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培養(yǎng)人才是高等學校的重要任務,加強和提高學生工作質量則是提高高等學校教育質量的重要措施之一。高校輔導員作為高校學生基礎工作的執(zhí)行者,對其自身基本素質應有更高要求。本文就高校輔導員心理素質現(xiàn)狀、其心理問題成因等問題進行分析,進而對如何提高高校輔導員的心理素質進行探討。
[關鍵詞]高校;輔導員;心理素質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432(2014)5-0121-02
隨著教育改革的廣泛、深入開展,輔導員自身的基本素質已成為決定素質教育能否落實的關鍵。面對廣大群眾日益增強的教育要求和對教育質量越來越高的社會期望,不斷拉大差距的社會分配體制,繁重的工作負荷和高速運轉的工作節(jié)奏等都會給輔導員帶來新的壓力。無疑,這對高校輔導員的心理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
1高校輔導員心理素質現(xiàn)狀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四大以來提出建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及其內在機制,帶來了社會生產力的極大發(fā)展,對我國的教育事業(yè)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輔導員的道德風貌發(fā)生了更為積極的改變。他們積極地去順應教學進度和教學方法,以高度的主體責任感幫助學生,體現(xiàn)了他們的人生價值追求。但是,我們仍應當仔細審視高校輔導員的心理素質。
高校輔導員的心理素質是指高校輔導員對職業(yè)的認同感和自覺實踐中形成的心理品質。優(yōu)良的心理素質包括堅韌不拔的意志、樂觀向上的精神、樂于工作的興趣、健康平和的心態(tài)、敏銳精細的感知、靈活廣泛的思維、熱烈有度的情感、笑對挫折的勇氣和敢于創(chuàng)新的意識等;而不良的心理狀態(tài)則大多表現(xiàn)為心理承受力低、意志消沉、厭倦工作等。目前,高校輔導員的心理素質主流是健康的、積極向上的。但隨著改革形勢發(fā)展越來越深入,高校輔導員的心理狀態(tài)受到影響,甚至構成了干擾輔導員健康心理的重要因素,從而導致部分輔導員產生焦慮、消極、沮喪等心理,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理想和信念不明確也不太穩(wěn)定。據調查,部分高校輔導員心理承受能力較低,易受到沖擊,甚至對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產生動搖和懷疑。高校輔導員是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當上述思想存在時,就難免將其自身的不良思想和情緒在與學生交流的過程中傳達給學生,進而導致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不能以身垂范,給學生造成誤導和困惑。
(2)價值取向傾斜。作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高校輔導員承擔著教育和教導高校學生思想的任務。然而當前有些高校輔導員的價值取向不再傾向于勇于奉獻,而逐步滑向追求物質實惠,高校輔導員是高校里與學生接觸最為密切的群體,其不良價值觀念必然會導致在工作中處理學生問題時有失公正,影響高校學生工作的純粹和公平。
(3)缺乏自身修養(yǎng)的培養(yǎng)。部分高校輔導員在工作上對自己的要求不夠嚴格,在治學上敷衍了事。缺乏職業(yè)責任感和敬業(yè)精神,認為學生工作太瑣碎,無法獲得成就感。這就難免導致其在工作上拖拖拉拉,不能用心處理學生問題,工作效率降低。
總之,高校輔導員承擔著教育教導高校學生思想的任務,作為高校中與學生交流和接觸最多的思想政治工作者,高校輔導員的思想狀態(tài)對學生思想的影響以及對學生工作質量的作用都十分巨大。在高校輔導員當中存在的不良觀念和情緒則可以導致學生思想的波動以及其學生工作質量的下降。
2高校輔導員心理問題成因
鑒于目前高校輔導員的心理素質狀態(tài),試分析原因如下:
(1)新的社會價值觀念的出現(xiàn),心理失衡。在當今市場經濟不斷發(fā)展的社會背景下,不是所有的高校輔導員都能夠僅僅從教誨育人的過程中獲得自我價值感。高校輔導員也一樣會有現(xiàn)實中的物質需要,也會有追求物質回報來體現(xiàn)自身價值的觀念,這就難免陷入付出與索取、理想與現(xiàn)實之間的矛盾和困惑之中。進而在工作中和處理問題時受到物質因素的影響。
(2)現(xiàn)實壓力大,耐壓性不足。高校輔導員心理壓力大、心理焦慮、不平衡、抑郁等現(xiàn)象的原因很多,概括起來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因素:
一是來自崗位職責的壓力。對客觀上存在的如火災、安全、學生重大突發(fā)事件等,“人命關天”的突發(fā)事件的提防與憂慮等,使“責任”擔子的壓力驟增。
二是來自社會的壓力加大。在發(fā)展與責任的雙重壓力下,要分出相當大的一部分時間和精力來應對各種輿論。從實際情況看,目前無論處在哪一位置上的高校輔導員,都不得不重視平衡和妥善處理來自學生、領導以及社會要求。
三是來自各方面的誘惑增多、心理負擔增加。學生群體是一個小社會,每一個學生的背后還有多個家長,隨著高校輔導員接觸的范圍變寬變廣,來自社會各方面的問題和誘惑也隨之增多。要做到一如既往踏踏實實,公平公正的處理學生工作,就必須經常面對這些誘惑,承擔起時刻準備著拒絕這些壓力的心理負擔。
