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
【摘要】提高高校學生的音樂素質對開闊學生視野、挖掘自身潛力及培養(yǎng)個性的思維意義重大。而且音樂素質教育是高校加強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然而,發(fā)展中的高校音樂教育工作仍有許多問題需要去正視、研究和解決。在新的歷史時期,高校及其管理部門必須提高認識,大膽進行教育理念、教學手段的創(chuàng)新,發(fā)揮音樂教育應有的教育功能,努力開創(chuàng)學校藝術素質教育的新局面。文章將對我國高校學生音樂素質現(xiàn)狀進行分析,并且針對目前情況提出解決方略。
【關鍵詞】高校音樂;素質教育;審美能力;解決方略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科學的進步,對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單一的技能教育已經不適應人才培養(yǎng)的需要,全面發(fā)展才是硬道理。新型人才不僅要有深厚的文化知識基礎、強大的社會適應能力、無畏的創(chuàng)造能力還要有極高的藝術修養(yǎng)。音樂素質教育是高校為提高學生的藝術素質開展的新教育。就音樂本身來說,音樂不僅可以陶冶情操,它還可以提高人的創(chuàng)造力和思維能力,音樂深深影響了社會文明的發(fā)展。推進高校音樂素質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一、高校音樂素質教育現(xiàn)狀
由于教育體制和其他因素的影響,高校音樂素質教育進展狀況不盡如人意,對于音樂素質教育的眾多問題都未能得到很好的解決。下面是對高校音樂素質教育現(xiàn)狀的分析。
首先,從學生角度出發(fā),學生的音樂素質基礎差異性大。只有少部分學生具有比較強的音樂基礎和音樂邊沿的經歷,但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音樂對于他們來說只是純粹地享受聽音樂的樂趣。他們的音樂基礎比較薄弱,樂理、五線譜、簡譜都不曾接觸,更沒有舞臺表演經驗,音樂素質較低。
其次,從老師的角度出發(fā),高校的音樂教育教師資源缺乏。教師的課程安排非常緊張,致使音樂教育教師之間就少了音樂教學方法、教學經驗的交流和互相學習的機會,而且外出進修的機會很少,音樂教師的發(fā)展機會不大,在教學中的地位不突出。
最后,從課程設置的角度出發(fā),高校音樂素質教育課程安排更多的是大班教學,聽課的學生數(shù)量多,而且專業(yè)不同,音樂素質基礎高低不齊。在同一個課堂上課,學校不能對學生開展針對性的教育,教學工作很難開展,教學效果并不明顯,學生的反響也不如人意。課程設置不合理加劇了高校音樂素質教育開展和進步的難度。
二、高校音樂素質教育的重要性
(一)提高審美能力
音樂教育可以提高學生對美的感知和欣賞能力、甄別能力,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他們的品格,提高他們的修養(yǎng)。高校音樂素質教育的初衷并不是為了讓學生在音樂道路上發(fā)展或者是成為著名的音樂家,音樂素質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提升學生的個人素質和完善的品格來適應社會,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育人才是根本。
(二)完善學生品格
音樂教育的獨到之處在于通過對學生音樂素質的培養(yǎng),學生的人格在學習中不斷完善,從而端正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個人素養(yǎng)。高校音樂素質教育注重學生藝術思維的養(yǎng)成,由此影響到學生的思維習慣和思維方法。學生通過對音樂本質和魅力的感知,促進對專業(yè)知識的學習,進而發(fā)揮出卓越的創(chuàng)造力和活力。
(三)充實知識豐富思想
社會對當代大學生的要求是要有深厚的理論文化知識、專業(yè)知識和較高的藝術素養(yǎng)。智慧和學問并舉才是學生發(fā)展的正確路徑。高校音樂素質教育可以充實學生的知識還可以提升思維,豐富思想。一個擁有極高綜合素養(yǎng)的學生才能成為對社會建設有用的人才。在人類文化發(fā)展的長河中,藝術一直不可取代不能丟失。
三、加強高校音樂素質教育的方略
在介紹完高校音樂素質教育的重大意義之后,我們可以認識到音樂素質教育的勢在必行。解決目前高校學生藝術素養(yǎng)缺失,綜合素質不高的問題迫在眉睫。針對高校音樂素質教育的現(xiàn)狀和現(xiàn)實情況,可以采取以下方略。
(一)多樣化的音樂素質教育方式
要想將音樂素質教育落到到實處,單純依靠公共開設的選修課是不能夠滿足需求的,而是要盡可能地建立音樂學習的提高班、特長班、樂器學習等精品音樂課程,組建學生社團,把愛好音樂的學生聚集起來分配好指導教師,這樣不僅可以帶動愛好音樂的學生的積極性還能引起其他學生的樂趣進而不斷擴大社團的規(guī)模,使整個校園在一個良好的音樂氛圍中散發(fā)出勃勃生機。高校音樂素質教育的發(fā)展將會不可估量。
