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秀容
摘 要:學校配備的實驗器材不足,不配套,不能滿足教學的需要。需要師生共同動手制作一些簡易而實用的教具、學具。自制教具不僅能提高教學質量,而且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創(chuàng)新能力。
關鍵詞:自制教具;自主學習;自主創(chuàng)造力;小組合作學習
一、通過自制教具,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自學的好習慣
自學能力是一個人獲取新知識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因此,在教學中筆者非常注重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如,在教學《探測暗盒里的電路》一課前,筆者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課前運用前面學習的電路知識自己制作一個暗盒,上課時帶到學校考考同學。很多學生為了制作出一個有難度的暗盒,就會事先去閱讀第3課《探測暗盒里的電路》,通過了解課本中暗盒的制作方法,來制作一個有難度的暗盒。在完成暗盒的過程中,學生自學了各種暗盒的制作方法,同時也學會了檢測暗盒的方法。
二、通過自制教具,培養(yǎng)學生思考和動手的能力
學校的教具配備老、舊、不齊全。在平時的教學中,筆者結合實驗問題,鼓勵學生就地取材,利用生活中的一切廢舊物品,動腦、動手自己制作教具。這樣不僅可以改善實驗教學的條件,而且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新意識。
三、通過自制教具,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共享成功快樂的習慣
在科學實驗教學中每一次分組實驗,都需要學生的互相配合才能共同完成任務。對于一些教具的制作也需要小組的共同合作,如《排序》和《分類》等課堂教具的準備就需要小組成員的分工合作,大家共同去收集材料,才能讓自己了解到更多的排序標準、分類方法。學生合作學習的最佳時機在每一次實驗的前后。因為教師要充分抓住有利時機,充分發(fā)揮每個學生的特長,合理分組,認真引導,促進學生間的合作學習。
四、通過自制教具,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勤儉節(jié)約的習慣
勤儉節(jié)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要教育學生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如,每次上五年級下冊的第二單元時,第一課《折形狀》所用的自制的各種形狀的紙筒材料,筆者都會要求學生使用已經用過的紙張或舊報紙。在讓學生折紙筒之前,先向他們介紹大樹是生產紙張的原料,17棵生長10年的大樹產生的木漿只能生產1000千克的紙等。以此來教育學生盡量不要浪費,在折紙筒時一次折好。學生做完實驗后要求把這些紙筒收回去,留到下一節(jié)上《搭支架》和《造房子》時卷紙棒用。這樣把廢舊物重復利用,最大限度地使用,從我做起,從身邊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就會讓學生從小養(yǎng)成勤儉節(jié)約的好習慣。
自制教具讓學生親歷了制作的過程,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形成,使學生在勤于動腦、樂于探究中提高學習的能力。
(作者單位 福建省閩清縣梅城鎮(zhèn)中心小學)
編輯 張珍珍