教師要進行及時補充,并對探究過程中學生的表現、探究結果等進行及時評價和反饋,對于表現好的要進行表揚,對于表現不太突出的要進行鼓勵。學生在探究結束之后,也應對自身探究過程進行反思,并對相關內容進行整合,將其歸納到原有的知識體系中,使之更加豐富和完善。
四、探究式學習在內科教學中應用應注意的問題
在進性探究式教學時,教師應充分發(fā)揮其在教學活動的主導作用,對自身的探究能力、組織能力、掌控能力、信息能力等進行不斷的發(fā)展與提高,使其能夠對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產生積極的推擠作用,使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便被動為主動,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組織者、引導者和領路人,帶領學生不斷進行多方合作與交流,為學生進行內科學學習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和氛圍,以便真正對學生的學習方式、思維模式、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等起到積極的改善作用。
其次應注意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保證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對學生進行指導、幫助時要掌握好分寸,不要直接說出結果,而是對其進行各種形式的引導,激發(fā)學生進行探究的興趣,自覺主動的進行探究,使學生在探究式學習中,真正的學會如何探究,如何發(fā)現問題,如何解決問題。最后教師應注意要對學生的探究行為進行及時肯定和評價,使得探究式學習在內科教學中能夠持續(xù)下去。
五、結語
總之,探究式學習在內科教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積極作用。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將探究式學習充分的融入其中,從而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對學生的后續(xù)學習和長遠發(fā)展奠定堅定的基礎,為社會培養(yǎng)出具有更高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優(yōu)秀人才。
參考文獻:
[1]姜淑琴.探究式學習方法在內科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學教育技術,2010,(4),424-426.
[2]吳虹坤.分析探究式學習方法在內科教學中的應用[J].時代教育,2013,(9),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