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鑫
[摘 要]小學數學的愉快教學,關鍵在于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思維,變學習為學生自身的需要,要善于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探索新知識的活動,并盡可能獲得成功,以增強成功的情感體驗;要善于設計練習,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促進智能發(fā)展。這樣,才能使小學數學教學真正成為師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樂園。
[關鍵詞]小學數學 愉快 教學
“愉快教學”的實質在于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積極主動地去獲得知識,從而達到讓學生體驗成功,激發(fā)學習興趣的目的。愉快教學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進行,讓學生自奮其力,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一、引起矛盾沖突,激發(fā)學習要求
強制的學習會使學生產生西了心理上的壓力,這種壓力非但無助于學生自覺自愿地學習,而且會影響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反之,學習一旦成為學生自身的迫切需要時,就會愉快地、主動積極地投入學習活動中去。因此,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征,深入了解學生認知的心理障礙,善于創(chuàng)始問題的情景,引起矛盾沖突,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需求。
例如,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時,課始教師先請學生用3、4、5、三張數字卡片,組成能被2整除的數(354、534)和能被5整除的數(435、345),并讓學生說出能被2和能被5整除的數各有什么特征。然后,教師又問:用3、4、5三個數字能不能組成一個能被3整除的數呢?學生想:能被2整除或能被5整除的數的特征都只看個位上的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大概也在個位上吧,因此,絕大多數學生組成的數是(543、453),他們還為自己的發(fā)現而高興。教師針對此種情況提問:能被3整除的數有什么特征?學生回答:個位上是3、6、9的數能被3整除嗎?你能舉例說明嗎?通過舉例,學生發(fā)現象16、23、19等數不能被3整除。于是引起矛盾沖突,他們迫切希望知道能被3整除的數有什么特征。教師再讓學生用卡片3、4、5、三個數字組成345、435、354、534四個數,看看這些個位上不是3、6、9的數能否被3整除。學生感到好奇。用3、4、5三個數字任意組成一個三位數,都能被3整除。能被3整除的數到底有什么特征呢?學生的求知欲就被激發(fā)了。
二、參與探索活動,獲取成功的體驗
數學是愉快教育的源泉。因為數學中經常出現“問號”,有“問號”就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需求。而變“問號”為“句號”,完成知識上的“轉化”,則必須通過自身的探索實踐來實現,因為這樣,才會使學生產生滿足的愉快感,成功的喜悅感。而這種情感將會激發(fā)學生更高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不斷地去追求新的成功。因此,學生的求知欲被激發(fā)后,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他們積極地參與探索新知識的學習活動,給他們創(chuàng)造獲取成功的機會。例如,圓錐體的教學,可以改變以前那種“教師演示學生看,老師推導學生聽”的教法,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他們主動、積極地參與探求求知的學習活動,可以進行如下設計:
1、猜一猜
出示一個圓錐和一個圓柱容器,提問:圓柱與圓錐聯(lián)系密切,同學們猜一猜,這個圓錐的體積是圓柱的幾分之幾?讓學生進行大膽地猜測。學生為了知道自己猜對沒有,實驗驗證已成為迫切需要。
2、倒一倒
讓猜過學生進行操作演示(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學生觀察發(fā)現:“圓錐體積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問:圓錐體積一定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嗎?再演示(不等底不等高的較小圓錐容器),讓學生往剛才圓柱容器倒水,使學生直觀地感知到“圓錐體積不一定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那么,在什么條件下,圓錐體積一定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呢?帶著這個問題,老師讓學生重新觀察前面的圓柱和圓錐,并分組討論。在學生得出“圓錐體積是與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的體積的三分之一”的結論后,再用與小圓錐等底等高的圓柱容器,讓學生再次實驗驗證。學生為自己觀察所得的結論被證實而高興。
3、練一練
教師讓學生運用實驗得出的結論進行下面的練習,并說出思考過程。
(1)一個圓錐體積是18立方米,與它等底等高圓柱體積是多少?
(2)有一個圓柱和一個圓錐,它們的底面半徑相等,高也相等。圓柱體積是6立方米,圓錐體積是多少?
這樣通過練習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為學生歸納圓錐體積計算公式做了孕伏。
學生自己積極地參與了“猜一猜”、“倒一倒”、“練一練”、“想一想”的教學實踐活動,發(fā)現了規(guī)律,總結出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由于自己積極參與探索活動,并獲得成功,從而產生愉快和喜悅。
三、精心設計練習,激發(fā)學習興趣
學生經過自己的努力獲取了新知識,心理上得到滿足,產生了愉快的情感。這時,老師若用機械重復的練習去鞏固已獲得的新知識,學生將會感到枯燥、乏味。因此,老師要精心設計練習,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用科學的、富有啟發(fā)性的方法指導學生練習,使學生能練一題、議一組、會一串。另外,還要注意安排適量有彈性的練習,逐步啟發(fā),層層遞進,深刻地理解知識,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智能得到發(fā)展。
總之,小學數學的愉快教學,關鍵在于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思維,變學習為學生自身的需要,要善于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探索新知識的活動,并盡可能獲得成功,以增強成功的情感體驗;要善于設計練習,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促進智能發(fā)展。這樣,才能使小學數學教學真正成為師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