(3)工作內容復雜多樣,創(chuàng)新意識不足。過去高校輔導員處理和面對的學生工作主要是思想教育,督促學生學習,以及日常學生事務;而當今高校輔導員需要處理和面對的工作問題較過去復雜得多。一方面,信息時代的大背景使學生的思想意識較過去豐富了許多,高校輔導員需要不斷跟上時代的腳步;另一方面,自高校擴招后,一些學生自發(fā)努力學習的意識不足,使督促學生學習的負擔也加重了許多;另外,現(xiàn)在的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處理自身日常問題的能力不強,這就增加了高校輔導員日常學生事務的工作內容和工作量。新的工作內容需要新的工作方法,而多年來高校輔導員缺乏相互學習的機會,常常沿用各個學校原有的工作傳統(tǒng)和方式。面對著有豐富信息的來源思想更為豐富而又缺乏處理現(xiàn)實生活問題能力的新時代大學生,我們新時代的輔導員缺少創(chuàng)新意識,導致工作難度加大,難免在工作中力不從心。
3如何提高高校輔導員的心理素質
由此可見,提高高校輔導員的心理素質勢在必行。為此,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提高高校輔導員心理素質:
(1)更新觀念,進行系統(tǒng)心理素質培訓。我們既然已經知道強化高校輔導員心理素質修養(yǎng)是順應時代需要,關系到教育事業(yè)發(fā)展與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的大問題,那么,各級教育行政機關應把強化高校輔導員心理素質修養(yǎng)問題納入學校輔導員總體培訓的議事日程。在培訓高校輔導員的過程中,應把心理素質培訓擺到與政治品德、文化知識、能力水平、身體狀態(tài)等素質培養(yǎng)的同等地位上來。
(2)多種形式并舉,開拓強化心理素質之路。高校輔導員隊伍龐大,水平不一。面對此種情況,欲盡快改變我國高校輔導員心理素質不適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需要的現(xiàn)狀,必須采取多種形式、 多管齊下的對策來強化心理素質的培訓。在多種形式中,最常用的是長期系統(tǒng)培訓、短期崗位培訓、函授、刊授以及提倡自學等形式。各地應針對自己的實際情況,從實際出發(fā),靈活采用適合自己的培訓形式。
(3)心理健康和心理互補是培訓的重中之重。在對高校輔導員進行心理素質培訓的過程中,要認清主攻方向,鍥而不舍地堅持下去,才能取得成效。其主攻方向有二:就個體心理素質來說,要重視每一個輔導員的心理健康問題,加強 “情商” 教育;就群體心理素質來說,要重視心理調適與互補問題。這樣才能使具有不同心理特征的輔導員一旦走到一起,彼此能相互適應、相互協(xié)調、相互補充、相互制約,攜手建設一個合作共事、團結奮進、開拓進取的集體,迎接世紀挑戰(zhàn)。
(4)加強心理素質考查與測評工作。為了推動高校輔導員心理素質培訓工作的深入開展,收到實際效果,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在一手抓培訓的同時,還要一手抓高校輔導員心理素質的考查與測評工作,以利于心理素質的強化活動步入正規(guī)化、科學化、程序化的軌道。考查與測評的時間可以分定期與不定期兩種;考查與測評的內容可以分定性與定量兩種??疾榻Y果要有總結,要有分析,納入個人考評檔案。這種培訓、考查、測評一條龍政策,必將推動心理素質培訓活動不斷向縱深發(fā)展,取得更大成效。
綜上所述,高等學校肩負著培養(yǎng) “四有” 人才的責任,做教育工作,培養(yǎng)人才,應該靠入情入理的言教和人格魅力的身教。作為高校的輔導員,更要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做學生的表率。高校輔導員應該自覺成為社會主義道德的踐行者、校規(guī)校紀的執(zhí)行者、事業(yè)開拓的創(chuàng)新者。在當今多元開放條件下的高校教育工作中,高校輔導員的工作內容逐漸增加、工作負荷逐漸加大、校園突發(fā)事件日趨多樣化等,這些都給高校輔導員心理上帶來了巨大的壓力。面對這樣的新形勢,高校輔導員既要在面對工作問題時能夠抱著開放的心理,不斷學習,與時俱進地積累新的工作經驗,形成新的工作模式;同時,還要在面對自身心理情緒困擾時能夠積極應對,注重自身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為提高適應新形勢和新問題的能力打好心理基礎。
參考文獻:
[1]戴晴晴.提高高校教師心理素質芻議[J].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04(5):120-121.
[2]崔茜.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芻議[J].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濟,2007,17(19):274.
[3]劉向陽.新形勢下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及對策初探[J].新疆醫(yī)科大學學報,2007,29(9):1053-1054.
[4]謝莉娜.淺析高校領導干部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J].高校講壇,2008(14):209-210.
[作者簡介]叢潛(1961—),女,遼寧本溪人,副研究員,學士。研究方向: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