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曄
摘 要:本文通過對“學習目標”、“合作學習”及其內在聯系的研究,例談目標導引下的同伴合作學習模式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目標導引; 合作學習; 物理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4)03-026-002
1.研究背景
《目標導引下的同伴合作式學習研究》是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重點自籌課題《“和合文化”理念下學校整體改進的校本研究》中的子課題。本課題研究目標有:
(1)通過研究,轉變教師教育觀念和學生學習方式。
(2)通過研究,對各學科目標導引下的小組合作學習進行模塊化探索,對小組合作進行評價,對教學目標達成進行量化觀察。
(3)通過研究,構建適合新課程標準、具有創(chuàng)新思維的“目標導引下的同伴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的一般過程步驟;提供優(yōu)秀課例、論文集及教案集、課堂實錄等音像資料等。
筆者及所在團隊,通過不斷地學習及教學實踐,期望構建目標導引下的同伴合作學習模式,并應用于教材中的典型課型。現將階段所學與所思進行梳理,與同行進行探討。
2.教學目標與學習目標的關系
教育是指一切有目的的影響人的身心發(fā)展和社會實踐活動。由此,目標既是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的出發(fā)點,也是它們的最終歸宿。
“教學目標”是由教參書的編寫者或者執(zhí)教者制定,面向的是教師和執(zhí)教者本人?!皩W習目標”是期望學生經歷一定時間的學習以后所獲得的結果。它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完成某項學習任務后應達到的質量標準。當前教師在進行備課時一般會以學習目標代替教學目標,從而體現以學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同時也能緊緊圍繞學習目標設計相應的學習活動,架構課堂的整體框架。
3.學習目標中三個維度的內在關系
三維目標是推進素質教育的根本體現,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個維度,是建構課程總體目標的宏觀思維框架。三維目標中將知識與技能目標放在首位,充分說明知識與技能是三維目標中的基礎性目標,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是課堂教學的一項極其重要的常規(guī)性任務。而在知識與技能目標得以落實的過程中所獲得的成功的喜悅,會增強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和科學的求知欲,這正是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的落實。另外,愉悅的體驗和強烈的求知欲,又會反過來促進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目標的實現。這里特別提醒要落實三維目標,必須注意:
①正確處理知識與技能和過程與方法的關系,明確過程永遠比結果重要。
②關注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對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培養(yǎng)既要有機地結合教科書內容的性質和特點,又要把握課堂教學活動的情境和氛圍。
4.合作學習的現實意義
合作學習是指學生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合作學習鼓勵學生為集體的利益和個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務的過程中實現自己的理想。新的課程標準強調多元的學習方式,尤其將探究式學習、合作學習等置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5.目標導引下的同伴合作學習模式在物理教學中的實踐
下面以八年級蘇科版物理7.1“走進分子世界”為例,闡述目標導引下的同伴合作學習模式的具體操作流程。
5.1目標定位——來源于課程標準。2011版物理課程標準對“走進分子世界”的要求有兩條:知道常見的物質是由分子和原子構成的;通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熱現象,了解分子熱運動的一些特點,知道分子動理論的基本觀點。
具體到本課的目標,應該分模塊考慮獲得更加細致的要求。
5.2評價設計——與目標緊密聯系。學習目標體現著我們的美好愿望,但是學習目標究竟是否達成,或達成程度如何,則是我們必須時刻關注的。因此,檢視目標達成情況的評價方案設計是課堂教學的關鍵,并應先于教學設計而展開。
5.3目標導引——多彩的活動設計。目標導引的功能體現在:實現學習目標;構建學習過程;選擇學習方式;發(fā)揮評價功能?;顒釉O計應該在學習目標與評價方案完成之后進行,以學習目標為導引,將評價方案、學習方式等融會于活動設計之中。
活動7.1選擇一種模型
活動1:用素描炭筆在紙上畫一條線,再用放大鏡或低倍顯微鏡仔細觀察,你會看到什么?
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動2:向一端封閉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再注入酒精,在液面最高處做一標記,然后封閉管口,并將玻璃管反復翻轉,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觀察液面的位置。你發(fā)現混合后水和酒精的總體積___________(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混合前水和酒精的總體積。
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模型:
模型1:物質是由微粒組成的,各個微粒緊靠在一起,形成了我們所看到的連續(xù)體。
模型2:固體是由微粒組成的,液體是連成一片的,固體微粒可以擠進液體中。
模型3:物質是由微粒組成的,微粒之間有空隙。
想一想:上面是關于物質微觀結構的三種模型。你認為哪種模型能夠解釋上述活動中看到的現象?請選擇一種模型,并嘗試解釋。
上述活動從知識層面來說相對較為簡單,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及相互交流,是能夠達成預期的學習目標的。
活動7.2收集分子間存在吸引力的證據
實驗1:如圖將一系有棉線的鐵絲圈放入肥皂水中,用筆尖將棉線的一側戳破,你發(fā)現了什么?
實驗2:將兩個鉛塊的底面削平、削干凈,然后緊緊地壓在一起,松手后你觀察到什么現象?
表明:分子之間存在________力。
思考:如果我們把等體積的水和等體積的酒精混合,總體積_________兩者體積之和。說明分子間存在___________,但我們剛學過分子間存在引力,在引力的作用下為什么還會有間隙呢?又譬如:為什么壓縮固體和液體很困難呢?你可以間接推斷出什么?
表明:分子之間同時存在________力。
這樣的活動,學生通過合作學習等方式很容易就能達成知識與技能的學習目標。
6.結語
把教學目標置于新課程有效教學的核心,基于課程標準來準確定位教學目標,以目標為依據設計評價方案,實施目標導引教學,能夠不斷開闊和轉變我們的知識觀、學生觀、教學觀和課程觀,我們的學生也因此會獲得學業(yè)上更好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