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士兵
摘 要:從體育課程現狀及新課程改革的目標出發(fā),闡述了新課程改革如何提高體育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體育課改;教學創(chuàng)新;高效課堂;教學質量;提高策略
新課程標準的實施旨在培養(yǎng)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綜合能力。而傳統(tǒng)的教學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差異和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新課程標準主要是讓學生主動參與,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用科學方法充分掌握技能、技術,提高學習效率。本文將重點對新課標下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做一闡述。
一、體育課程改革的目標
體育課程是學校教育和學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fā)展的重要使命。但在實踐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在傳統(tǒng)的體育課模式中,作為教學手段和方法的運動技能技術是課程的唯一目標,無論是“教師教、學生學”還是大大小小的考試,運動技能技術都占了很大比重,學生完全是被動地跟著老師學。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健康成了體育課堂教學的基礎而不是體育的目標,健康狀況差的學生的體能狀況往往不能適應體育課的運動負荷。不對現行體育課程模式進行改革,就不能充分發(fā)揮體育的獨特教育作用,就不能促進學生的身心全面健康的發(fā)展。因此,體育課程改革必須把提高學生的健康水平,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fā)展作為首要目標。
二、新課標下如何提高教學質量
新課程的實施對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體育課堂教學該如何進行?筆者擬對此談幾點認識。
1.更新教育觀念,轉變角色
在新一輪教學改革中,新課程在理念和價值目標上都進行了重構,對教師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角色的研究也因此呈現出新的態(tài)勢。為了適應新教材、應對新課改,教師的教學應樹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理念。教師應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思維,合理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使教師、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角色發(fā)生改變。
教師不再是簡單的傳道授業(yè)解惑者,更應該成為教育的組織者、參與者。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想辦法讓學生主動熱情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變被動地學練為積極地思考及參與,使課堂教學真正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根據教材的內容為學生提供必要的輔助練習,精講一些技能技術重難點,指導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形式多樣的訓練。同時,教師應給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練習機會,逐步減少對學生的控制,多讓學生獨立運動,多多練習。
2.因人選材,改變教學組織形式
教學活動是教與學交互的過程。同一種教學方法對待具有不同特點的幾十個學生,總會有一部分學生對這個教學方法不適應,那么就很難獲得預期的教學效果與教學目的,其原因就在于個體的差異。個體差異表現在很多方面,如,體形身材的差異、身體協(xié)調性的差異、領悟接受能力的差異、思維能力的差異等等。在學校里,教師往往更重視能適應自己教學方法的學生,而對那些不能適應自己的學生往往缺乏應有的關注,這樣就損傷了這部分學生的學習信心與積極性,從而不利于他們的全面發(fā)展。在大班化教學中,由于學生多,學生與教師交流的機會相對就少。而這有限的交流機會又往往被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占用。因此,應采取分層次教學的組織模式。分層次教學是根據學生的原始學習水平與接受能力的不同而采取的把學生分為若干學習小組進行的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并為這些不同學習水平的小組布置不同的學習任務與目標。教師的每一堂課都必須為全體學生著想,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課上學到東西。課堂上應盡量避免出現統(tǒng)一的學習目標、單一的學練方式,多采用老師與學生、個別學生之間、學習小組之間的多面交流,因人而選材施教,把個別活動、小組活動和全體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
通過這樣的學練組織形式,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課堂上都得到了訓練,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更鍛煉提高了學生的人際交往關系。
3.打破傳統(tǒng),嘗試創(chuàng)新教學