(二)了解學生需求確定教育目標
高校音樂素質教育要建立在了解學生需求的基礎之上,在對學生的音樂素質水平有了清楚認識之后,制定音樂教育的目標,從而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高校學生并不是專業(yè)學生,單純向學生講授復雜難懂的理論和音樂技法難以達到教學目標,也不會被廣大學生所接受。教育目標的確定要結合學生的意志和要求,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如果學生在音樂課程學習時一味處在被動的情況,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就會喪失,這樣學生就不能在學習中感受到音樂的魅力。調整好教育目標,組織好學生才是高校音樂素質教育的成功之道。
(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強大的音樂教師資源是高校對學生進行音樂素質教育的保障。要做好高校音樂素質教育這一復雜艱巨的任務,教師的力量不可小覷,因此對于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要進行科學合理的教學規(guī)劃,改進藝術教師培養(yǎng)模式,從多層次、多形式對教師進行專業(yè)培訓,提高師資隊伍的整體素質,打破當前存在的教師資源匱乏、素質不高的局面;第二,教師的課堂講學要注重知識性和趣味性的結合,只講知識學生的聽課積極性提不上去,只注重趣味性,學生的素質得不到很好地提升。教師還要注重提高自身素質,只有這樣,才能引導好、教育好學生,拉近師生的距離;第三,高校音樂教育的師資隊伍建設要注重穩(wěn)定性。在提高教師的專業(yè)素質的基礎上,要加大對教師生活的關心,改善教師的生活環(huán)境和工作條件。在學校的教師職稱評定、表彰的時候要給予藝術類教師公平的待遇,從而不斷提高藝術教師對學校的認可度,進而會為學校教育的發(fā)展更加盡心盡力。
(四)組織豐富的音樂活動
都說實踐出真知,通過組織豐富多彩的音樂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提高素質。學生在參與活動的時候就會努力認真,盡自己所能參與進去,取得好成績。在這樣的互動中,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和個人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得以提高,音樂和學生的距離被拉得更近。在活動完成之后,學生對音樂的了解和見解都會有很大程度的提高,高校音樂素質教育的進展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推向一個高峰。
(五)改進教學模式
目前來說,高校的音樂教育課程基本屬于選修課。多年以來,學校采用的一直是傳統(tǒng)的教師講學,學生聽課做筆記的模式。這樣單一的模式難以調動課堂氣氛和學生的聽課積極性,這樣的模式偏離了高校音樂素質教育的出發(fā)點。為了改變這樣的現(xiàn)狀,高校音樂教育應該改進教學模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討論和課程講學中。音樂教師應該及時轉變教學觀念,認識到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學生對于音樂會有自己獨到的理解。教師應該讓學生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只需要適當進行引導和啟發(fā),讓學生主宰自己的課堂。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大大提高,高校音樂素質教育的效果就會比較顯著。
四、總結
高校注重對學生的音樂素質教育,在很大程度上為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升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為學生走向社會奠定了基石。通過對高校音樂素質教育的論述將會提高人們對音樂素質教育的認識和認可,為我國音樂教育事業(yè)乃至整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在音樂素質教育下,將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完善學生的品格、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是高校音樂素質教育的本質所在。
參考文獻
[1]張嫚.論音樂教師在高校音樂素質教育過程中的角色定位[J].金山,2012,21(2).
[2]琚軍紅.高校音樂素質教育規(guī)范化模式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下旬刊),2013,12(7).
[3]蔡宇.關于高校音樂素質教育難點分析[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