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成
摘要:我們的語文課堂,在“應試教育”怪圈的支配下,氣氛沉悶,缺少生氣。這一現象尤其在畢業(yè)班復習課堂表現得尤為突出。如何調動學生的活力?我個人認為最好的策略莫過于:回歸優(yōu)良傳統(tǒng),引導欣賞名篇,注意聲情并茂,提高朗讀興趣等。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朗讀;策略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的:“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薄皯寣W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遍喿x教學是我們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接觸最多的內容和形式,我認為閱讀教學,最突出一個“讀”字,特別是朗讀,在朗讀中體會思想,在朗讀中學會閱讀。
美國著名社會學家E希爾斯曾經說過,任何改革都逃脫不了過去的掌心。我國語文教育傳統(tǒng)是在歷代語文教育的演進中積淀并流傳下來的教育文化成果。曾幾何時,我們的語文課堂是何等的浪漫,充滿著奇思妙想,瑯瑯書聲,師生又是多么的神采飛揚。而現圍繞“應試教育”的指揮棒,一直以來的語文教學都是以題海戰(zhàn)術為主,語文課也搞得單調、乏味,沉悶、枯燥。那么,如何提高語文課堂的活力讓學生動起來呢?筆者提出注重朗讀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策略如下。
一、明確漢語特點,回歸優(yōu)良傳統(tǒng)
漢語是世界上最為優(yōu)美的語言之一。字形方正,這是其獨特之處;而表義功能的強大,是其他民族語言無可比擬的;更令人叫絕的,是漢語具有獨特的音樂性,她的音韻優(yōu)美、音樂性強是其他任何民族的語言都望塵莫及的。王力先生曾在其《略論語言形式美》一書中論述道:“除了音樂性的美之外,語言形式差不多沒有什么其它能引起人們美感的東西了?!彼詽h語的詩歌堪稱文學藝術中的無上妙品。要將漢語的古詩譯成外文,無論如何都是不能窮盡其內涵的。漢語的抑揚頓挫,瑯瑯上口。我們耳熟能詳的古訓“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而未曉則思,思而未曉則讀”、“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是古代的文學家、教育家們積累的學習語文的至理明言,也一直被歷代學子奉為圭臬。朗讀早已成為國文教學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了。
二、引導欣賞名篇,提高審鑒能力
初中語文教材可謂名篇薈萃。如何領略到這些經典佳作語言之妙處,我首先讓學生欣賞藝術家的朗讀錄音。學生靜靜地坐在教室里悉心傾聽著,在音樂的伴奏下,藝術家的朗讀抑揚頓挫,聲音時而低沉,時而高亢,時而如和風細雨,時而似狂風巨浪。那字字、句句、聲聲,無一不撥動著學生的心弦。隨著朗讀的深入,他們或興奮、喜悅,或悲憤、憂傷,深深地打動了一顆顆純潔、稚嫩的心。老藝術家畢克朗讀的《在烈日和暴雨下》,夏青老先生朗讀的《春夜喜雨》、《背影》,劉廣寧朗讀的《我的叔叔于勒》,還有喬榛、丁建華等朗讀的課文都曾使學生陶醉不己,不時地拿腔拿調的模仿。我也真正體會到了聲音藝術魅力的神奇?!洞骸肥且黄獌?yōu)美的抒情散文,教學中,我讓學生先后四次欣賞了藝術家的朗讀錄音,朱自清先生用文字描繪春天的美景,抒發(fā)了喜愛之情。通過藝術家聲情并茂的朗誦,再現給同學們,這樣學生不僅加深了對課文中心內容的理解,同時得到了藝術的享受。我還利用課余時間讓學生反復欣賞跟讀,逐步培養(yǎng)了學生朗讀的語感、節(jié)奏,也提高了審美情趣和鑒賞能力。
三、注意聲情并茂,提高朗讀興趣
名篇佳作的欣賞固然重要,然而,在教學中教師的正礴引導、范讀、領讀也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一些找不到原版錄音的課文,教師就要用正確的語音語調,帶著真摯的感情為學生范讀,以情激趣,以情引讀?!栋讞疃Y贊》是茅盾先生的抒情散文,講授此文時,我首先滿懷激情地為學生范讀,特別是第七自然段提示白楊樹象征意義的幾個反月句很有氣勢的朗讀,給同學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時加深了對課文主題及表現手法的理解。還有《友邦驚詫論》、《最后一次講演》慷概激昂地朗讀,《聽潮》、《社戲》、《荔枝蜜》含蓄雋永地朗讀,還有孔乙己、魯達、賈雨村、韓麥爾等人物語言個性化的朗讀,都深深地感染了學生。課堂內外,學生搖頭晃腦,念念有聲,一邊揣摩人物的音容笑貌,一邊咀嚼課文的表現主題,濃郁了學習氛圍,也提高了學習效果。
朗讀之所以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是因為飽含感情的朗讀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F在的語文課堂,大多是教師在唱獨角戲,不遺余力地講解分析。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很少有機會參與其中。但有了朗讀就大不一樣了。當抑揚頓挫的朗讀給人以和諧悅耳的感受時,當聲情并茂的朗讀將人帶入身臨其境的意境時,當富有韻律的朗讀撞擊人的心靈時,有誰能無動于衷不產生嘗試一下的念頭呢?
四、采取多種形式,訓練學生朗讀
朗讀是表達情意的手段,也是一種藝術再創(chuàng)造,它通過聲音把文字表現不出來的效果充分表達出來,因此朗讀要求聲音洪亮、感情真摯,語調抑揚頓挫,節(jié)奏快慢有致。在朗讀訓練過程中,教師范讀的作用大。出色的范讀,可以為學生正音,激發(fā)學生對課文的興趣,喚起學生的情感。范讀能向學生傳遞出教師鮮明的愛憎和情感趨向,使師生的思想感情產生強烈的共鳴。心理學告訴我們,新穎的方法能引起學生的注意,而形式單調會導致乏味感,因此,朗讀的方法靈活多變才能激發(fā)學生朗讀的興趣,使學生愛讀樂讀。朗讀形式可以是集體讀、個別讀、引讀、自由讀、互讀、輪讀、分角色表演讀、創(chuàng)設情境讀、欣賞讀、比賽讀等。
例如,教《錢塘湖春行》,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味詩中的美感,可以讓學生閉上眼睛聆聽錄音,去感受詩中所表現的美妙境界:可以由教師或朗讀水平高的學生范讀,讓學生在沉浸中受感染。為了使感情色彩更濃,還可以配樂朗讀。這樣運用多種形式的朗讀,有利于加深學生對詩的意境的感知,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能力。
總之,沒有朗讀的課不是“美”的語文課。還應該指出的是,再好的朗讀也絕對不是語文教學的全部。朗讀必須與啟發(fā)式的點撥精講結合起來,才能達到教學目的。教師必須對所教課文進行合理分析,按照教學目標,選擇最有利于學生掌握學習目標而又最能激發(fā)學習興趣的朗讀方法,去提高朗讀的質量和教學效果。我們要讓朗讀貫穿于語文教學的各個階段,使之成為語文課堂的熱點亮點,成為提高教學質量的切入點。我們要讓悅耳動聽的瑯瑯書聲成為回蕩課堂的最令人陶醉的交響曲,去驅散應試教育的陰霾,還語文課堂一片陽光。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余映潮.語文閱讀教學藝術50講[M].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作者單位:廣東省興寧市僑光中學51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