任何傳統(tǒng)的東西都會蘊藏精華,任何新事物同樣都會具有兩面性。教師應該通過實踐總結,在傳統(tǒng)教學方法中汲取精華,去其糟粕,并通過創(chuàng)新思維方式進行新舊整合,這樣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更能相得益彰。譬如,在傳統(tǒng)的動作技術教學中,我們一開始常常會運用“分解示范”的技巧來組織教學,如果我們對此稍加改變,它就會以新的教學方法出現教學過程中。如,在教師示范一個完整的動作技術后,先讓學生模仿完整動作,再糾正單個動作就是創(chuàng)新教學的典型案例。
新課程改革,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型、探究型學習的能力和習慣。筆者在多年的教學工作實踐中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步驟,與同行共勉。教師首先給出學習任務與目標;學生積極思考,運用已有的經驗或頭腦里對該動作的概念去模仿練習;學生相互探討、評價;教師通過對學生的評價來滲透對技能技術的講解,即將技能技術的講解變成對學生的肯定評價,然后將學生的經驗型練習提升為理論指導下的練習。這樣的教學方法能夠讓學生更為直觀地了解自己的不足之處,為接下去的學習提供了方向與目標。
4.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在教學中激發(fā)興趣是促進學生學習的一種重要手段,在體育教學中我常采用直觀教學、交際教學、啟發(fā)式教學等多種方法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1)直觀教學
加強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美國學者哈里拉有句名言:“千言萬語不及一張圖?!逼湟馐菑娬{直觀形象的重要性。因為利用實物,教學掛圖可以形成教學高潮。例如,在教籃球體前變向運球時,同學們看到熟悉的明星的運球掛圖時,會立即調動自己學習的興趣,并積極去模仿明星動作,這樣就讓學習新動作成為自己的內心的一種需求,從而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交際教學
課堂教學也是一種交際行為,是師生互動的過程。這個過程主要通過言語或非言語行為進行的。體育課堂教學不像其他學科主要以言語傳授教學內容,而是把大量的時間用在身體練習過程中。利用非言語配合言語進行交際, 其效果遠勝于單一的言語交際。體育教師若能將非言語行為巧妙地運用于課堂教學之中,精講多練,無疑會增強教學效果。
體育課堂教學中的動作示范是一種特殊的、示意性的、規(guī)則的動作姿勢。學生可以從中捕捉、觀察身體動作的軌跡、方向,并加以模仿、練習直至掌握,這是體育課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在運用語言手段講解技術動作的同時,更多的還要借助身體動作姿勢來向學生展示技術動作的形象、結構、動作順序、技術要領和完成方法等。如,我們在教投擲項目中的挺髖的技術環(huán)節(jié)時,單用語言講解,學生常常難以理解,此時將規(guī)范的動作身體姿勢向學生示范,學生一眼就會明白正確的姿勢而做出反應。
(3)啟發(fā)式教學
“啟發(fā)式”教學模式作為現代教學中先進的教學模式之一,其成功運用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教授不同的技能技術時,可以有針對性地采用不同的啟發(fā)式教學方法,從而讓學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新授技能技術。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運用啟發(fā)式教學的形式有語言、手勢等,如果在運用時,注意將語言變得生動而富有啟發(fā)性,就能更好地使學生明確學習任務,啟發(fā)學生積極思維,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掌握技術動作,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在講解起跑的蹬地環(huán)節(jié)時,向學生提示彈簧的原理,即“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就能大大提高學生掌握動作的效果。動作示范是體育教學中最常用的一種直觀教學法,準確、熟練、流暢的完美示范會給學生美的享受,更會激發(fā)學生與教師一決高低的學習熱情。語言提示與動作示范相結合運用,能使直觀與思維有機結合,學生學起來興趣會更大,效果更好。合理有效地布置場地、器材同樣能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提高教學效果。如,在學習立定跳遠時,在起跑板前適當位置壘起一“沙丘”,提醒學生跳起來躍過這個“障礙”,從而達到解決起跑角度的問題。
新課程標準的實施,每位教師面臨著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有效地利用積極因素,采用更適合于學習者能力發(fā)展的課堂教學方法,較快地提高課堂效率這樣一個關鍵問題。實踐證明,在初中體育課堂中積極地進行創(chuàng)新教學,將促使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成為課堂的主人,成為能夠對自己學習負責的人,真正在學習實踐中學會學習;同時通過創(chuàng)新,讓學生在自由練習的學習過程中,能與他人互相合作、互相探究,充分發(fā)揮同學間相互鼓勵、相互啟發(fā)的教育作用,讓學生在主動參與的活動中完成創(chuàng)新合作意識的內化與協(xié)作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曲宗湖,楊文軒.學校體育教學探索[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
[2]金欽昌.學校體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3]蔡水福.淺談“啟發(fā)式”教學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寧德師專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1).
(作者單位 常熟市第八中學)
編輯 代敏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