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園園
摘要:計算機公共課程在高校教育中具有基礎性、實用性以及不可替代性特點,對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影響重大。本文首先對當前計算機公共課程教學中存在問題進行了闡述,結合高校計算機公共課程教學發(fā)展實際和高校學生性格特點,分析了加強高校計算機公共課程教學的有效措施,旨在提升高校計算機教學質量,促進高校教學發(fā)展。
關鍵詞:高校;計算機公共課程;實踐能力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人們越來越認識到計算機教學的重要性。高校學生對計算機知識掌握程度與實際應用能力已經(jīng)成為衡量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標志之一。高校計算機公共課程對于培養(yǎng)新時期信息專業(yè)的高素質人才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由于高校計算機公共課程是一個龐大的系統(tǒng),受到多方面因素影響,在實際教學中還存在一定程度問題,因而提高計算機公共課程教學是當前高校教學中的重要研究課題。
一、當前計算機公共課程教學中存在問題簡析
(一)學生計算機基礎參差不齊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和教育制度的改革,在中小學教學中,也逐步普及了信息技術教育,目前高校計算機公共課程教學內容也逐步向中小學知識方面下移[1]。然而由于各地區(qū)經(jīng)濟發(fā)展不平衡,學生的計算機基礎水平也會呈現(xiàn)很大差異。一些經(jīng)濟發(fā)達區(qū)域的學生相對來說,計算機基礎技能掌握較好,因而在課堂上會覺得教學內容過于膚淺。而對于另一些入學基礎較差的學生,有時反而會覺得教學內容較為深奧,跟不上教學進程,對內容知識難以很好消化。學生學習基礎能力參差不齊,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計算機公共教學的開展困難,對于不同基礎程度的學生要求難以得到滿足。
(二)教學方式單一
在當前的計算機公共課程教學中,盡管利用多媒體輔助工具進行了教學,在有限的資源內,增強了知識內容的直觀表現(xiàn)性,加大了課堂教學的知識信息量,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但是受傳統(tǒng)教學思想束縛程度還很深。多數(shù)情況下,教師還是采用較為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課堂是基本上還是以教師為中心,往往只是教師一個人在進行相關知識的講解和傳授,而學生只是呈現(xiàn)出一種被動接受狀態(tài)。而且在教學內容上,也比較陳舊,計算機教材也缺少創(chuàng)新性。在教學中,很多教師都照本宣科,單一教條化的教學方式很難能夠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沒有突出學生的個性化學習特點。
(三)理論知識與實踐環(huán)節(jié)脫軌
計算機公共課教學中,沒有對實驗環(huán)節(jié)給予足夠重視。多數(shù)高校中,計算機理論教學和實驗課程教學都是由一名教師來擔任,不僅增加了教師的工作負擔,而且也不利于教師專業(yè)化知識技能的傳授。另外在課時安排上,計算機實踐課程內容只占了整個計算機課程的20%左右,無形當中也降低了教師開展試驗課程的積極性。教學中很容易形成重理論清實踐的教學形象,教師不愿意在實踐課程內容設計上投入過多精力,因而也會對學生參加試驗課程的熱情度產(chǎn)生影響。另外,很多學生為了能夠順利通過考試,在考試之前僅僅重視對理論知識的機械化背誦和記憶,忽略了對理論知識與實踐的有效結合,導致很多學生雖然通過了計算機考試,但是對簡單的計算機故障不會進行及時處理,甚至對簡單計算機應用軟件也不會進行安裝或者是與打印機、掃描儀等外a部設備儀器進行連接和使用[2]。久而久之,形成惡性循環(huán),嚴重阻礙了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的提高。
二、加強計算機公共課課程教學措施
(一)采用分層教學法
高校學生的計算機學習情況并不是“非零基礎”,但是因為受到教學水平的差異,每個學生的基礎也各不相同,因此為了因材施教,在進行計算機公共課程教學時,分層教學是一種有效提高教學質量的教學方式。首先,當學生剛進入高校時,可以通過網(wǎng)絡測評系統(tǒng)對學生計算機學習情況進行測評,根據(jù)系統(tǒng)對學生成績等相關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與分析,進而對學生的計算機知識和能力掌握情況有清晰了解與正確評價。其次,可以根據(jù)網(wǎng)絡系統(tǒng)對學生計算機能力的測評結果,將學生分為A、B、C三個層次,進而分為三個不同的學習班級,針對每個班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特點,制定出符合其學習規(guī)律的教學內容,同時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3]。最后,科學制定出每個層次學生的教學目標,通過對不同班級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考核,不斷總結教學經(jīng)驗。
(二)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在教學中,要最大程度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積極進行引導,通過學生的交流、討論和網(wǎng)頁網(wǎng)頁制作等環(huán)節(jié),逐步提高學生計算機知識的水平和實際應用能力,充分發(fā)揮出學生學習創(chuàng)造性。同時教師可以合理采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將學生隨機進行分組。通過學生們的小組學習,學生們能夠彼此對課程學習心得和學習經(jīng)驗進行交流,取長補短,相互促進,達到共同提高。與此同時,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提高了學生的交際能力,調動了各層次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能夠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提升教學水平。
(三)加強教學實踐性
能夠有效應用計算機知識對實際生活中相關問題進行解決是高校計算機公共課程的教學目的之一,而計算機公共課程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應用性。為了提高學生對計算機知識的應用能力,一定要加強教學實踐性。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與專業(yè)學生學習和生活有關的實際案例,尤其是在實驗教學環(huán)節(jié),要廣泛加入教學案例;進一步對課堂教學環(huán)境進行改善,增加學生對實驗課程的動手操作機會,教師可以在實驗室對一些理論知識進行講解,從而可以使學生邊聽講、邊操作練習,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鞏固和識記;延長實驗室對學生的開發(fā)時間,能夠使學生在課余時間能夠接觸到現(xiàn)代化的信息技術,擴大學生的學習空間,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教師可以適當布置些實踐能力強的課外作業(yè),使學生自主完成,挖掘出學生的學習和設計興趣,使學生的理論知識和實際能力達到完美結合。
四、結語
在教育改革制度影響下,我國高校計算機公共課程教學方法已經(jīng)取得了一定成果,
但由于計算機技術及其相關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使得高校計算機公共課程教學法改革和探索還面臨一定程度的挑戰(zhàn)。因而我們應該進一步教學機制和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豐富教學資源,提高師資隊伍建設水平,以此促進高校計算機公共課程教學改革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譚浩強.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教育改革的新階段[J].計算機教育,2013(12):27-28
[2]馮博琴,王明亮.計算機基礎教育新階段的教學改革研究[J].中國大學教育,2012(09):7-10
[3]宋佳,劉維群.大學公共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探討[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1(08):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