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津
摘 要:小學階段是兒童身心發(fā)展的初始階段。在這一時期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是非常重要的。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不僅能夠把握學生目前的學習狀況,而且對學生以后思考問題的方式會產生重要的影響。主要分析了邏輯思維的概念,在小學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主要措施,從而不斷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邏輯思維能力;重要性;方法
邏輯思維是人們在認識學習過程中通過概念、推理以及判斷等思維方式來進行相關的教學活動。在小學生學習數學過程中邏輯思維能力是小學生要掌握的具有核心價值的關鍵能力,并且小學數學的教學目標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
一、從智力題或者數學故事來出發(fā),不斷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與其他學科相比較,數學學科比較枯燥。如果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味地講、練,則會降低學生學習的興趣。當教師在講解數學課的時候,教師要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2012年春晚節(jié)目中有一個小品是《天網恢恢》中涉及數學的具體運算,在數學上課過程中教師要問問學生“看沒看2012年的春晚?”此時學生回答各異,教師要趁著學生的積極性被提高,此時又提出一個問題:“在騙子們騙這個送盒飯的兩次過程中,一共騙了多少錢呢?”通過這樣一個提問,學生開始回憶這個小品的全過程,此時每一個學生都開始計算。最后教師要選幾個學生說出自己計算的結果,并且學生要說出自己的推理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能夠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在解決完這個問題教師可以告訴學生只有學好了數學學生才不會被騙,通過這一種教學方法可以使得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得以提高。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小游戲,通過小智力賽可以不斷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調整課堂的模式,使課堂的趣味性得以增加
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如果按照傳統(tǒng)的模式來進行講解,是不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通過一系列的課堂改革,大大提高了課堂的效率。在設計課堂的時候,教師要經常變換教學方式,給學生營造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如: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電視節(jié)目形式串聯(lián)起來,從而能夠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這樣做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提高了學生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師要給學生留出足夠大的思維空間,不斷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留出足夠大的思維空間,不斷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鼓勵每一位學生參與到知識整合以及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中。如:當老師要講解分數除以整數這一內容的時候,教師首先要設計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學生要根據實際生活中的問題編一道簡單的乘法應用題,并且學生要列出式子。通過列出的乘法算式,引導學生將這一乘法算式變成兩道除法算式。在這個基礎上教師要引導學生發(fā)現分數除法和整數除法的意義,從而可以引導學生發(fā)現整數除法的意義適用于分數除法。
四、不斷深化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
在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啟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為了能夠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教師要引導學生多角度的考慮問題,從而使得學生思維的廣度以及復雜度得以增加。簡化的計算方法主要是以對加法有細致的邏輯運算思維的基礎上,不斷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五、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問題,不斷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在小學這一階段學生的好奇心是最強烈的。老師在授課之前,要根據本節(jié)課的課堂內容來設置懸念或者通過一個開放式的問題來導入新課,這樣做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好奇心,而且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改變自身的教學觀念,避免該教學觀念帶來的弊端。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利用多媒體的教學手段,從而可以營造活躍的教學氛圍,最終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及主動性。提高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這就要讓學生了解有關邏輯思維的含義,并且不斷啟發(fā)學生的思維。由于培養(yǎng)學生的地位能力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因此教師要通過不斷的努力以及學習,與此同時教師要不斷更新自身的知識以及方法,積極與學生溝通,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仇兆平.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探究[J].學周刊,2011(2).
[2]包梅艷.數學教學中邏輯思維方法探究[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0(11).
[3]張靖華.淺議小學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科技資訊,2005(26).
(作者單位 內蒙古自治區(qū)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第五小學)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