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榮
摘要:在人類長期的生產(chǎn)和社會活動中,“合作”是一種常用的勞動形式。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國教育專著《學記》就提出了教育領域合作學習的重要性。本文就高中信息技術教學開展合作學習進行了分析,并結合實際的教學實踐經(jīng)驗提出了一些進行合作學習的建設性意見。
關鍵詞:合作學習 信息素養(yǎng) 團隊意識 評價方式
信息技術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復雜性和實踐性。高中階段的信息技術主要是以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為目標,更側重于對實際問題的解決以及對信息文化的感受。經(jīng)過對國內信息技術教學實踐的研究,我們認為在信息技術課程上進行合作學習,能夠有效幫助學生能力的全面發(fā)展。
一、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積極性意義
合作學習就是讓學生在小組明確分工的條件下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這種學習模式能夠有效地將學生的潛能激發(fā)出來,不斷增強學習的興趣,并使學生個人才能得到充分展現(xiàn)。合作學習堅持建構主義與人文主義的結合,注重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彼此溝通,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增強與人交往的能力,不斷增強團隊意識。這種學習模式的核心就是讓學生通過互動獲得知識,從而給學生足夠發(fā)揮自己潛能的機會,增強認知、情感、技能發(fā)展的積極性;同時它也是對學生批判思維與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從而促進學生成績的不斷提高。通過探究調查表明,合作學習對提升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以及記憶力都有很大的幫助,特別是對學生社交能力與自信心的培養(yǎng)。
二、高中階段信息技術課程開展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
信息技術作為我國高中階段學生必修的一門課程,是對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重要階段。合作學習能夠讓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提高信息交流的技能;同時高中信息技術課程自身所具有的特點,對合作學習的開展也很適合。
(一)利于學生在交流學習的過程中取長補短
每個學生都會有自己的長處,而在合作小組中由于每個成員都能夠得到機會施展自己的才能,因此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就會被激發(fā)出來。這樣小組成員各自的優(yōu)勢就能夠被其他成員發(fā)覺,并漸漸影響能力相對不足的學生。通過這個過程,學生的不足都能夠得到完善,從而實現(xiàn)學習能力的全面提高。
(二)有效促進學生交際能力的提高
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每個小組成員間的協(xié)同合作必然能夠讓每個學生之間建立一種密切的合作關系,這樣對于那些社交活動比較缺乏的學生來說是一個非常有利的學習機會。通過合作學習,學生不僅能夠在與小組成員的互動中受益,更能夠體會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不斷提高集體團隊意識。
(三)通過學生間思想的交流,促進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
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每個成員都會對問題有自己的見解,通過小組討論學生的思路就會得到更廣泛的擴展,從而向更多的角度對問題進行新的探索,尋求不同的問題解決辦法。這個過程不僅是學生自信心的提高,更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
三、合作學習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實施的過程
一般來說,合作學習具體的實施首先要進行主體與要求的提出,接下來進行小組的劃分并確定小組內各個成員的具體分工,然后就是工作任務的實施與交流分析,最終進行任務成果的上交與評價總結。因此,在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中實施合作學習首先要求教師能夠熟悉每個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并根據(jù)各個學生的學習能力與性格特點進行合理的小組劃分。在實際的信息教學工作中,教師可以先采用整體教學的模式安排學生對基礎知識與原理的學習,然后,在此基礎上安排規(guī)模較小的合作學習任務,讓學生逐漸學會并適應合作學習的學習形式。同時,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對小組任務目標的強調,從而讓學生明白不僅要對自己負責,還應該對小組成員的每一個人負責。
四、合作學習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合理劃分小組
通常合作小組的劃分以3人左右最為合適,這樣可以方便對小組的協(xié)調與管理。當然每個小組最好安排一個組長進行與教師日常學習意見的傳遞與交流,從而保證密切的師生關系,及時溝通學習狀況。
(二)各小組任務的安排
對于比較大的任務,教師可以將其劃分成若干個小任務分配給不同的小組,待各小組討論處理以后再進行各小組的成果進行集中評議,讓學生學習完整的任務知識。這樣不僅能夠縮短任務的完成時間,達到教學的目的,還能夠增強單位小組間的溝通交流。
(三)把握問題難度,提出合理的問題
作為一名合格的信息技術教師,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全面的把握,明確各個問題的難易程度,并在此基礎上對學生的合作學習進行問題的安排。否則,如果教師提出的問題較為簡單,小組內部相互依存的關系就會遭到破壞,也會影響到小組成員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如果問題太難,超出了學生能夠自主解決的范疇,那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會大大下降,達不到教學的目的。因此,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狀況進行安排,對于較簡單問題可以采取集體解決的辦法,而難度較大的問題就要教師對其進行一些指導,開發(fā)學生的思維。
(四)保障合作學習的時間
為了保障合作學習的效果,教師還要對合作學習的時間進行合理安排。通常一次的學習時間最好安排兩個課時的時間,這樣就能夠讓學生充分了解學習的任務,在充足的時間里進行更多的思考與理解。一般來說,對于同一問題學生可能會有很多不同的想法與答案,就需要學生之間進行充分的交流,讓不同的思想發(fā)生碰撞,激發(fā)新的思想火花。
(五)處理好不同成績學生的關系
合作學習需要每一個學習成員的參與,在學習的過程中每個學生都要能夠獲得成功的喜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用平等的眼光對待每一個學生,看到每個學生的長處,盡量避免兩極分化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教師要在對學生進行充分了解的基礎上指導學生積極發(fā)揮自己的長處,勇于參與到合作學習的實踐中,證明自己的實力。
(六)充分發(fā)揮教師的指導作用
教師是學習的指導者與引導者,在合作學習中教師要適當進行合作學習的內容選擇;同時還要明確學生的學習目標并對其進行適當有效指導。當然,在對學生的考核評定時,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評價方式,對小組成員的進步表示肯定,讓學生在相互評價中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并積極完善自己,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
在新課標的要求之下,高中信息課程進行合作學習是一種有效提高學生信息素養(yǎng)與合作能力的學習方法,值得我們使用并推廣。
參考文獻:
[1]秦亞蘭.分層合作學習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2.11(18).
[2]彭欣.分層合作學習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3.09(07).
[3]龔春林.淺析合作學習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應用與思考[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2.11(14).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